《醉翁亭记》 导学案(鄂教版九年级)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手机版




一、阅读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目标链接

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之中。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等节令时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物植物,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富饶的沃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构成了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接触它,并了解、观察、感受它,以至加以描绘。把这些再现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如下:

  一、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定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二、抓住景物的特征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秋天就是秋高气爽。这样,你笔下的景象就会生动起来。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一般来说,写景文章有如下几种顺序。1.空间方位顺序。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等。2.时间顺序。可按季节时令和一日的时间变化 ( 春夏秋冬早午晚 ) 。3.地点转换顺序。也称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顺序。

  四、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只有这样,你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五、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六、要文辞优美

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们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气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三、阅读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

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环滁( ) 琅玡( ) 林壑( ) 辄醉( )  弈(    )者胜   

   穴暝( )   伛偻( )酒冽( ) 山肴( )  野蔌( ) 觥筹(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环滁皆山也;(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

   翼然临于泉上者(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

   山肴野蔌(      )(     )非丝非竹 (     )(      )

   觥筹交错(      )(     )

3、翻译句子: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          句。写景的顺序是                。

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             、                。

3.这段景物描写,总写            和          ,是为了引出下文对         

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                                      。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

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

                                                                        

                                                                        

                                                                        

                                                                        

                                                                        



                                    设计:林涛  彭龙   终审:陈良文

 

陈良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