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 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 通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及词义,课上听写。 1.字音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2.词义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由此导入到梁启超眼中的“最苦与 最乐”。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 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 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 《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检查预习 1.听写 2.学生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请学生说出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段落,并简要分析,引导其他学生思考, 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合作探究 (课前学生自愿分组,每组4人,上课时,按照小组做好。) (一)教师出示探究题目,明确要求: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明确: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 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 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 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二)“价值观”探究 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 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 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 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 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 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 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 样的责任? (学生自由发言)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 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 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 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 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 上、观念上去排解。 2. 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 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 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 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 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 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 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 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二、讨论第二部分: 1. 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讨论第三部分: 1.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 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 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 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 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四、了解语言特色 1. 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 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 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 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2. 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 再与上题重复。 3. 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 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 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 “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 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 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 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 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 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 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4. 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 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 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 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 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 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 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 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 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就其中一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 文章。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骆素芬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