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导读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陈光荣 [广州市天河区 华美学园(510520) hmcgr@163.net]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3.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了解写法。 2.反复朗读,背诵默写。 [学习方法] 1.初懂课文后,用“耳听背诵法”(课堂)和“抄读法”(课后)揣摩课文,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可以从能提起全文的词、语、句入手,理清“文脉”。抓住了“文脉”,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问题设计] 1.我们在第十七课学了贾平凹的散文《我的小桃树》。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它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我们今天学的《爱莲说》与《我的小桃树》有什么相似点? 2.《爱莲说》的体裁是“说”,在这之前我们学过《马说》,请你介绍一下“说”这种文体。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 焉: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①“中通外直” ②“度不中而轻发” 而: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出淤泥而不染” 4.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不同爱好。写别人爱菊、爱牡丹,都是衬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独爱莲”,引入正题。请问: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5.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提示]: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 6.第二段以排比形式用了三个句式,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菊,就像隐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贵的人;而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个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请问: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么特点? [提示]: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文中用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子太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 [学习小结] 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 2.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 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4.句式变化得当,文笔摇曳多姿: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感叹句运用恰当,排比、对偶的整句与散句交错有致。 [效果检测] 1.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制作[朗读(背诵)]录音,共享交流。 2.进入“[星级测试]”,完成三至四星级检测。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你提交的讨论话题及内容,将成为你获得五星级的重要依据。 [参考译文] 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洗过却不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显清芬;笔挺洁净地立着,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钟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钟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