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导学案(鄂教版九年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一、阅读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 二、目标链接 1、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2、论证方法及作用:①.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等。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②.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③.比喻论证:能直接证明观点的比喻句。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④.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文章观点深刻,引人深思。本文阐明了人必须在艰苦的条件下、在困境中经受考验和磨练,身心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才能肩负重任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文章的大部分篇幅运用排比句式,很有气势。无论是舜、管仲等人事例的排比,还是在说理之中,都注重了排比句式的运用,展示出孟子散文雄辩有力、感情充沛的特点。 三、阅读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 1、关于忧患意识的名言警句 ①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②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⑤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⑥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⑦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文学家张载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 行拂( )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人恒过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1、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2、孟子认为人才的造就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论证方法: 如: 4、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 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 设计:林涛 胡小丰 终审: 陈良文 陈良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