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案 (苏教版高一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第一册          第2课      《包身工》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7(3)班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韩元 所属学校 景泰县芦阳一中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众,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夏衍先生在1959年《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那么,我想,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付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我们现在学习这篇作品,其中最大的意义就是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

依据标准

:“教学建议”指出:重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新闻的能力。培养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能力,提高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报告文学所用到的材料,即: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报告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依据:课标指出,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和报告文学)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文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 的苦难生活,包含着对包身工的无限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无比愤慨。 使学生介入心灵,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在“悲剧”作品的审美之中陶冶心情,锻造“人格”, 净化心灵,辩别真善美的目的,实现“悲剧”作品的情感美。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学生是芦阳一中的七年级学生;

2.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1.学情分析:

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心灵的“介入”。 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节:

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2.2-1 理解 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2.2-2 掌握 真实地理解包身工 的苦难生活, 使学生介入心灵,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

2.2-3 应用 在“悲剧”作品的审美之中陶冶心情,锻造“人格”, 净化心灵,辩别真善美的目的,实现“悲剧”作品的情感美。

2.2-4 思考 如何看待当时的历史、社会、人生的能力,以及提高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  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心灵的“介入”。 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 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

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环境设计

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2.2-0

2.2-1

2.2-2

2.2-3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包身工

1.预习课文

2.课文分析

3. 总结全文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我选择的教学策略是针对学生的基本特征,选择了如下的三种方法:

1、搜集资料法 2、讲读法  3、问题启发法

指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并以社会的文化土壤滋润基础教育的语文之树。让同学们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投入关注,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故事 根据老师的讲解想象 幻灯平 认识包身工

讲有关包身工那个时代的事情和包身工的工作 包身工的样子和工作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 幻灯片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兴趣

熟悉课文,探究包身工 熟悉课文内容 认真阅读课文 课本 大致了解包身工

对课文进行分段 对课文进行分段 课本 应抓住文章所写的特定时间和描写的三个场景来分



根据分段,每段进行学习 认真学习每段的内容 课本 知道包身工悲惨的日常生活和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 

对全文进行小结。 结合全文,对本课进行总结 课本 知道包身工悲惨的日常生活和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提问: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畅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阅读课文,探究新知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四、全课小结,畅谈感受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最初对课文的解题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 标题中的“包身”二字,突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女童工的残酷剥削的罪行,控诉了他们的野蛮残暴的统治手段,以激起人们的义愤和同情,这是全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更加带着感情去理解课文。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    的  内    容

1 理解 对包身工所处时代和背景的理解与思考

评价量表

作品评价表

第        小组,小小设计师         

作品名称 使用的平面图形

三角形 圆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成    绩 优(10分)良(8分)一般(5分)较差(3分)

自 评 分

组员1评分

组员2评分

组员3评分

教师评分

形成性评价

本栏在每节课后必须及时填写。

教学反思、总结

需要时填写。不需要时,将该栏删除。

感谢、其他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参阅了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初级)光盘中的相关文献与案例,并得到了其他语文教研组的大力帮助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韩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