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蒋友富  

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策略分析:

  1鉴于学习者是高一学生,认知事物主要以感性为主,因此在教学上应尽可能地借用多媒体,给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其直观感受。

  2本班学生习惯于团体协作,怯于独自发言,在教学环节上设置一些学生易答及朗诵的环节,以期培养学生胆气。

  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

  1、本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能让学生更好体会文章的绘画美。

  2、在自主选教环节上,设置一只小鸟的flash,既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3、理解诗歌,重在朗读,为增强朗读感染力,可利用多媒体配乐、配字幕等。

  三维设想:用诵读贯穿整堂课,根据难易程度,设置四大环节,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聆听与反复诵读中体会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并能较好地朗诵出来。同时设置一些环节,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的意识。在文本分析中,着重贯彻从整体到局部的一种理念。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与徐志摩相关的文学常识与生字词等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1、培养并形成学生揣摩诗歌情感的能力。

  2、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维重点:引导学生揣摩并读出诗中流露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一、导语

  提起中国现代诗坛,就不得不提起徐志摩。朱自清说,中国现代诗自徐志摩始,自徐志摩死而消亡。能够获得朱自清先生如此高评价,志摩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二、 研习课文

  (一) 聆听名家朗诵,激发学生朗诵的信心与热情。

  1、用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录音,学生以此为坐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青荇(xìng)长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箫

  3、指导学生读出情感。

  (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初步揣摩并读出情感。

  1、七嘴八舌话志摩。

  学生讲述,教师适当补充,列出以下板块,让学生自主选择受教。(操作flash)

  资料补充:

  生平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在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品创作:《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缠绵爱情:配合热播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剧照,讲解徐志摩与三个女子之间缠绵的爱情故事。一个是深爱他,但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被他抛弃的大家闺秀张幼仪;一个是他深爱却因一件小小的意外而嫁给了他老师之子的林徽因;一个是他深爱又深爱他最终相伴他走过一生的才女陆小曼。

  思想主张:爱、美、自由。

  作品风格: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他就像追求美丽的女子那样,首先看中的是华美的外表,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散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或许正是因为他太注重外表之美,形式之美,而忽视了人生内涵的锻造,使他的诗文有时进入虚幻与颓废境界。当然,即便是表现这样的内涵,同样也横溢着他那华丽外表之美。这印证在他的爱情生活中亦是如此,他与陆小曼的后期爱情出现的危机,同样也是他一开始只注重外在美的结果吧!

  名言名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

  ——摘自《偶然》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摘自《黄鹂》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摘自《云游》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2、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但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却是在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是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就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砰砰直跳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的。所谓“康桥”,现在通泽“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因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常怀有一股特殊的感情。遗憾的是,因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于是,他一个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散起步来,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到达廷顿庄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逢康轿的切身感受。

  3、师生共同分析出本诗主旋律。

  明确:对康桥的深深眷念及离别的淡淡哀愁。(投影展示)

  4、再读课文,读出情感。

  (三)理清思路,分析内容,再度揣摩并读出情感。

  1、学生自主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投影展示)

  2、合作探究

  如果把诗歌的每一节看作一幅画,同学们能给每一幅画起个名,并说出其中蕴含的情感吗?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第1节的情感:(投影展示)

  挥手作别云彩图轻柔缠绵的难舍

  学生讨论:第2—7节六幅图景(投影展示并播放笙箫的乐声)

  明确:见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第三部分的情感。

  (四)自由诵读,满含深情读出诗歌情感、节奏。

  1、自由诵读。

  2、学生自主选择,配乐朗诵。(多媒体展出可供选择的乐曲,如:班德瑞的秋叶;钢琴曲秋日私语)

  3、教师范读。

  三、拓展迁移及结束语。

  作业:用所学方法揣摩诗中情感、读出情感。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投影展示)

  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朗诵抒情的两大诀窍,希望大家以后能发扬光大,沙扬娜拉。

  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我在教学上结合新课改理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也有些不足,值得反思。

  1、本堂课充分挖掘了语文教学资源,极大的发挥了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使课堂内容更丰富,节奏更紧凑,场面更生动,气氛更温馨。精美图片目不暇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美,优美旋律一次次奏起,让学生心灵屡屡震撼。让他们走近了志摩内心,走入了康桥深处。

  2、紧贴文本,结合诗歌特点,以读解诗,析诗助读。理解诗歌,重在朗读,本课通过齐读、分组读、连读、个人读多种形式,层次推进的诵读活动,让在诵读中不断深入揣摩诗歌情感,在揣摩中不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在理解中又更好地读出诗歌情感,良性循环,取得实效。同时又注重展开课堂的高于文本,作者生平背景的及时引入,课外诗歌的巧妙点缀,有效的联通了课外知识,拓展了教学视野,也给学生引入了源头活水。拓展教学,给力精彩。

  3、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更是学习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主动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在选教环节的设置上,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更广泛的阅读兴趣。在深层次的内容分析上,养成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强化了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小小的语文课堂也可以膨胀成一个浩瀚的宇宙。

  4、不足在于,教师预设生成上,准备欠充分,设问较粗缆,致使学生回答某些问题有些拘束生硬,教师幽默机智的风格也表现不够到位。

 

蒋友富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