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然见真情 ——《史记•陈涉世家》所表现出的情感世界 (人教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灼然见真情

——《史记•陈涉世家》所表现出的情感世界

内容摘要:

《史记•陈涉世家》无论是在布局谋篇上,还是在斟酌字句上,无不充满了炽烈的感情,可以说是司马迁感情世界爱恨情仇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倾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农民起义领袖充满了由衷的歌颂和赞美;二是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充满了同情和怜惜;三是对统治者的鄙夷和痛恨;四是司马迁的《史记》在抒发作者个人情怀的同时,也体现了所记载人物的情感。作者用写实的笔吻和极具文学色彩的语言,充满激情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摇了一个朝代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震憾人心的故事,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作者内心的爱恨情仇和无比的激情。

主题词:灼然  真情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历史著作,是一部在文学和史学领域都闪耀着夺目光辉的经典巨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代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出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并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被后世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推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了他在书中给我们详实地记录和展现了3000多年的历史外,还把自己的喜和怒、爱和憎、荣和辱、休和戚溶进了作品的字里行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读《史记•陈涉世家》,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无论是在布局谋篇上,还是在斟酌字句上,无一不充满了炽烈的感情,可以说是司马迁感情世界爱恨情仇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倾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农民起义领袖充满了由衷的歌颂和赞美

“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本纪”托始黄帝,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是“正名百物”的祖师。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从此可以看出司马迁对英雄人物发自内心的倾佩和赞美。

而“世家”是记载诸侯国之事的,这是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司马迁把孔子列入了“世家”,不难理解,是因为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影响是巨大的。但陈胜也被司马迁列入了“世家”,却是一种例外。陈胜出身贫农,仅只是一位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可司马迁却将他和诸侯并列,放在"世家"当中来叙述,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的历史英雄。对于一个封建史学家来说,能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更重要的是向后人表达了一种情绪,就是作者对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由衷的倾佩和赞美。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明确地指出,只要封建帝王暴虐无道,人民就有权利起来推翻他。陈胜领导的这支农民军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却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战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的无道统治。对陈胜首先起义并为推翻秦王朝的暴政奠定了基础而创造的历史功绩,司乌迁是完全持肯定态度的。

让我们再读一下《史记•陈涉世家》中的描写吧: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是多么的豪迈和侠气,写出了陈胜这位英雄内心的远大志向和气薄云天的情怀。此句画龙点睛,使陈胜与其他“佣者”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陈胜的远大抱负,写出了他想要摆脱贫困和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当时,九百人戍渔阳,不幸中道遇雨,面对众人进退维谷,已陷入死地的局面,怎么办?逃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难得出“亡亦死”的结论。前进?“失期法皆斩”!左右皆死,进退同亡。这就是残暴的秦王朝的严酷、无理、置人不得不死、无论如何都得死的境地的现实。

这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改变了历史的英雄陈胜,他手中握着闪着寒光的长剑,昂首挺胸,用深邃的目光遥望着远方,神情镇定地发表了一番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以想见听众是多么激动,他们已忍耐了太久。“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一声对苦难现实的疑问,又是一句对人生不平的感叹,更是对那个吃人世界的悲愤的呐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于是,一个勇敢、有种、有血性的好男儿的光辉形象诞生了,并且永远地留在了炎黄子孙的记忆中。

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几千年来百姓心中的真实愿望,激发了后世的人们对人性的开放渴望,唤起了受苦受难的人们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点燃了可以烧毁一切黑暗的熊熊烈火。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那些饱受饥寒的贫苦人看到了一个新世界,历史由此获得了巨大的能量和创造力。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充满激情的由衷歌颂和赞美。

从文章中,我们也不难读出,这一句豪言壮语,虽然是语出陈胜,但却乎是司马迁发自肺腑的呐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将司马迁对命运不公平的忿懑和对抗、忍辱负重为命运而抗争的悲愤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句呐喊,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在司马迁的心中,充满了对这位改变历史的英雄陈涉的炽烈的歌颂。陈涉为人庸耕却对时局有真知灼见使之赞叹,陈胜出身贫寒但胸怀大志使之敬佩不已。

二、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充满了同情和怜惜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具有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人,这一点我们从他的《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激情勃发的性格特点表现的十分明晰。司马迁因李陵事件遇祸,也可以说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但是,他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的直言不羁无所顾忌触怒了汉武帝,给自己招致了当时最为严厉的“腐刑”。

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悲痛欲绝的司马迁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数年的出游和考察,使司马迁对祖国的山水充满了热爱。和下层劳动人民的频繁接触,又使他对受苦受难的人们充满了同情。父亲的临终时嘱托,使他对历史有了了种责任感。特别是后来遭受宫刑的奇耻大辱,使他的内心充满了悲愤。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他是一位光照千古的史学家,也是一位妙笔生辉的文学家。他虽然官至太史令,但又是一位受尽了人间迫害与屈辱的苦人儿。因此,在《史记》中,字里行间充盈着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充满了同情和怜惜的朴实情感。在《陈涉世家》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陈胜说的“天下苦秦久矣”的话,并非只为了鼓动,它是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真实反映。秦王朝特别是秦二世时期,酷吏横行,恶人当道,苛捐杂税,民不聊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刑法严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致使数十万人成为囚徒。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2.徭役繁重。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修长城,开灵渠,戍边塞,修驰道。丁男不足,还征丁女。每年被迫当兵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3.赋税十分沉重。有田税,人口税,还有其他种种苛捐杂税。

4.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在这样严酷的现实中,农民破产无家可归,只有背景离乡或成为民夫。“天下苦秦久矣”充满了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表现出司马迁同情弱者的情感。

又如“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其中“攻”“收”“下”三个词简捷有力,痛快淋漓地写出了农民起义军的进攻势不可当,是一次对下层劳动人民同情之心的强烈迸发。

三、对统治者的鄙夷和痛恨

陈胜在起义前的舆论准备时,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学说辞: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这段话提到了二个人物,也说明了二个事实,一是公子扶苏,按中国古代君王立长不立幼立谪不立庶的规例,公子扶苏应该是秦始皇的名正言顺的继位者。但是,由于赵高等人的暗中操纵,使得皇位被那个即不如扶苏贤德又不如扶苏能干的胡亥篡夺,以至于让国家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作为秦帝国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却被二世冤杀。这样做法,极大地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也反映出统治者内部的腐败与腐朽。对这件事,司马迁是持批判态度的。他本人深受封建政府的残暴迫害,对社会不平现象特别是酷政深恶痛绝。这段话,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残暴政治的控诉,即秦二世胡亥的政府,是一个通过非法手段建立的非法的政府,是一个残暴无道的政府,老百姓就是应该起来推翻它,消灭它。

另一个人物就是楚将项燕,他是楚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战国末期楚国大将军,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为楚国大将军项燕所败,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前224年,秦将王翦又率60万大军进攻楚国,王翦采用了坚守不出的战术,导致项燕防备松懈之后偷袭项燕军,大破楚军,攻下楚国首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项燕败退至长江以南。次年,王翦造战船渡江追击楚军,项燕战死,也有传说为自杀,楚亡。项燕当年就战死在大泽乡所在的蕲县地区,陈涉的起义军以他的名义号召楚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项燕曾大败过秦军,几乎使秦军全军覆没。由此可见,司马迁在文章中抒发了对统治者的痛恨。

四、司马迁的《史记》在抒发作者个人情怀的同时,也体现了所记载人物的情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其出处源自于《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史记•陈涉世家》中这一句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说的呢?

有一天,陈胜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苟富贵,勿相忘。” 就是说,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大伙听了都觉得好笑:“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哪儿来的富贵?”陈胜不免有所感慨,叹息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贫富的分化加重。陈胜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率先看到了这种贫贱、富贵的不平,并提出了改变这种不平的朴素而勇敢的要求。反抗命运的决心犹如一团烈火在陈胜胸中燃烧。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和自己同命运的人。作为一个“被人佣耕”的农夫,他的身上,有一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气质,他因此可以自视甚高,可以带着傲然与不屑发出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你们这群鼠目寸光的屑小之辈,又怎么能理解我呢,又怎么能有远大的志向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句,画龙点睛,使陈胜与与其他“佣者”的话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陈胜的远大抱负,写出了陈胜想要摆脱贫困和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表现出他内心强烈的渴望和无比的激情。

写杀尉的过程时,作者是这样表述的: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简短而洗练的四个动词“挺”“夺”“杀”“佐”,富有动作层次,生动准确,干净利落,将在一瞬间里所发生的一场激烈搏斗,传神地写出来了。作者没有工笔细描,只抓住几个有着表现力的词,就情味浓郁地在读者面前舒展出一幅幅反映某一事件全貌的画图,以少胜多,可以说是语言运用的经典之笔。特别是那个令人痛快淋漓险象环生的“挺”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激情豪迈的陈胜,看到了那个少年时就胸怀鸿鹄之志的陈胜,他豪爽侠气,对老百姓有着深情厚谊,对统治者满腔仇恨。一个“挺”字,将陈胜的内心世界中的侠肝义胆满腔热忱和胸有成竹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还有“攻銍、鄼、苦、柘、谯,皆下之”的描写,写出了农民起义军的磅礴气势,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迅猛,神奇,从侧面表现出陈涉的人格魅力。这些描写,更是表达了一种喷薄而出的豪迈激情。

纵观全文,我们不难读出司马迁那种充满感情、富于生气的朴实而浪漫的感情。他用那种司马迁式的写实而浪漫的笔调,用史学家的责任感和文学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农民起义领导者的光辉形象。他那有着极强感染力的表述和生动丰富的激情,让我们在领悟了历史的厚重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生命中那团发出呼呼声响的感情烈焰,——他在用他的生命,用他的殷红的鲜血,用他毕生的精神,用他飞扬在山川原野的魂在向后人倾诉。

从这个意义上说,《史记•陈涉世家》是一篇洋溢着丰富感情的佳作。在作品中,他歌颂了陈涉的不畏强暴倡导自由的精神,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喜和怒、爱和憎、荣和辱、休和戚,酣畅淋漓。作为读者,我们一次次地被他感动着,感染着,忘乎所以。无怪乎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精确之极!

 

郭杰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