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阶梯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陈光荣 [广州市天河区 华美学园(510520) hmcgr@163.net] 教学目的 1.学习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的写法。 2.学习例证、引证、对比、比较、数字等论证方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进行努力奋斗以实现崇高理想的教育。 教学设想 《理想的阶梯》是一篇内容丰富,论述充分,针对性强,富于启发教育意义,非常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好文章。 本文的教学重点可放在三个方面:理解文章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如何选用典型的、充分的事例作论据以有力地证明论点;另外,列举事例与分析议论相结合,对比、比较、数字、设问、反问等的运用,也值得注意。 用三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文章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2.解释词语。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阶梯》。这是一篇好文章,很值得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发表在15年前的《中国青年》杂志上,文章的针对性明确,论述很充分,写作上有它的特点,所谈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今天读起来我们会感到很切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吸取有用的东西。 2.布置阅读思考题 教师:现在我提出几个思考题,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掌握文章的内容,考虑这几个问题如何作答。 思考题一: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和结构是什么? 思考题二:本文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哪些?文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 思考题三:本文用什么作论据? 思考题四:文中是如何列举事例并加以分析议论的? 3.学生各自阅读理解课文,考虑思考题的回答,着重考虑思考题一的回答。 4.学生朗读课文。叫三、四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 5.了解学生对文章总体内容的结构的理解。 提问: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和结构是什么?(可提问两三名同学;有不同看法可进行讨论;老师对同学的看法酌情讲评,结论留待下节课再作。) 6.解释词语 碌碌无为:碌碌,平庸,无特殊能力。 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怨天尤人:尤,归咎,怨恨。 凌云:凌,升高。 笔耕不辍:辍,chuò,中止,停止。 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鞭笞:笞chì,鞭打。 翱翔:áo xiáng,在空中回旋地飞。 抱负:远大的志向。 攫住:攫,jué,抓。 硕果: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硕,shuò。 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题一(总体内容与结构) 2.作思考题二(总论点,分论点) (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回答写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文章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2.总论点与分论点。 3.论证方法:例证、引证、数字。 教学过程 1.了解同学对本文总体内容与结构,总论点与分论点的理解情况 提问一:关于本文八个段的总体内容与结构,上节课大家谈了一些看法,经过进一步考虑,同学们看看应当作何理解? 提问二:本文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哪些?文中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进行论述的? 2.概略讲解本文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教师: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与结构概略说是这样: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第二部分(3─8段)解决问题,针对第一部分提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论述,逐一解决。下面,我们来对全文作个较为具体、细致的分析。 3.逐段讲解文章 第1段 提问: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先说“青年最爱谈理想”,然后才说:“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头一句能否省去? 讲解:“青年最爱谈理想”,这句是说青年人有个特点──“最爱谈理想”,追求美好的理想,希望实现自己的的美好理想。这句话即是说明性的,说明青年有什么特点;也含着激励之意,激励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抱负,志向远大,胸怀宽广,这是作者撰文的一个意图,文章开头第一句正体现了这点。同时,这句话还引出后一句,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最爱谈”,自然就会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开头第一句不能省去,没有这句话,不能充分体现作者为文之旨;没有这句话,后一句的提出问题未免突然。 第2段 提问一:第二段主要写什么? 讲解:第二段主要是摆出青年中存在的导致其“苦恼”的三种情况和结果。三种情况是:“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提问二:第二段和第一段内容有什么联系? 讲解:这两段内容之间有因果关系,第一段说:“苦恼”是“果”,第二段是摆出导致“苦恼”的三种“因”。 一、二两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摆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第3段 提问一:第三段的中心是哪句?这个中心意思的提出与上文有何关系? 讲解:本段的中心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句话。本文的总论点就是这句话,说明怎样才能实现理想。这一论点的提出,是针对上文中摆出的由于“刻苦勤奋不足”等原因而不能实现理想这一个问题,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问二:本段三句话,彼此如何相联? 讲解:第一句“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从正面提出论点。第二句“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从反面说明论点。第三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是本段的结论,它的内容与前两句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所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又是作者恳切的引导,体现了作者为文之旨。 第4段 提问一:第四段包含几层意思? 讲解:第四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第二层(“马克思……成功了”),用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的感人事迹和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的动人事例作论据,证明本段的论点。第三层(“那些杰出的人物”到段末),分析论据,论证论点,联系实际,激励青年:“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艰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提问二: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的什么思想精神?如何写出了他们的这种思想精神? 讲解: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努力,忘我奋斗的思想精神。写马克思,第一句“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突出马克思理想崇高,奋斗不息,接着概述,“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有典型事例介绍“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写诺贝尔,先强调指出他“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怀有崇高的志向,接着概述,他“废寝忘食,4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详细描写最后一次试验的情况,“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第5段 提问一:第五段包含几层内容? 讲解:第五段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是第二个分论点。第二层(第二句直至段末),用富兰克林、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四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名言和事迹作论据,证明论点。 提问二:本段写道:“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夜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巴尔扎克“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其中有三个问句,这三个问句是否同一类型? 讲解:这三个问句不是同一类型。前两个是设问句,问后需作答以明其意。最后一个是反问句,问中其意已明。 第6段 提问一:第六段第一句“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是不是本段的论点?是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为什么? 讲解:这句是本段的论点,因为从第二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起的内容就论证这个论点的。分三步作论证:先是计算生命时日而指出“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继而引朱自清《匆匆》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的话作为论证;最后以“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的断语作结。这句话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因为这段的内容说明时间为什么应该珍惜,这是第二个分论点所说的有理想的人“珍惜时间”的原因,这段在文章中属于论述第二个分论点的范围,不是提出另一个新的分论点。 提问二: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讲解:本段用了三种论证方法:一、数字(计数)论证。“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要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1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二、引用论证。引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的一段话。三、对比论证。“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 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第七段,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包含几层内容? (2)本段针对什么而写?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3)本段何处用了对比、比较的论证方法? 2.完成思考题三(论据),四(举例与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文段的层次 2.论证方法:对比、比较 教学过程 逐段讲解 第7段提问一:第七段包含几层内容? 讲解:第七段包含四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是第三个分论点;第二层(“奋斗的必要……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讲道理阐明论点:第三层(“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奋斗不息顽强精神”),针对青年中存在的问题,用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迎难而上”的事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第四层(“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到段末),归纳总结,鼓励青年迎难奋进,为崇高理想的实现奉献自己的一生。 提问二:本段针对什么而写?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讲解:本段针对前面摆出的青年中存在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写。先提出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接着讲明“奋斗的必要”的道理,然后分两部分论述,以解决青年中存在的这方面的问题。一、针对“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个问题,用伽利略、布鲁诺“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而坚持科学信念;以高尔基“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的实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迎难而上”,“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二、针对“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个问题,用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作过“中学教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当过“小职员”等等事例来阐明“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这一论点,启发青年认识到“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最后以热情鼓励作结:“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提问三:本段何处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 讲解:本段有三处用了对比论证:“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比较论证:“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第8段 提问:第八段是文章的结束段,有三句话:“1.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的阶梯。2.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3.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这三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下面几种理解哪是正确的?为什么? A.1 │ 2 ‖ 3 B.1 │ 2 ‖ 3 (并列)(因果) (因果)(递进) C.1 │ 2 ‖ 3 D.1 │ 2 ‖ 3 (并列)(递进) (因果)(因果) 讲解:D是正确的。理由如下:这个结束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突出文章主旨,这就是1、2两句;1与2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所以“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二是发出号召,这就是第三句;1、2与3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只有“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理想高峰”,所以我们应当“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