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

1、认知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2、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

 1、整体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内容与主旨。  

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关键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虽然有的人还苟活于世,但他们已与行尸走肉一样,与死了没什么两样;有的人虽然死了,却依然活在人们心中。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终究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正所谓“淘尽黄沙始见金”,而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以及十几部杂文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三)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是写刘和珍的,那么是怎样描写刘和珍的?请从第三部分中找出相关描写的关键词。

想象中的刘和珍——桀骜,锋利。

第一次见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赁屋授课时的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教职工准备引退时的刘和珍——黯然至于泣下 。

2.由此看来,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谈谈你的理解。

是一个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的青年学生。

3.文章在第一、二部分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为什么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第一部分中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为了悼念死难烈士,让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控诉反动政府的杀人罪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卑劣。

第二部分中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是为了激励人们,不能再苟且偷生,要学习猛士不畏惧的精神。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为了唤醒麻木的庸人,让他们记住这血的教训。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是说明作者心中悲愤至极,苍白的语言难以表达自己心中的悲痛情感。

4.第二部分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 福者?” 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猛士”指革命志士;“直面”直接面对;“正视”正眼看,不回避;“淋漓的鲜血”喻指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这是作者对革命志士的热情讴歌,他们能严肃对待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奋斗。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哀痛,他们为能为之奋斗献身而感到幸福。 

5. 第四部分中“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沉默的的缘由是什么?沉默的结果又是什么?

缘由: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

结果:作者说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爆发,也就是起来抵抗黑暗势力和侵略者的进攻,一种是任由侵略者欺压,以致最终走向灭亡的道路。其实作者是在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鲁迅先生曾比喻当时的社会是一间没有光明的房间,要存活只有破墙而出才能生存。 

(四)总结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发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 

板书:感情线索:悲、愤、激励。

 

贺凯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