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学会速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 2、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二、检查预习 字音 闷热(mēn) 玩弹子游戏(dàn) 不能动弹(tán) 全身颤抖(chàn) 着眼(zhuó) 卜卜乱跳(bo bo) 连攀带扒(bā) 啜泣(chuò) 瘦骨嶙峋(lín xún) 常用词语 训诫 迂回 凝视 啜泣 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默读课文,复述大意 1、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法――默读。默读就是要求带着一定目的,不出声、非常快速地阅读。它是我们今后学习中用到的主要读书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里小声叨念;因为“出声”就影响阅读速度,“手指”同样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 回忆故事要点: (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的还有哪些人?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 (4)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5)故事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6)故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2、我们现在根据归纳的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这个故事,注意复述时在事情的经过部分要详细一些。 五、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5、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六、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现知识转化、延伸。) 2、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克服困难的? 七、作业 抄写词语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学习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解表达方式和描写的方法。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描写 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 外貌(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三、心理描写: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明确: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明确: 最初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 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 巨大成就感 三、景物描写 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1、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的心情 四、找出提示本文的道理的句子。 1、 “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①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②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2、“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屡次”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三、小结: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板书] 事 小 实 理 大 虚 四、体验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有那些积极的意义?面对考试失败,面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 五、作业 练笔:假设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个小伙伴,以《当同伴陷入困境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相关资料 1. 学生范文:《勇敢些,再勇敢些》 这篇作文是厦门一中初一年级学生学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后进入情境“亲临亲历”的优秀习作。作者将自己假设为亨特的好友杰利。 我和内德他们走出了森林,可是,我人在向着回家的方向走,而心总想回到小悬崖上的亨特身边。我不停地回头,真希望看到亨特下了悬崖,向这里跑来。可是,我的身后只有我的影子。 “嗨,杰利,还在想亨特吗?跟他呆久了,你也会成为胆小鬼的!哈哈!”内德说着,其他人也笑了起来。我会变成胆小鬼吗?还是回家吧,亨特他一定会回来的。 正在吃晚饭时,莫顿叔叔急冲冲的进来:“杰利,你知道亨特在哪儿吗?”“亨……亨特,他还没回去?……我不知道……莫……莫顿叔叔。”我结结巴巴地答道。“哦,是吗?” 莫顿叔叔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顿时慌了。 莫顿叔叔走后,我急匆匆地拿起手电筒,向森林里小悬崖的方向冲去。森林里的夜色很美,可在我心里,现在的美景根本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亨特的安危。 “亨特你在哪儿呢?” “杰利!快救我!” 亨特的声音带着恐惧,带着哭腔,在颤抖着。他哭过了。他饿极了。他累坏了。瘦弱的身影蜷缩在石架上。这都怪我。 “亨特,呆着别动,我上去!” “……” 这悬崖就像随意堆叠的一堵堵石墙,我爬起来并不吃力。不多时,我就来到了亨特的身边。 “杰利!”亨特十分激动,声音古怪地结巴着,就像我们已有几十年未见一样。他的手死死地抓住我,身子死命地往里靠。 “亨特别着急,抓住我的手,眼睛不要往崖底看,勇敢点,我走一步,你走一步,明白吗?” “嗯。” “现在你把左脚踩在我踩的这块岩石上,再将右脚移到左脚边”,“很好,很好,再跟我将左脚踩在左下方的大岩石上,勇敢点,再勇敢点!” 一切很顺利,没多久,我们就在悬崖下了。亨特抱着我,将身子全挂在我身上。 这时,边上的树旁边出现了一道人影,是莫顿叔叔!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得格外灿烂,笑眼里闪着泪光。 2.同题诗歌: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一)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三)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四)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马佳丽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