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版七年级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指导老师:湖北省孝感学院教授 李天禧   原稿:孝感学院2010国培文学班学员 余国福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在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就急于进行写作指导,结果事倍功半。因此老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再引导学生写日记,自由表达真实自我;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并注重从欣赏包容的角度来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还要让学生参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来,让他们成为作文批改和讲评的主人。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写作兴趣

                                                                       导语

时至今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课程理念不断更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可是一直困惑着我们老师的问题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做任何事兴趣十分重要,学生写作也不例外,假如他们对写作没有兴趣,那么,老师付出了劳动,也不可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呢,机械重复花费了心血,也不可能多劳多得,苦尽甘来。这好比让又饥又渴的叫花子去坐豪华轿车去戏院看戏一样,即使把他生拉硬拽到戏院,他也心不在焉,因为那不是他目前所需要的所感兴趣的。因此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常常看到与之背道而驰的现象:我们老师往往在学生对写作还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就想方设法进行指导,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然而事与愿违:因为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听不进你的指导。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变本加厉——更加厌恶写作文,更不用说提高写作水平了;老师呢,因为没有学生的积极参入,所以愈怕作文教学了,表现得力不从心,甚至是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里,我想起了那些优秀的作家们,他们有时为了完成自己的文学创作,毅然放弃优厚的生活环境,跑到艰苦的地方去体验生活。这说明什么?毋庸置疑,这说明他们对自己即将完成的文学创作满怀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学生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老师最好不要盲目地强化作文指导,而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

                                                                  正文

孔子尚且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此,在这里我只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这是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基础

既然已经明确了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包括作文目标、学期目标、写作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动力。学生明确了以上写作目标才有可能对写作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这就好比举世闻名的航海家麦哲伦一样,当年在他准备带着他的船队出发之前,他肯定在心中早已拟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于是才有了他那样伟大的壮举。所以首先要在学生心中确立写作目标,这个目标有三点:

(1)作文目标。先引导学生了解好作文是个什么样子,在心里确立一个“模式”,好依“葫芦”画瓢。对中学生光凭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是无济于事的,得来点实例:先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家的作品,感受优秀作品的文学魅力,这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可望不可即;那么,再让学生欣赏身边的优秀作文,让他们感觉到看得见摸得着,最后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2)学期目标。如果把一学期的写作当做一次长跑,那么,在“写作长跑”前,就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规则,明确前进目标:每月评比日记和作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凡被老师和多数学生公认的作文为班级优秀作文;每月优秀作文较多的学生就荣获当月“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然后累计每月的成绩,凡一学期优秀作文篇数最多的学生就荣获班级本学期“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并把评比结果及时公布在班级专栏里。有了这样一个激励机制,学生会觉得通过努力完全能够达到,自然对于写作是跃跃欲试。

(3)写作意义。引导学生探究写好作文的好处:作文写好了,语文成绩相应提高了,学习其他课程就更有信心了;作文写好了,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也就提高了,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也就相应增强了。这样,就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了走向成功的基石。既然如此,何不积极主动地参入到属于自我的写作实践中去呢?!

值得注意的是,评选班级优秀作文的“门槛”应该是循序渐进,开始不要设得太高,否则会打消他们的写作兴趣,想把学生变成作文教学的主体这个愿望就难以实现。

(二)从训练写日记入手,引导学生表达“真实自我”。

这是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

在学生初步明确了写作目标有了一点儿写作兴趣的情况下,趁热打铁,先引导学生练习写日记而不是写作文。

(1)比较。我们先区别“日记”和“作文”两个不大相同的概念:在学生看来,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惜“自欺欺人”,它带给学生的信息是作业的、限制的、冰冷的、虚假的、无情趣的;恰恰相反,日记,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自由写作,它带给学生的信息却是自我的、自由的、内心的、温暖的、真实的、有情趣的。这样一来,就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写作文的时候,由于学生是带着极不情愿的情绪写的,他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艰难的、无可奈何的,他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生硬的、虚假的、无趣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只不过是简单的机械的文字的排列与组合;而写日记呢,由于学生是感兴趣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随心所欲的,因此他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整个写作过程陶醉在情感的激荡和生命的宣泄之中。他这样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带着他自己的体温和情感的,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生动活泼的,在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觉到他的真诚,触摸到他的心跳,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的思想,包含着他的情感。

(2)小结。经过比较,不言而喻:写日记的过程就成了学生表达心声的过程,不仅表达了学生自己真实的熟悉的和喜欢的内容,而且还表达了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的写作过程又有谁不愿意参加呢?!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就应该从引导学生写他们自愿写的日记着手,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并把写日记这一特点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作文就跟写日记一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

这是激发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重点

实践证明,除引导学生练习写日记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入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和写作实践中的主人。这里,需要说明三点:

(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更不可能有好的创作。只要引导学生想一想他们所崇拜的那些优秀的作家们,他们为什么写出来的作品生动活泼,让人读了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成为人们喜爱的宝贝,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吸取了许多好的写作素材。这正是他们常常主动去体验生活的真正原因,他们深深懂得:如果离开了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是枯燥的、无趣的,写作就要被迫停止,创作就不能进行,而且作为作家的生命就要结束。这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而不能生存一样。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好心办坏事,总在学生还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的情况下,就进行指导,这就像还没有让孩子吃饱却考虑要他去穿漂亮的花衣一样。

(2)写好作文,要观察生活,关键还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然而,学生往往认为观察不就是用眼睛看吗?其实不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都在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可是,我们许多人就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而作家呢?他们好像也是用一双常人一样的眼睛在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但是要知道他们不仅仅是用眼睛观察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了生活的“美”,即用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发现了“家庭的温暖”、“人间的友爱”、“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社会的本质”、“科学的精神”“大自然的奥秘”……,这就难怪作家们写出来的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了,如果他们也只是和常人一样用眼睛看了而不善于发现这些“美”,那么他们的作品也只能“来源于”生活而不能“高于”生活了。因此,生活中许多极为平凡的小事,在作家的眼里却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都能写成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这些表明学生如果也发现了生活的美,就能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就会使写作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和第一需求,这个时候,你要想他们停止积极主动参入写作都难了。

(3)既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在教学中,就不要片面地追求“创设情境”。如让学生集体看一场电影,观看一次实验,或参加一项活动,然后就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自认为这样做了,就创设了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材料,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就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来。其实,由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思想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不同,写作的基础不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还有语言表达的方式也不同,结果,经老师这样一“创设情境”,就限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情感,约束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导致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往往能有几个学生写出像样的东西就不错了。这就刚好违背了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各类人才的需求。所以,少创设一些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或许他们会飞得更高。

(四)从“信任包容”角度看学生作文,让学生参入批改和讲评。

这是对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强化。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要注重以信任之眼光以包容之爱心认真地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并让学生参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来。

(1)重视作文批改和讲评。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作文指导,相反忽略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学校也常常组织老师听作文指导课,而很少听作文讲评课。试想:在学生写作之前,老师苦口婆心地指导,大多学生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进行写作实践,所以他们肯定对你讲的没有兴趣,也不会认同,也不会接受,最多只有几个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可能理解了接受了,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更令人惋惜的是因为只注重了指导,就把批改当副业,结果是:老师就会简单地用一些批改作文的“套话”给学生作文写尾批,不痛不痒,敷衍了事,完事大吉,或者干脆交给实习生代为批改,腾出自己的手脚去“精心”设计“作文指导”课了。这样,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就被老师“处理”了,断送了“性命”,学生既不清楚自己的作文究竟好在哪里,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当然也就丧失了进一步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兴趣,自然更不利于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人;而老师呢,当然也不知学生作文好在哪里,也不知问题在哪里,更不知今后的作文教学如何改进。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高,老师的作文教学也很难有起色,语文教学也看不到希望。再说,因为没有认真批改作文,所以形成恶性循环,作文讲评就更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老师即使进行作文讲评,也只能笼统地、模棱两可地说几句“好、不错、还可以”诸如此类的话,蒙混过关,不能有的放矢,不能道出问题的实质,更无法做过细的耐心的辅导,作文辅导就成为空中楼阁。相反,如果老师认真批改了再进行作文讲评效果就迥然不同了:学生经过了写作实践和亲身体验,所以无论你讲评他的优点还是缺点,他都能产生共鸣产生认同感,能欣然接受,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了学生进一步改好写好作文的信心和欲望,。我以为,作文教学过程好比:师生同行,如果老师总是跑在前面,把学生放在后面,这个时候就是有学生掉队了老师也不知道;相反,如果让学生走在前面,老师远远地跟在后面,这个时候要是有学生调皮了、掉队了,老师都历历在目,可以一阵吆喝,一一及时纠正。因此,要鼓励学生跑在前面——事先写好作文,然后老师跟在后面——认真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

(2)同时,还要用包容的胸怀和欣赏的眼光去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有时候,为了促进学生成为写作实践的主人,我也会把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作文找出来,从中尽可能找出一些优点来,就像探求宝藏的人在沙滩里寻找金子一样,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我都会把它用红笔圈起来,然后再兴致勃勃地把他的作文拿到班上去,慎重其事地满心欢喜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的作文优点用兴奋的语调宣读出来,像是宣读特大新闻一样。读的时候,完全沉浸在欣赏他的“艺术作品”的幸福之中。然后,也会利用下课的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里,用欣赏信任的眼光看着他,用包容的胸怀原谅他作文的不足,用诚恳的话语耐心地辅导他,鼓励他改正一些他目前能接受能改好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不经意中发现他睁大了一双充满信任的眼睛看着我,不住地使劲地点头。此后,我又惊喜地发现他的写作兴趣大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学习成绩慢慢提高了,和我的距离也拉近了。

(3) 还要更新观念,让学生当作文批改讲评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曾尝试了以下做法:一种做法——经过几次“学生写,老师改后,有时让学生当批改作文的“小老师”:先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再认真阅读,并根据原来总结出来的好作文应具备的条件来批改;改完后,再进行第二次交换阅读批改,如此循环,并每次改完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便于老师查阅学生批改作文的情况;三十分钟后,学生停止批改,把作文本还给本人,再让每个学生向别的学生推荐在刚才的批改过程中所发现的好作文,互相传阅,互相学习。可能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看的作文篇数也不同,改的质量也不同,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互批互改过程中,学生参入批改的热情高、兴趣浓、效果好,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另一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看看他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再让学生看看别人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阅读和讨论本组里最好的作文,看看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总结出个一二三来;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向全班推荐本小组的最佳作文,一要读出这篇作文写得好的句段,二要归纳出它的几个优点来。并把这一做法与全面讲的“写作长跑规则”结合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参入讲评的积极性高人数多效果好,学生能在一节课内欣赏到较多的学生作文,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真正成为了作文讲评的主体。

这些表明: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一味地评头论足、求全责备,把学生批驳得体无完肤。这样会把学生对写作已有的一点儿兴趣弄得荡然无存,另外,取消作文批改讲评“一言堂”,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入到批改和讲评中来,刻不容缓,它也是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结论

当然,不能把以上几点分割开来,只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并持之以恒地运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活”起来,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才有可能使语文教学早日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看文献:

1、毛新梅《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率的另一种思考》。[DB/OL] C:Documents and Settingswangxiong桌面教师园地 河北远程教育网.mht

2、赵淑芳《浅谈中学作文教学》[DB//OL] http://./赵淑芳%20浅谈中学作文 教学_网易新闻中心_files/r(4).htm

3、管建刚《我的另类作文教学观》

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作文教学专题讲座2008年11月06日

http://www.yuwen168.com/Web168/ZKZWFD/zwfdstly/2010/10/09/22115813394.html

                                                                                      湖北省云梦县隔蒲初级中学 余国福(男)

                                                                                      1965.7.出生,1984.9参加工作,中级职称

                                                                         邮编432505 电话13797184421 邮箱 15835296932qq.com

                                                                                                          2010.12.30.

 

余国福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