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重点难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认识蝉 •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蝉的一生 ① 卵在树洞生活10个月左右 ②幼虫在六月七月爬出来。 ③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皮,成为二龄若虫 ④一年后,长大两倍,变成四龄若虫 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⑥ 产卵后的第6个夏天,羽化成虫 ⑦成虫大约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 ⑧羽化后五六天,雄蝉以歌声引诱雌蝉前来交配,等待死亡 在你了解了蝉的一生后,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可以向它学习什么? 三、交流作者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39 年 出 生 于 香 港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后 任 中 学 教 师 多 年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四、识记字词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收敛 ( ) 颤动( ) 聒聒( ) 宽恕( )短暂( ) 2.词意 • 收敛:本课指收拢。 • 聒聒: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 宽恕 :宽容饶恕。 •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 上苍:上天。 •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五、整体把握,问题探究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文章写了蝉的哪些内容? 3、探究质疑:思考研讨与练习一,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 扬在哪里? 六、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蝉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2、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3、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4、“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小结写作特点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七、拓展延伸 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漠然的故事。张漠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漠然的生命,但他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 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今天我们学习了《蝉》这篇课文,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探究思考) 八、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蝉虽然烦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的一生的经历给人的启示确实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九、作业 1、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2、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谈谈自己当如何奋斗人生,并写成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美]富兰克林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英]莎士比亚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二课时《贝壳》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常能看到身边大大小小的事物,但是我们是否留心观察它们?作家小思能从如此微不足道的蝉身上体悟到生命的意义,而另外一位台湾作家席慕容,同样是写短暂而脆弱的生命,看看她透过贝壳的又看到了怎样的哲理。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预习检查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短暂 脆弱 痕迹 一丝不苟 固执 三、朗读课文探究质疑 1、《蝉》中,作者对蝉的歌颂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不是的话,是怎么写的呢? 2、作者赞美完了后是不是就此停住呢? 3、由此作者进一步联想到自己的生命 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4、由此,作者由衷地说了一句“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所以,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四、比较阅读 :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五、当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敛 颤动 聒聒 宽恕 精致 痕迹 卑微 一丝不苟 2、解释下列词语。 收敛: 聒聒: 宽恕: 卑微: 一丝不苟: 3、联系《贝壳》的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2)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简单的心啊! 五、作业 能否像作者一样,举一个身边的小事物,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课后可仿写一篇短文) 紫沐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