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不同时期代表词作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1 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 主题为惜春 闲愁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她天资聪慧,才力华瞻,文化的汁液不仅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而且将她浇灌得内秀如竹。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诗词书画无所不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礼教森严的时代,她还有着相当宽松的生活空间。京城的富丽繁华自不必说,京城四周百里之内也到处都是绿池荷塘、园林美景。她可以在花园里荡秋千、做游戏,可以到街头赏花灯、观街景,还可以出城郊游,尽兴泛舟。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首《怨王孙》写的是她到湖上游玩时的情景,热情洋溢,朝气蓬勃,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如梦令》写的是她日暮归舟时的情景,生气盎然,妙趣横生,快乐弥漫在字里行间。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简析】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那。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2 喜忧参半的少妇时代 多写闺愁相思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酷爱金石学的赵明诚结了婚,生活较少女时代多了许多涟漪。从新婚少妇到34岁,李清照一直生活在闺阁中,吟诗填词,帮助丈夫搜集整理和研究金石文物,其间的生活经历和词作的审美风格也颇不同。新婚燕尔时无疑如鱼得水,十分幸福,但也有短暂的分别而常遭离别之苦。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此词当写于李清照新婚燕尔之时。它既有少时词作中所流露的天真风韵,又平添一份少妇的娇艳情怀。

李清照与丈夫婚后除1108——1118年约十年屏居青州乡里外,赵明诚常出仕宦游,少则小别数月,多则一年半载。离别的时间即使短暂,也常常牵动李清照的离情别绪。《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写给在外宦游的丈夫的,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痴情依恋之情,再如: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简析】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一般写离情,总是着重写别时如何难舍难分,此词则截取别前别后的两个横断面。别前词人神情慵怠,懒于梳妆,表达了害怕离别的心态。中间进行大幅度跳跃,过渡到别后。此时丈夫赵明诚远去,词人被重重烟雾所封锁,天天倚楼凝望楼前流水,觉得流水也对她的离别表示同情和怜悯。

3南渡之后孤苦无依的晚年生活

南渡以后,清照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只能用曲笔婉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赏析】:此词为咏梅词。应作于赵明诚病殁之后。表现了女主人对亡夫的缅怀悼念及对亡灵的慰藉之情。

此词既没有直接描绘梅的色、香、姿,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作者个人悲欢的见证。她是为抒孤怀才借梅花以表对亡夫的悼念之情。起笔于景,落墨于情。开笔入题,但含而不露,笔无虚设。层层布景,如层峦叠嶂,景景呈新,借景抒情,情随景迁,景景生悲。此词巧妙灵活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属词林佳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赏析】:此词是咏芭蕉的,当为李清照南渡后流寓江浙,投宿某馆舍所作。写她日见庭院中的芭蕉树,三更兼听雨打芭蕉的凄厉声响,表现了她深沉浓重,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通过环境描写突出词旨,语言淡而隽永。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简析】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译文:金色的太阳缓缓西下,灰色的云层渐渐合拢。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想起已故的丈夫赵明诚。纵然街头烟柳,笛里梅花捎来点点春意,也逗不起丝毫游兴。上门邀她观灯的酒朋诗侣,都被婉言谢绝。最难忘,北宋的汴京。那时她还是闺阁千金,对一年一的元宵佳节特别重视。女伴们相偕观灯,一个个打扮得整整齐齐,花枝招展。如今呢,形容憔悴,两鬓染霜,最怕在灯火阑珊的夜里抛头露面。唉,不如闭门深坐,听那些呆儿痴女说说笑笑。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简析】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从词的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这的确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词笔出自李清照,确实是“惊人”的。

 

肖黎蓉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