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本的大意,进一步巩固文言词语和句式;领悟孔子的学习观。

2、过程与方法:以诵读的方法贯穿始终,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和诵读能力;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和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把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使学生深入了解孔子的“好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及师生对话,使学生领悟孔子关于“学”的内涵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认识孔子的学习观,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

2、领悟孔子“学”内涵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法

3、合作探究法

4、点拨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很少有人认真的思考过“究竟什么是学习”的问题,有人说,学习是学习者把外界的经验、知识、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有人说,学习就是收集积累各种信息,并进行思考的过程。那么孔子又是怎样认识学习的内涵的呢?对于孔子的学习观我们该如何认识呢?我们到底都该学习什么?让我们一起通过品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来寻找答案吧!

二、回顾旧知,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从语言的角度梳理了本课的文言知识,疏通了本文的大意,在初步阅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本课谈论的话题是什么呢?(生答)那么,围绕“学习”这个话题,你认为我们应该认识有关学习的哪些问题呢?生答,教师板书。下面就让我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之旅中去解决这些疑问吧!

三、品读鉴赏,解决问题

(一)初步品读,解决“why”的问题:

1、学生齐读1、2则,思考问题:孔子认为人为什么应该学习呢?

明确:一般的人都并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应该努力学习(当然,孔子还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2、那么,到底有没有“生而知之者”呢?

明确:有,但非常少。如据说白居易是婴儿时就能认识“无”字,皇帝生而神灵。

3、在第3则中,孔子以好学自许,你是否赞同呢?

明确:赞同。

拓展:在《论语》中,被孔子许为好学者仅三人:孔子、颜回、孔文子。(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其好学表现在(1)好问。韩愈在《师说》中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知识。据《史记》记载,孔子除了明确拜过郯子、老子、师襄子等为师,而且更注意向社会贤达求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改过。颜渊“不贰过”,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3)善于发挥,不拘泥于从师所学之义。孔子曾称道颜渊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贡也曾赞颜渊为“闻一知十”者,自己仅是“闻一知二”者。(4)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5)乐以忘忧。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去太庙“每事问”,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回做到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二)合作品读,解决“what”和“how”的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有选择的进行品读鉴赏。

教师提出小组学习的要求:①每个小组应明确分工,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适当的用笔记录;②每个小组必须从4、6、7、11四则中选取一则,再从5、8、9、10中任选一则进行品读鉴赏;③每个小组发言时,须先朗读、释义,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谈认识,最后由一名成员进行小组自我评价,或总结,或补充,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问,可以提出来由其他组的同学解决;④对于其他小组的发言内容,自己可以提出异议。

2、小组交流品读结果,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品读结果进一步启发学生深思,适当拓展。

(1)品读第4则:“仁、智、信、直、勇、刚”都是人们需要追求的美好品德,在追求这些美好品德的同时,孔子认为还需好学,那么怎样把追求这六种品德和好学结合起来呢?

明确:在学习中完成对这些品德的定位和制衡,即应明辨是否去做,做到什么程度。

(2)品读第5则:本则和第4则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明确:第5则是对第4则内容的补充,指出了“好学”的内容在于学礼,有礼则可以去除四种危害,突出了学礼的重要性。

拓展设问:你所了解的人中,那些人做到了“故旧不遗”?

举例(参考):朱元璋当皇帝后费尽周折要找到年轻时和他一起种田的田兴,和他共享荣华富贵;汉光武称帝后找到同学严光叙旧;韩信不忘漂母给他饭吃的旧恩,做了楚王后奉黄金千两给漂母。

(3)品读第6则:这一则证明了学问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和知识,而是做人做事。

(4)品读第7则:孔子对君子德行的要求有哪些?

明确:尚俭、敏事、慎言、就道、正己。

拓展: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5)品读第8则:从孔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颜回的好学表现在哪些方面?由此可知孔子所说的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可联系第7则作答)

明确:颜渊好学表现在“不迁怒,不贰过”;孔子衡量人是否好学的标准是人的实践行为和心理修养。

(6)品读第9则:在这一则中孔子指出了古今之人求学的目的,你如何看待孔子的这一观点,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谈。

拓展: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感叹:一般人跟他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问,而是为了俸禄。

(7)品读第10则:在孔子看来,追求学问中应把什么放在首位?

明确:应把修养德行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呢?

(8)品读第11则:从这一则中你看到了孔子的那些品质?

明确:诗礼传家,毫无私心。

四、整理探究,提升自我

1、讨论:结合本课内容,说说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说的?学习有哪些具体的内涵?对你有何启发?

2、作为当代的求学者,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好学”?你认为培养德行和“好学”哪一个应该为先?

明确:我们应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为立人之本。学习的具体内涵有:尊贤、孝亲、忠君、信友、食无求饱、居天求安、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过、不迁怒、不贰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人、学《诗》以言,学《礼》以立……

五、再读孔子,升华认识

阅读司马迁评价孔子的文字,结合自己对孔子的认识写一段评价孔子的话。(50字左右)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通“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ī,恭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判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荣耀显贵,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到王侯,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判断衡量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六、评价自我,总结收获

围绕孔子所谓的“好学”这一话题,评价自己是否算得上“好学”?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继续延伸

阅读《史记•孔子世家》,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

 

赵亚平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