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作文图影点评(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刘志 1.新题呈现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母爱的涟漪;恋人的一声呼唤,充满着爱情的甜蜜;儿女的一声呼唤,双亲得到慰藉;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呼唤是提醒,正如地球呼唤我们警醒;呼唤是关注,正如上苍俯视芸芸众生;呼唤是引领,正如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这一声声的呼唤是春天的鲜花,是夏天的清泉,是秋天的果实,是冬天的炉火,是一支甜美的歌,是一首动人的诗。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审题指导 该文题“包罗万象”,立意角度众多,选材天地广阔,学生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写作时,可以以亲情为中心,写长辈关爱下辈的“呼唤”——如写“我”在奶奶慈爱的呼唤乳名声中长大:孩童时,我在奶奶的臂弯里听奶奶哼唱着我的乳名甜睡;幼小时,奶奶在自家门口呼唤着乳名,叫在外玩耍的我回家;上学后,奶奶到教室门前呼唤我的乳名送来两个热乎乎的红鸡蛋……如写妈妈对“我”的严格要求,对我的严格监督,对我的唠唠叨叨,让我不胜其烦,突然爆发,夺门而出,躲在角落,暗自抽泣。妈妈到处寻找,声声呼唤,平息了我的暴怒,冷静了我的冲动,我与妈妈紧紧相拥,泪水夺眶而出。“呼唤”伴随我成长,激励我奋进,促使我反省……这是以“呼唤”为线索贯穿全文,纵深地凸现主题。 可以自然环保为中心,写大自然的呼唤——近年来,大自然已经“不自然”了,各种异端天气不断出现,火山爆发日益频繁,火山灰漫布天空,暴雪、洪涝、地震灾害屡见不鲜。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呼唤吧,这呼唤,给破坏自然环境的人类敲响了警钟。面对这呐喊,我们该怎么办呢,很简单,一句话,倾听大自然的呼唤,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如何保护?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减排除污,倡导“低碳”,再现青山绿水,再造“城市田园”…… 可以人生为中心,写心灵的呼唤——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心灵之门关闭已久,心灵空间日益逼仄,导致心理亚健康,人性被扭曲,长此以往,人将不人。怎么办?敞开心灵之门,拥抱外面世界,沉浸唐诗宋词,对话清风明月,寄情高山流水,发出青春呐喊,聆听生命呼唤…… 可以教育为中心,写素质教育的呼唤——应试教育甚嚣尘上,加班加点只为分数,教育管理封闭,原始刀耕火种,学生成应试机器,苦不堪言,教师成拉磨之驴,身心疲惫。试想想,如此做来,学生泯灭个性,扼杀潜能,何谈成长?教师备教改辅,原地踏步,何谈发展?给学生减负,营造快乐成长的新天地,给教师松绑,提供专业发展的新平台,则是当务之急。自由、快乐、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则是时代的呼唤,民族的呼唤。 可以社会为中心,写人世的种种呼唤——针对失信,呼唤诚信;针对冷漠,呼唤关爱;针对虚伪,呼唤真诚;针对分配不公,呼唤社会公平;针对贪污腐败,呼唤清正廉洁;针对校园暴力,呼唤校园安全;针对三鹿事件,呼唤食品安全;针对富士康连跳,呼唤关注弱势群体;针对世俗的暄嚣,呼唤心灵的宁静;针对人性的麻木,呼唤人性的觉醒;针对任人唯亲,呼唤任人唯贤;针对压制人才,呼唤发现人才;针对社会矛盾,呼唤社会和谐…… 可以道德为中心,写文明的呼唤——近年来,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境外旅行社和宾馆甚至因此拒绝接待中国旅游团队,这着实令人难堪。因此提升中国公民文明素质,就成为提高现代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的习惯,形成文明的社会大环境。 该文题审题时一定要缩小话题的外延,增加内涵,因此可在题目前面添写内容,也可以在后面连缀成分,还可以前加成分后续内容。写作时,一定要抓住一点,写深写透,既要写出现象,又要揭示本质。 该文题的提示语已经确定一些选材范围,但并不意味着就只能围绕这些选材绕圈圈。若从提示语中选取写作角度,选择写作素材,就很容易导致选材上的“撞车”。其实,提示语在审题过程中,只起到抛砖引玉、开启思路的作用,同学们不应拘囿于此,而应以此为思维的原点,进行发散思维,展开丰富联想,以便使思路更开阔,立意更新颖,角度更独特。 3.范例影印 记叙文范例 呼唤 魏璇 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昨日下的雪,早已化尽,在地上被践踏结成了冰,而我每一次吸入都是一阵又一阵寒气。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的十五岁生日,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很兴奋。(天冷心热,满怀希望) 我满怀激动地按了门铃,我期待着父母温暖的怀抱。但门并没有被打开,我有了一丝失望。不过我很快又改变了想法:父母一定是想给我一个惊喜。于是在这寒冷的冬夜,我从书包里拿出了冰冷的钥匙,用冻得通红的手,费力地转动着钥匙。门被推动了,里面并没有开灯,我傻兮兮地以为他们会给我一个惊喜。推门的一瞬间,我“哒”的一声,本想吓他们一下,可是仅仅是一阵风吹过。我抬头一看,窗户开着,窗帘被吹了起来。显然家中并没有任何人,我失望了。(由期待到失望,内心冰凉) 爸妈都是做服装生意的,他们总是到各地去进衣服,然后放到自己的店里卖。他们前两天说要陪我一起过生日,可是…… 可能他们还在从山东回来的路上吧。不过自己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日,一个人也能过。 我把书包放下,然后来到窗前,关上窗。我呆呆地望着对面的楼。那边的每个亮点都代表着一个温暖的家。也许他们在一起聊天,一起吃饭,或许他们正吃着生日蛋糕呢。我幻想着自己和家人吃蛋糕的情景,那是多么温馨快乐啊!(温馨快乐正反衬孤单寂寞) 一阵并不悦耳的铃声将我从梦中唤醒。我接过电话,是妈妈的声音:“宝贝儿,我们今天从山东接了一笔单子,现在正在从山东回来的路上呢,12点才能到家。你自己先随便吃点儿,好好学习,早点睡啊。” 我回到书桌前,一抬头就看到了那张全家福,那还是我七岁时照的呢。那时的亲情就在他们的眼中,在一顿饭中,在一次拥抱中,然而当初那种触手可及的幸福,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墙上的全家福与自己的形单影只的对比,表现了内心的失落) 一滴泪从脸颊滑过,它折射出窗外一个个亮点——星星的眨眼;折射出远方奔波的背影——父母默默的祝福;折射出我对亲情的呼唤——千里共婵娟。 点评:小作者并未受到提示语的拘囿,将思维触角伸向了少有人涉及的领域——亲情的淡漠与缺乏,可谓立意新颖,角度独特;小作者勾勒出了兴奋—激动—失望—自慰—艳羡—失落—伤感的心理历程,其心理刻画既细致入微,又富有变化;小作者运用特写,凸显放大了顺着脸颊滑过的一滴泪,并由此折射小作者对淡薄已久的亲情的渴盼,对缺失已久的亲情的呼唤,可谓小中见大。文章看似平淡无奇,实能触动人心。 愿天下父母能忙里偷闲,多陪陪孩子,慰藉一下孩子寂寞已久的心灵,给他们一份渴望已久的温馨。 记叙文升格示例 原作 呼唤 时保静 记得那时我六年级快结束的5月。一个阴沉而闷热的下午,哥哥来到学校找我,并且告诉我说,奶奶去世了。 请完假后,我立即整理好书包,跟在哥哥后面往回走。(回家的路上也会有故事,不妨补写) 奶奶比爷爷大三岁。当年我爷爷的爷爷是有钱的大地主,而奶奶是花钱买来的童养媳。 当我赶到家的时候,奶奶安详地躺在那儿,身上是去年做好的寿衣。满屋子的人,满屋子的哭泣声湮没了一切。(此处场景可详写,以表现亲人的悲痛欲绝) “咪咪——猫来——猫来——”,每到快要吃饭的时候,爷爷都会唤猫来。奶奶喜欢养小猫,可爷爷不喜欢这些东西。奶奶去世后,爷爷却亲自喂着猫儿。 爷爷的牙齿不好。(此处与下文之间缺少过渡,显得较为生硬) “阿大,您牙不好,您先吃饭,猫我来喂吧。”妈妈说着便要将猫碗拿到自己的脚下。可爷爷用手挡着,像是保护着珍宝。 “不用,不用,你吃完饭还得下地干活儿,我搁家也没事,我喂,你赶紧吃吧。” “我喂!我喂!我也没事啊!”我还没碰到猫碗,就被爷爷捉住了小手。 “你呀,赶紧吃完饭去作业,听话。”爷爷下的命令谁敢不听。 “哎呀,行了,行了,赶紧吃饭。妈,您先吃饭。小妹,吃完饭去写作业。猫就给爷爷喂吧。这碗嘛,吃完饭我洗。”哥哥说完便埋头吃饭。(场面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活)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爷爷喂猫,习惯了饭前爷爷那苍老而厚重的“咪咪——猫来——猫来——”的呼唤声。 三年后的5月,又是一个阴沉而闷热的下午,哥哥又来到学校找我,告诉我说,爷爷去世了。 和奶奶一样,在无人的下午,突然中风,与世长辞。 办完爷爷的丧事,全家还沉浸在失去爷爷的悲痛中。“咪咪——猫来——猫来——”的饭前爷爷的唤猫声像电话铃声一样被替换了。(此句读起来比较别扭,建议修改一下) 现在那只猫老了,不能捉老鼠了,而且它不用人叫唤,一到吃饭时就准时到位。每一次它都是第一个吃饭的。 有一次在院子里乘凉,我便问道:“哥哥,为什么爷爷每次都坚持自己喂猫呢?”哥哥仰望着星空,也许爷爷每次想唤的不是猫,而是奶奶,他是想唤奶奶回来。” 是的,爷爷只会通过那一声声“咪咪——猫来——猫来——”呼唤着在天国的奶奶。(此句需作修改) 点评:文章于质朴无华的叙述之中融入了对爷爷奶奶的深情,可谓语淡而情深;文章以爷爷的呼唤为线索一线串珠,贯穿全文,使得文章形散神聚,结构较为谨严;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富于个性化,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但需要指出的是文章写奶奶去世的部分比较简略,稍显单薄;文章有些地方缺少过度,显得多少有点突兀;另外有些语句还需要仔细斟酌。因此文章虽初具规模,但仍须细细打磨。 升级作文 呼唤 时保静 一 记得那时我六年级快结束的5月。一个阴沉而闷热的下午,哥哥来到学校找我,让我请假回家。 我感到纳闷,于是问哥哥:“哥,家里发生什么事了?” “没事,没事,奶奶想你了,要看看你。”说完哥哥便扭过头去。 “哥,你骗人!奶奶怎么会突然急着要见我?”我撅起了嘴。 “真的。快去请假吧。”哥哥转过头来说。 请完假后,我立即整理好书包,跟在哥哥后面往回走。 回家的路上,哥哥走得很快,我跟不上,就大喊道:“哥,你慢点走!要不我就不回去见奶奶了。” “你就不能走得快点吗?”哥哥闷声闷气地说,边说着边放慢了脚步。 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兄妹对话表现了哥哥内向的性格,再现了妹妹撒娇的情景) 到了村口,我听到了唢呐声,我疑惑了。 “哥,又是哪家‘老’人了?”我问。 “哪那么多话?快走!”哥哥有点不耐烦了。 我不敢再吭声。 当我赶到家的时候,我看到奶奶安详地躺在那儿,身上是去年做好的寿衣。原来唢呐声就是从我家传出来的! 哥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奶奶不是要看孙女吗?我把妹妹带回来看你了。奶奶,您睁开眼睛看看啊!” “奶奶,我看你来了!”我撕心裂肺地喊着,泪如雨下。 满屋子的人,满屋子的哭泣声湮没了一切。(点面结合,表现了亲人撕心裂肺的悲痛) 奶奶下葬那天,我哭着喊着:“奶奶,我要你啊!我要你啊!” “丫头,别哭,别哭,奶奶走了,还有爷爷呢。”爷爷眼圈红红地说。 奶奶五七之后,我渐渐地平静了下来。但是每当想起奶奶时,我还会泪流满面。 二 奶奶喜欢养小猫,可爷爷不喜欢这些东西。但奶奶去世后,爷爷却亲自喂着猫儿。 “咪咪——猫来——猫来——”,每到快要吃饭的时候,爷爷都会唤猫来。 猫儿是我家第一个吃饭的,爷爷一边看着猫儿吃食,一边添着猫食,脸上很慈祥。待到猫儿吃完,饭菜已经凉了,妈妈只好再把饭菜热一热。再加上爷爷的牙齿不好,吃饭要反复咀嚼,所以总是吃得很慢,也总是家里最后一个吃完的。(将爷爷与猫儿对比,突现了爷爷对猫照料的精心) 又到开饭时。 “咪咪——猫来——猫来——”爷爷又开始唤猫。 “阿大,您牙不好,您先吃饭,猫我来喂吧。”妈妈说着便要将猫碗拿到自己的脚下。可爷爷用手挡着,像是护着宝贝似的。 “不用,不用,你吃完饭还得下地干活儿,反正我在家也没事,还是我来喂,你赶紧吃吧。” “我喂!我喂!我也没事啊!”我还没碰到猫碗,就被爷爷捉住了小手。 “你呀,赶紧吃完饭去作业,听话。”爷爷下的命令谁敢不听啊! “哎呀,行了,行了,赶紧吃饭。妈,您先吃饭。小妹,吃完饭去写作业。猫就给爷爷喂吧。这碗嘛,吃完饭我来洗。”哥哥说完便埋头吃饭。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爷爷喂猫,习惯了饭前爷爷那苍老而厚重的“咪咪——猫来——猫来——”的呼唤声。(侧面描写,写出了爷爷喂猫的一如既往) 三 三年后的5月,又是一个阴沉而闷热的下午,哥哥又来到学校找我,告诉我说,爷爷去世了。 和奶奶一样,在无人的下午,爷爷突然中风,与世长辞。 …… 办完爷爷的丧事,全家还沉浸在失去爷爷的悲痛中。 再也听不到爷爷那“咪咪——猫来——猫来——”的呼唤声了,每念及此,泪珠就从我的脸上滚落。(“泪珠滚落”这一细节,真切地反映了“我”对爷爷的思念) 现在那只猫老了,不能捉老鼠了,而且它不用人叫唤,一到吃饭时就准时到位。每一次它都是第一个吃饭的。(侧面烘托,引人思念,音容笑貌,宛在目前) 四 有一次在院子里乘凉,我便问道:“哥,为什么爷爷每次饭前都要唤猫呢?为什么坚持自己喂猫呢?” “也许爷爷每次想唤的不是猫,而是奶奶,他是想唤奶奶回来。”哥哥仰望着星空,喃喃地说。 是啊!爷爷是在用那一声声“咪咪——猫来——猫来——”呼唤着在天国的奶奶呢!(谜底揭开,思念之情愈浓,一声感叹,寄托无限悼念) 点评:小作者扩写了奶奶去世部分,加进去了一些细节描写,使文章由单薄变得充实,由干瘪变得生动;小作者对文章的一些过渡略显突兀之处作了修改,使得文章起承转合自然顺畅;升级后的文章既表现爷爷对奶奶的呼唤,又表现了“我”对奶奶的呼唤,文章就由原来的“独唱”变为多声部的“合唱”,更有层次感、立体感;原文的情感抒发比较含蓄,但情感表达手段比较单一,升级文章的情感抒发则富于变化:既有酣畅淋漓的抒发,又有于无声处的思念;文章分为四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不仅层层推进,而且法度谨严。 议论文范例 呼唤 田文青 红尘滚滚已逝千年,心尖残留点点思念,念起诗圣长歌以叹,忆来诗仙飘飘而散,翻掀诗文由衷称赞,吟诵佳句心田甚蓝,这并不是梦幻,如若遗忘那实是令人扼腕而叹。千年流传,而今民族之魂在颤,我亦在惮,路漫漫,语喃喃,对诗歌说声呼唤! (对偶严整,极有底蕴) 等待,期待真正文化的归来,翘首期盼,期盼糟粕文化不再泛滥! 一夜静想,翌日迷茫,岁月流淌,哀伤埋葬,那段历史我们不能遗忘:笔尖轻揉过纸张,满腹经纶任其翱翔,荡漾在苏杭,听夜半诗声伴着钟声回荡,谪守远方,吟诗以示心亦如钢,兴游名胜美景尽囊,天在脚下赋歌而唱,闲来卧躺,思绪飘荡。兴起而为,败兴而回,赋诗长歌,何其快哉! (巧妙化用,极有文采) 我们现在活得太忙乱,对诗歌说声呼唤! 诗家之言,泼墨至今,名言佳句,如恒河沙石说之不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风光,何其明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季衰景,何其萧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孤处空闺,何其凄苦!“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思念之情,何其缠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海誓山盟,何其坚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何其美哉!(腹有诗书,文自高格) 我们活得太“粗糙”,整日囫囵吞枣,对诗歌说声呼唤,细细品味其间美善。 其实诗歌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离它而去,只是匆匆回首,岁月已走。这是千年前所盛行的文化,但这恰恰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不能遗忘的记忆,不能舍弃的国之精髓,国魂所在!对诗歌说声呼唤,因为我们是华夏子孙,延承着先辈的睿智以及他们所留下那弥足珍贵的诗文。 现今世间迷乱无章,崇尚世俗与欲望,我们不能游离这地方,不愿融入又能用何来抵挡?拿起身边仅剩的笔泼墨在纸上,用自己的言语与苍天抗与世俗抗!(沉浸诗文,守住宁静,殊可嘉也) 对诗歌说声呼唤,用它来坚持自己的理想,用它来延续对世间的希望,烦时吟诵两句,兴时信手赋诗,快哉,妙哉! 对诗歌说声呼唤,眼前迷雾悠然而散,让腹中不再苍白,使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 对诗歌说声呼唤吧,让我们拾起这份至美的财富!(“呼唤”贯穿始终,饱含激情,令人读之,倍觉振奋) 点评:读罢文章,首先惊叹于小作者的才情,看来小作者真的是饱读诗书,不然的话,其笔下怎能唐诗任驱使,宋词供调遣?整篇文章洋溢着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这在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其次感叹于文章结构的谨严:小作者将当今的忙乱浮躁与古典的悠闲宁静进行对比,突出古典诗歌对精神的滋润,对灵魂的涵养;不仅如此,小作者对诗歌的呼唤从如数家珍到品味美善,再到信手赋诗,抵抗世俗,在对比中层层递进;对比中有递进,递进中有对比,文章结构看似松散,实则别具匠心。再次感叹于文章的建筑美与音乐美:文章前半部分以整句为主,后半部分以散句为主,句式整散结合,摇曳多姿,富于建筑美;不论是整句还是散句,句末多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小作者能将议论文写得如此挥洒自如,实属难得。 议论文升格训练 原作 呼唤 于媛媛 市井一角,聚满了群众。 人群中央,一少年环视着这些围观者,茫然的眼神开始变得坚定,他的腿慢慢弯曲并跪在了地上。人群骚动了,有骂声,也有叫好声。 “哈哈哈——”少年对面的那个人仰天大笑,“来吧,懦夫,钻过去!”少年默默地趴下,缓慢地移动双手、挪动双膝,在一片诧异的眼神中爬过了那个穹起的裤裆。 这个少年便是韩信。无法想象他当时的表情,更难以揣摩他的内心世界。惟一知道的,就是在他双膝着地的一瞬,男人的尊严一扫而光。(描写固然生动,然不符合议论文用例要求) 韩信爬过的仅仅是一个市井无赖的胯下吗?不,这一步步地是在爬进一个埋葬尊严的深渊!纵使日后能夺敌人帅旗于中军帐内,取上将首级于万马丛中,啸傲战场,所向披靡,但又怎能撕得去“胯下之辱”那页惨痛的历史?韩信可以成为王侯,可以成为将军,但却永远成不了英雄!因为,英雄会不惜一切去捍卫尊严!(岂不闻大丈夫能屈能伸?难道一定要和无赖决斗才算英雄?说理比较片面,有失偏颇) 滔滔乌江水,澎湃着,奔腾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殷红的血溅到项羽身上、脸上,虞姬自刎了,怀抱着自己的爱妾,项羽不禁泪流满面。 “大王,快上船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王——”艄公殷殷呼唤。 “啊——”项羽望着江水,不禁一声长啸,“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波涛声中,项羽将那把剑,连同自己的灵魂,一同横向了天空。 项羽,有多少人感叹你为何不肯忍辱负重,可谁能明白什么才是你心中的英雄!?称王称霸,一统河山,但如果以失去尊严为代价,那又与刘邦为保自己性命不惜弃儿弃女有何区别!真正的英雄,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赢得起更输得起,生命重在过程的精彩,何必去管身后的江山到底为何姓!在尊严与生命面前,在尊严与成功之间,你没有任何的犹豫和彷徨,滔滔江水是对你历史的见证!“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你是真正的英雄!你用生命捍卫了不屈的尊严!(捍卫了尊严,却失去了江山,孰轻孰重,不言而喻。议论固然要充满激情,但不能因激情失去理性) 呼唤尊严,以史为鉴,让我们挺起胸膛,挺直腰杆,活出尊严,活出精彩! 点评:文章褒项羽、贬韩信,呼唤尊严,观点鲜明;由分到总,结构完整;围绕事件展开的论述也还算有点力度。以上所述都是本文的优点,但这并不意味本文就没有缺陷。事实上本文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是文章虽然观点鲜明,但比较感性,失之肤浅;二是运用细节描写再现的“胯下之辱”“乌江自刎”的场景尽管很生动,却也犯了议论文的大忌——以叙代议;三是文章论证虽然还算有点力度,却显得太绝对化,有强词夺理之嫌。以上三点,严重削弱了文章的论证力度。若想让文章升级换代,还需要对文章进行认真的修改。 升级作文 呼唤 于媛媛 当项羽在乌江自刎、将历史定格为永恒时,我不禁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安可知?为什么项羽不选择给自己一次机会呢?是什么让他放弃了国家?风,无声地从耳畔吹过,我似乎又听到了项羽与江上老人的那段对话:“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原来,项羽不肯过江是由于“内心愧疚”,是无“面目”再见江东父老!我不禁想试问项羽:难道选择死亡,内心就不再对江东父老愧疚了吗?难道选择死亡,就有面目去见黄泉路上那八千江东子弟了吗?(追问将思维引向深入) 项羽,你糊涂啊,为了你一己之私,为了你那可怜的所谓“面目”“尊严”,而让滔滔江水随了汉姓,而让父老再一次成了“亡国奴”,你配做“男人”吗?胜利时,你居功自傲、刚愎自用而错失良机;失败时,你一蹶不振、怨天骂地而不思悔过!为了你那所谓的“尊严”,不仅不站在江东父老角度考虑问题,而且置天下兴亡于不顾,竟然一死了之——你虽有扛鼎之勇,但你却有勇无谋;你虽有愧疚之心,但你却有心无胆!一点小小的挫折你都承受不了,你还谈什么人的尊严?若真要有尊严,就该“包羞忍辱”、东山再起,像越王勾践那样用敌人的鲜血来洗刷自己的屈辱,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那才是对尊严真正的捍卫!(就事论理,分析透辟) 尊严,同样呼唤理性,感性地去对待尊严,只能带来千秋笑柄;而理性地对待尊严,便会受到万世景仰。 韩信,曾是项羽的部下,却高项羽一筹,他不仅能理性地对待尊严,而且还能理性地捍卫尊严!面对那个无赖的奸笑,面对围观群众鄙弃的目光,韩信默默地爬过了那个穹起的裤裆。他完全可以一拳击碎那个无赖的脑袋,但他没有,他还有很多人生的抱负没有实现,他不能因与这个无赖怄气而毁了自己的一生!他把自己的尊严狠狠地摔在地上,任一路行人唏嘘—— 韩信并没有忘记自己的那次胯下之辱,他要让这件事时时提醒自己、鞭策自己,他要把丢失的尊严找回来,让世人看到一个别样的韩信。他做到了,夺敌人帅旗于中军帐内,取上将首级于万马丛中,他终于让人了解了一个全面的他,一个了不起的他,一个真英雄的他,一个真男人的他;而一旦被人理解,他就永远受到人们最深的景仰和最高的崇拜!他用自己一生戎马生涯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一个能屈能伸、输得起更赢得起的铁血男儿的凛然尊严!(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幽察微见深刻) 尊严,需要呼唤与捍卫,但需要理性地呼唤与捍卫! 点评:升级作文由原来的贬韩信、褒项羽一变而为贬项羽、褒韩信,文章的主旨也由原来的感性肤浅一变而为理性深刻。文章由原来的原来的以叙代议一变而为以引述入笔、重在议论,阐述理性地对待尊严。文章对“乌江自刎”“胯下之辱”的论述展开得也比较充分,挖掘得也比较深入。不仅如此,文章还特别注意段落之间衔接过渡,起承转合较为严谨。 4.资料拓展 百年老字号的呼唤 百年老字号衰落之现状 北京“老正兴”挣扎在“生死”边缘 www.singtaonet.com 老正兴饭庄 提起“老正兴”,只要问问居住在北京的老上海人,他们一定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但正是这个曾在北京掀起一阵上海菜热潮的“老正兴”,正经历着一场“生死劫”。 位于北京前门大街的“老正兴”曾名扬四方,不仅北京人“趋之若鹜”,来自欧洲、日本的客人也纷纷慕名而到。老正兴的老员工说,在198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餐馆门前停了17辆豪华大旅游车,全是日本客人,那个时候这种车可少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上前门大街的拆迁,如今的“老正兴”盛景难觅,惟一延续的“香火”只剩下玉蜓桥东侧路的“老正兴”寿桃面食坊。 宁波“缸鸭狗”的衰落 杨锡超 “缸鸭狗”店 “缸鸭狗”店起源于1926年宁波老城隍庙门口的一个小摊位,小名江阿狗的宁波人江定发卖着酒酿圆子、豆沙圆子、红枣汤等为主的甜食点心。 到抗战初期,他在开明街开设了新店。由于他不识字,故在请人写招牌商讨店名时,以自己的小名为谐音,在招牌上画了一只水缸、一只麻鸭、一只黄狗做店名。民间有赞这家名店的顺口溜,十分有趣:“三更四更半夜头,要吃汤团‘缸鸭狗’。一碗下肚不肯走,两碗三碗发瘾头。一摸口袋钱不够,脱下布衫当押头。”可见其名气之大,真是百吃不厌。 1993年,“缸鸭狗”被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1997年,“缸鸭狗”迁至城隍庙南侧县学小吃美食一条街上。渐渐地,“缸鸭狗”变脸了。 招牌还是“缸鸭狗”,每天也照常营业,汤圆还在卖,但大多数人进店吃的是快餐。看看装修,它与一般的快餐店没什么两样。不少慕名前去的人,心头都会留下一份失落。“由于成本高、品种单一、缺乏创新。既没有钱去做品牌宣传,更不能进一步扩大生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这么评价“缸鸭狗”衰落的事实。 (都市快报2005年02月24日) 广州老字号风光不再 来源: 金羊网(广州) 2006-09-27 15:23:02 去年12月,由陈李济药厂、广州酒家、王老吉药业、宝生园、陶陶居等15家具有50年以上历史的工商业企业发起成立了广州市老字号协会。协会普查发现,广州共有老字号企业94家,历史在100年以上的有25家。其中,零售、餐饮、住宿业及医药、食品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老字号企业63家,占到67.21%。 广州老字号协会会长、广州陈李济药厂厂长欧阳强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广州城区改造、道路扩建、地铁拆迁、侨房私房退还等变迁,相当一部分老字号企业被迫迁离原来的经营场地。其中从中山四路、中山五路等路段迁出的老字号就有20多家。由于失去了原有的地缘、人缘优势,老字号企业的寒冬来临,有的停业关门,有的经营艰难,还有的因侨房私房的租赁纠纷被迫歇业。 三晋风情:百年老字号在困惑中寻求突围之路 http://news.QQ.com 记者 张恩 六味斋酱肉 太原街头的老字号是记者经常倘徉的去处,尤其遇到假日空闲时,携家人一同来柳巷“六味斋”酱肉店挑选一块酱肘花,到“老鼠窟”元宵店叫上一碗刚煮出的元宵细细品尝一番,然后再溜达到“认一力饺子馆”,要一笼热腾腾的牛肉蒸饺解馋。能尽情享受此间百年老字号的各路名吃,是太原市民一种不轻易改变的嗜好。 曾几何时,太原街头一些老字号店铺风光不再,显得许多无奈与困惑。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华泰厚”似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的“华泰厚”靠出租门面和零星来料加工服装而艰难度日。 如今的“华泰厚”生意早已没有昔日的红火。“华泰厚”经理分析道,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职工本身效益不挂钩,难以调动员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缺乏竞争力。由于生意不好,为养活近三百名职工,无奈中连办公楼的下面两层也得出租出去。 益源庆 山西是醋之乡,太原是醋之都。太原柳巷深处还有家名曰“益源庆”的老制醋作坊。“益源庆”老陈醋作坊已在这座城市生存了六百多个春秋。“益源庆”的老陈醋香、酸、甜、绵,色泽棕红,滋味醇厚。几十代酿醋人的辛劳汗水,凝聚成今日这块“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如今,太原市里几乎每户人家一日三餐都在食用“益源庆”的陈醋。 “益源庆”现时的掌门人感叹:眼下,“益源庆”老陈醋每年的产量只能满足太原市的市场需求。由于醋业是个微利的行业,“益源庆”去年纯利润只有六十万元人民币。这点钱无论是用来扩大经营、还是进行广告宣传都显得捉襟见肘。 (中国新闻网 2007年03月14日23:54) 嘉兴老字号难拾昔日辉煌 http://news.artxun.com 2008-03-24 19:01:54 来源: 嘉兴日报 “一乐园、尼昌福、三一医院、四名堂、五芳斋、陆稿荐……”说起老字号,老嘉兴人如数家珍,这要放在50年前,当地谁不知道醇香扑鼻的“陆稿荐”酱鸭!小夫妻到嘉兴置办新衣,有几个不去“正春和”剪布料!当时建国路街市繁荣,商铺林立,晚上霓虹闪烁,曾有“万家灯火”之称。 而随着道路改建、市政拆迁,“望吴楼”茶座、“陆稿荐”酱鸭等一批老字号消失了;“正春和”几次搬迁,如今建国路口空有“正春和”招牌而店铺紧闭;曾经闻名一时的张萃丰蜜饯厂如今也已不复存在。 随着老辈人记忆的逐渐淡去,墨底金字的招牌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老字号只能对镜自怨自艾,在NICK、ESPRIT、麦当劳等现代品牌狂潮的冲击下日渐衰微。 南京又一条老街将拆迁 百年老字号命运牵动人心 宋晓华 稿件来源:新华日报 近日,南京三山街一带,从中华路到太平南路路段的墙面上写上了许多鲜红的“拆”字。这里,曾是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汇聚了江苏酒家、张小泉剪刀店、盛锡福帽店、三聚鞋帽店、老人民照相馆、三新池浴室、天福布店等近10家“老字号”。这些百年老字号的命运牵动了无数南京人的心。 “拆迁会导致老字号的消失。”从普通市民到专家及老字号的“当家人”,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出这样的担忧。确实,因为城市改造,在南京,“大三元”等老字号早已消失。 盛锡福 盛锡福是家百年老店,全国老字号连锁企业。店里,挂着“拆迁,帽子10元一顶”的广告牌。在店面后面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经理张水标。张水标的父亲以前也是盛锡福的员工,1979年他顶替父亲进了盛锡福,算来已有整整30年。“我不能眼看着南京盛锡福在我这一代消失。”拿出一本发黄的账册,张水标有点激动:“当时盛锡福的连锁店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南京盛锡福是1936年开业的。10多年前,我们的销售额在南京的百货行业是排在前几名的。你看,1993年最高月销售额达68万元,因为效益好,很多人挤破头想进盛锡福。”目前,南京盛锡福的处境已引来了全国“盛锡福帽业联合会”的关注。 内耗使鼓浪屿馅饼陷入窘境 福建之窗 www.66163.com 鼓浪屿馅饼,是厦门独有的名优特产,在市场上一度供不应求。但由于企业改制,百年老厂走向分裂,导致人们熟悉的鼓浪屿馅饼忽然在市面上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据称是鼓浪屿食品厂改制后,职工将股权转到了两个外人手里。两位老板因持有相同的股份,决策时意见不合产生矛盾,导致争吵分家。百年老厂一分为二,一家还叫鼓浪屿食品厂,打的还是“鼓浪屿”牌,一家叫厦门老作坊食品有限公司,打的是“日光岩”牌。纷争期间,工厂停车,职工暂时下岗。鼓浪屿馅饼的“盟主”地位,立时被后起之秀代替。 百年老字号衰落原因 1.企业的体制遏制企业活力的焕发。“老字号”因为店老,也就有了太多的老化人员,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影响了企业的活力,也正是因为它的老,“老字号”有了太多的离退休人员,负担普遍较重;同时,“老字号”在建国后基本上都成了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利润都上交了国家,企业积累少,由此使得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在品牌维护方面缺乏力度。中国市场的造假行为历来是比较猖獗的。“老字号”招牌名声在外以后,造假者的乘虚而入造成大量假货充斥市场,这些假冒伪劣使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降低,同时还分羹“老字号”的品牌资产,致使“老字号”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如果“老字号”不在品牌维护重点环节上投入力量,那么市场迟早会被造假者蚕食,从而严重影响品牌形象。 3.品牌宣传跟不上。一些“老字号”倚老卖老,认为自己已经是百年品牌,就不用在进行品牌宣传和传播工作。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产品同质化以及传播的过度逐渐培养了消费者的挑剔眼光,如果不能保持持续的传播,消费者很快就会忘记产品,纵然是“老字号”,也无济于事。 4.品牌价值的提升不足。“老字号”经过几百年的风霜洗礼,本身是具有品牌价值的,但面对这新的市场竞争,“老字号”必须对品牌价值进行提升,在品牌的内涵和外延的建设方面下功夫,否则便不能与时俱进,而“老字号”在这方面做得明显不够。 5.产品质量滑坡。一些“老字号”换了新的经营者,不珍惜自己的声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就将原来的质量体系打破,结果砸了自己的招牌,毁了自己的字号。 6.产品创新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如果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势必会出现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使得产品在款式显得土气、科技含量上明显不足,进而使产品开发观念与现代消费观念差距日渐扩大,最终就难以跟上市场步伐。 7.盲目的品牌延伸。一些“老字号”打着“老字号”的旗号,从事别的行业,产品的新、老商标使用紊乱,产品混乱无章,造成品牌资产严重分流和破坏,以及削弱消费者对“老字号”品牌的忠诚维系,直接导致产品滞销,丧失了竞争优势。 观察者语:老字号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文化底蕴。甚至可以这样说老字号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今老字号的日渐衰微,说到底是传统文化的衰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其中就包括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必须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成功对接,于是激活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便成为关键之所在。但从老字号的渐次消失,就可看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出现了断裂,如若不及时弥补断裂,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极其缓慢。 作者邮箱: dhliuzhi@hotmail.com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