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转》学习方案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编写 郑孝红 余晓青 审校 杨 惠 编写时间:2011年6月12日 高一( )班___ 组学生 组评: 师评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深入全面地认识张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学习时间 4学时 第一学时:积累文学常识;粗读课文,注音解字。 复习回顾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指出句式特点,有标志的指明其标志。 (1)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将军您在黄河以南跟秦军作战,我在黄河以北跟秦军作战。 省略句 介词“于”)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劲的筋骨。定语后置 之) (3)君何以知燕王 (您凭什么了解燕王? 疑问句 宾语前置句 何 以) (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秦国的偿城恐怕不能够得到,而白白地被欺骗。被动句 见) (5)求人可使报秦者 (寻找能够出使并答复秦国的人 定语后置 无标志) (6)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 省略句 于) 知识链接 1.了解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他编写的《后汉书》详载了刘秀起兵推翻王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的东汉195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关于人物传记。 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老师备课资料: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因而传记有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的基本特点。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张衡。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称赞张衡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涉猎课文 一、浏览课文,筛选信息:全文共六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文学成就(第一段),科技成就(第二、三、四段),治国才能(第五、六段)。 二、阅读课文,把握文意: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1 )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才(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 ~ 4)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 ~ 6)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在政治上的成就)。 识字解词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标注拼音。 衡少善属文(shào )(zhǔ ) 不好交接俗人(hào ) 辟公府(bì) 累召不应(lěi ) 五载复还(zǎi ) 乞骸骨(hái) 逾侈(chǐ) 辄积年不徙(zhé) 璇机(xuán) 篆文(zhuàn) 骄奢(shē) 蟾蜍(chánchú) 驿至(yì) 帷幄(wéiwò)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 捉拿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尊”通“樽” 酒杯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员”通“圆” 圆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傍”通“旁” 旁边 与武决去 “决”通“诀” 辞别 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游于三辅(介词。表处所,在) 虽才高于世(介词,表比较)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介词,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入京师,观太学(介词,趁(机会))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介词,通过、借) 伺者因此觉知(介词,因为) ③公车特征拜郎中(召,动词 )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象,证据,名词) ④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精心,形容词 ) 以精铜铸成(纯,形容词 ) 《张衡传》学习方案 编写 郑孝红 余晓青 审校 杨 惠 编写时间:2011年6月12日 高一( )班___ 组学生 组评: 师评___ 第二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积累文言知识和文学常识。 知识链接 解释下面的概念。 《两都赋》,东汉班固作品,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两都指的是东汉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此赋由假想人物描述两都繁华,歌颂汉国势,为汉赋中的精品。影响到后来张衡的《二京赋》和左思的《三都赋》。 《二京赋》,是东汉张衡的作品,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是张衡的代表作。其结构严谨精密,被视为汉赋中的精品。 《三都赋》由西晋左思所撰写,分别是《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是魏晋赋中独有的长篇。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国都。这篇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 “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 “六义”,诗经学名词,指风、雅、颂、赋、比、兴。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课文学习 一、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翻译课文第一段。 三、朗读课文第一段。 四、理解课文第一段。 1.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知识积累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大多考人物传记,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其中常涉及人物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与现代汉语比较,古代官职名称及官职变动用词词汇量很丰富。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更好的阅读文言文做好文言文阅读题具有很大的帮助。请查找资料,完成下面各题。(D级) 1.列出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并解释。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2.找出课文中官职专名用词,并作解释。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备课资料——官职变动用词。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任缺职。 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 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 练习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C(“都”读dū。) A.属文(zhǔ) 左冯(píng)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C.都柱(dōu ) 合契(q ì) 陇西(lǒng) D.骸骨(hài) 肃然(sù) 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D(“视事”指治理事务) A.不好交接俗人(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C.辄积年不徙 (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看、视察)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介词,用(A项前者表比较,比,过;后者表范围,在……方面 C项前者表顺承,于是;后者表依据,根据 D项均为动词,前者为召;后者为验证)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D.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 《张衡传》学习方案 编写 郑孝红 余晓青 审校 杨 惠 编写时间:2011年6月12日 高一( )班___ 组学生 组评: 师评___ 第三学时: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复习回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D(hái) A.属(zhǔ)文 邓骘( zhì ) B.逾侈(chǐ) 璇(xuán)玑 C.驿( yì)站 河间相(xiàng) D.骸(hài)骨 蟾(chán)蜍(chú) 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使动用法,使……受辱;B名词作状语,象对待兄长一样,或以兄长之礼;D使动用法,让……承担)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A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种经书;C项中“拜”不指调动官职;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课文学习 一、朗读课文第二部分(2~4段)。 二、翻译课文第二部分(2~4段)。 三、朗读课文第二部分(2~4段)。 四、理解课文第二部分(2~4段)。 1.《张衡传》全文的重点在哪里?作者这样安排合适吗? 全文写了张衡的品格和文才,写了张衡的政治才干,写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记述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2.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第四段不到二百字,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答:作者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阳嘉元年,候风地动仪);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④功能和作用(6、7、8句,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⑤精确程度及评价(9、10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练习巩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验证) A.中有都柱 (大 ) B.施关发机(枢纽、关键) C.牙机巧制(发动机件的枢纽) D.京师学者,怪其无征 (征讨) 2.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C以后,之后(其他三项均为“用”)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自此以后 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3.从课文中找出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句。 例句(1):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答:为省略句,文中有“果地震陇西” 例句(2):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为宾语前置句,文中有“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学习方案 编写 郑孝红 余晓青 审校 杨 惠 编写时间:2011年6月12日 高一( )班___ 组学生 组评: 师评___ 第四学时: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总结学习。 复习回顾 翻译句子,并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 ——“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课文学习 一、朗读课文第三部分(5~6段)。 二、翻译课文第三部分(5~6段)。 三、朗读课文第三部分(5~6段)。 四、理解课文第三部分(5~6段)。 1.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答: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2.“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答: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3.“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 答: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归纳总结 一、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二、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这是上一问题的换一种问法) 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练习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B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A没有前行;C方向;D没有缝隙)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2.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D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C.果地震陇西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未之有也 3.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C(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4.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B(“机巧”应翻译成“器械方面的巧思”)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句:(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句: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句: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句: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郑孝红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