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六单元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所选几首诗文都在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诗篇,这些诗文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坚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新课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该课的文言知识,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要注意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并引导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温故知新”。 三、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是知识结构目标: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第二部分是能力培养目标:从课文中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领会作者在文章里所寄予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得到写作借鉴和思想启示,积累写作素材;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学习文言文,把学习落到实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是情感目标:感受祖国山水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具体设计为以下两个目标: ▲1.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能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语句,培养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与老师要求一致,使整理学案和练习做到全面、准确、规范。 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教师批阅,了解预习情况,为展示做准备。 2.课前展示在批阅中出错较多的内容。 导入:初一咱们学过《〈论语〉十则》,孔子就对复习的重要性有过精辟的阐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咱们就来复习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主要有哪些课文?(生说,师板书) 教学过程: 一、学生解读学习目标: ▲1.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能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语句,培养爱国情感。 二、解读课前预习: 师:由于课前预习我已经提前批阅,现在我们只针对完成难度较大的内容加以强调。(生结合课前板书内容进行强调,师加以补充) 1.字词:阙( ) 曦( ) 月 飞漱( ) 其间 雾凇沆砀 ( )艨艟( )数百 挐( )一小舟 如履( )平地 2.古今异义(补充出例句): 望:古义:农历十五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今义:向远处看 户:古义:门(月色入户) 今义:人家,住户或窗户 强: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今义:勉强 3.一词多义(补充出例句): 自: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从)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至:至于夏水襄陵(到) 每至晴初霜旦(如果)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到) 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 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 观:观潮(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以:以此夸能(凭借,靠)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而) 不以疾也(如) 4.词类活用: 则玉城雪岭而来(玉:像玉砌的…… 雪:像白雪覆盖的……) 5.特殊句式: 省略句:(两岸)重岩叠障 (我)解衣欲睡 (我们)相与步于中庭 (潮)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而来 (师点拨:在翻译时判断句应译成“……是……”的句式,倒装句要恢复成正常语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成分。) 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理学案,把前面没有说的问题小组内再互通答案,并整理好。 三、巩固复习: 1.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主复习课前预习中掌握不扎实的内容,每人选出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文言知识(课文背诵除外),然后班内互相提问,检查其他同学是否掌握。 2.班内提问: 要求:学生间互相提问,采用抢答的形式,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优先,问题不能重复,各个小组注意记分时间为3分钟。 3.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他在《答谢中书书》中是怎样描述人间仙境的?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是万物肃杀的冬季,可在南方,冬天却是另一番景象。三峡的冬天是怎样的?西湖的雪景又是什么样?我们没有时间、资金出外旅游,就来欣赏一下眼前的美景。苏轼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以上问题全部采用集体回答的形式) 四、课内检测: (略) 五、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第六单元的几篇文章,回家后把没有掌握扎实的知识再巩固。期末考试在即,马上各科都要进入复习,在此,我们以苏轼的诗共勉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六、作业:完成课后拓展,下节课交流展示。 附:课后拓展: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请广于君 D.贤于材人远矣 3、用“/”为乙文中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5、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张敏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