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目标要求: 1.背诵诗歌,领会诗歌大意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 3.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4.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背诵诗歌,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问题导读单、训练单、拓展单。 学生:课前做好结构化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花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自2000年起,河南商丘每年举办“中国商丘木兰文化节”,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作为一首民歌,《花木兰》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木兰诗》,走近花木兰。 今天我们的口号是:确立目标,合作探究,挑战成功。 二、检查预习。 检查导读单完成情况。 老师:1、听取组长的汇报。2、抽查。3、指导解决存在问题。 期望学生:1、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完成情况。2、学生纠错。 三、朗读诗歌。 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文意,初步体会诗歌的声韵美。 老师: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2、指导朗读诗歌的语气。 期望学生:1、小组内讨论用怎样的语气?2、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四、疏通诗意。 老师:指导个别难懂的词句。 期望学生:借助工具书诠释全诗。 (小组互动合作,讨论交流,讲解诗意。) 五、生成问题。 整理预习过程中的疑难和疑问,生成问题。 老师:指导各小组整理、归纳,生成问题。 期望学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六、课堂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 二、合作探究。 老师:1、指导学生小组就生成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2、指导学生展示交流,并作出评价。 期望学生: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深入讨论,广泛交流,达成共识。 三、展示成果。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师生评价。 教师(旁白):现在进入小组展示阶段,各小组代表请上台。 学生:小组代表上黑板讲解本组探讨的答案。 四、训练巩固。 完成《问题训练单》。 学生:1、 自主完成习题。2、 学生小组探讨疑难。 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慷慨击鼓。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绿,哪怕是一点红。 六、布置作业。 完成《问题测验单》。 附板书: 木兰诗 代父从军 深明大义 踏上征途 不畏艰险 征战沙场 英勇善战 辞封拒赏 不慕功名 返家团聚 热爱和平 七年级语文第10课《花木兰》导读单 班级: 设计者: 审核人: 【查询资讯】 1.作者简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背景资料:《木兰诗》反映的历史背景当与北魏与柔然之间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柔然,亦称蠕蠕,四世纪中时,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经常骚扰北魏。这次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在北魏十多年的经营下,到这时才结束了从304年开始的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战乱,中国北部重新统一。这次战争是进步的,符合人们愿望的。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了敌人凯旋而归。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传颂和赞扬。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机杼( ) 朔气( ) 辔头( ) 可汗( ) 胡骑( ) 金柝( ) 阿姊( )燕山( ) 戎机( ) 军帖( )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金柝: 云鬓: 郭: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双兔傍地走: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找出句中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根据原文填空。 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3)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5)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 5.多读读这首诗,练习背诵。 小组评价: 学生评价: 老师评价: 七年级语文第10课《花木兰》问题训练单 一、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按示例各举一例。 (1)借代: (2)互文: (3)对偶: (4)排比: 二、对诗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形容北方苦寒,极言战地生活的艰辛,以环境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B.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C.每天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袭击,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 D.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坚强。 三、议一议(分析木兰形象)。 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又是普通的女性。 1.诗中那些细节描写了木兰的女英雄形象? 2.那些细节又描写了她的女性心理? 3.作者是刻画她英雄形象笔墨多一点,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写? 4.这一形象的意义何在? 四、交流(写作特色)。 1.这首叙事诗在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三句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你知道是什么吗? 七年级语文第10课《花木兰》问题测验单 班级: 设计者: 审核人: 一、翻译下列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二、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三、出自这首诗歌第三段的成语是( ),其意思是( )。 四、拓展延伸。 1.历史上不独有花木兰这一个巾帼英雄,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让我们仰慕。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吗? 2.古代描写战争的诗歌有很多,你能写出几句描写战争的诗歌吗? 一千多年来,花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民喜爱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 其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忠孝的美德,木兰代父从军,既是对父亲的孝,也是对国家的忠,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其二,中华民族历来崇敬不恋功名、洁身自好的节操,木兰英勇善战,不恋高官厚禄,功成身退,归隐故乡,不改劳动人民本色,是人民心中美好品德的化身。 其三,中华民族自古从军征战的都是男人,木兰敢于打破传统,以女儿之身从军数年,巾帼不让须眉,让人刮目相看,真心敬佩。 其四,中华民族一直有阳刚阴柔的审美主张,木兰上马有男儿的勇武,下马有女儿的娇柔,具有巨大的持久的魅力。 体验反思: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布置作业 1、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沫沫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