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老了(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洪口中学       苟举钰

好久就想提笔写写我的父亲,就怕笨拙的双手写不了,反倒扭曲父亲伟岸的形象,突然想起父亲,实在难以抑制内心的情感。

                                        ——题记

父亲老了,我突然发现。

满头的白发,仿佛那遍地银霜;身体佝偻,直似那虬劲的苍柏;大手满是老茧,一如斑驳的松皮;额头,阡陌交错,饱经风霜的见证……

记忆中的父亲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能背诵《三国演义》: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隆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一首长诗,洋洋洒洒千余字,感觉就是父亲自己写的,是那么纯熟!扛起犁头从田间归来,扑扑身上的泥土,一屁股坐在我身旁的蓑衣上,就开始讲解“智多星巧取生辰纲”“赵子龙单骑救皇嫂”“董永卖身葬严父”“伍子胥星夜过韶关”……父亲的大脑就是大清的“文渊阁”,讲不完的故事,感觉未曾重复。(事实上,父亲只读了小学二年级,那时那地,父亲虽极其好学,但家庭生活的窘迫,他不得不离开心驰神往的学校,挑起家庭的大梁。)我入神的盯着父亲,直勾勾的盯着,一如欣赏“清明上河图”。父亲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讲到精彩处,唾沫横飞,我拉拉衣袖,擦一把脸,继续出神……

记忆中的父亲迂腐守旧,滥调陈词。“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父亲就教我《礼记》片言只语,抑或训诫我们“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确是非之口。”听他摇头晃脑的训词,偶尔我也反击:“圣贤书读多了,大智即愚!还不如研究何绅,学点圆滑世故,”父亲就会搬出领袖语录:“毛主席老人家教育子女说得好,书本知识多学点,社会知识到时候就有了。”我哑口无言,他又来了:“积金积银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父亲就这样,田间小憩学习《薛仁贵征东》,饭桌上《三刻拍案惊奇》,我做作业了,父亲又八卦《阴阳宅》……松光燃起的火苗把他的身影拉得老长老长。

记忆中的父亲精明能干,勤劳俭朴。我曾祖父五兄弟,可轮到我祖父却过早的响应了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祖父母身体都不是很好,父亲又是家中长子,下边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还要养育我们四兄妹,恁多张嘴巴,父亲只有起早摸黑。农忙种地,农闲拿把柴刀砍竹子编背篼。逢当场天父亲上山砍竹子,母亲就背着编好的背篼去叫卖。(洪口场镇历来就是每月逢三、六、九号是当场天)父母戴月披星,每个当场天父亲总能编好七个背篼,每个背篼三块钱,母亲也就能揣回几张捏得汗渍渍、皱巴巴的纸币,当然免不了也给我们买回来一个冰糕。(那叫什么冰糕哟,十多公里的羊肠小道,买回的冰糕都化成了水,现在想起都汗颜。)就这样日积月累,筹学费,筹农提留,筹那感觉永远也还不完的债。

记忆中的父亲膀大腰圆,风姿飒爽。建新居了,砍大木,收料,画墨,凿孔,他独自完成,只等亲戚邻朋赶到帮忙,他已经大功告成准备立房子了。面地坝了,五寸厚的青石板,每块都两百来斤吧,父亲拿根杠子,他和母亲抬大头,我和哥哥抬小头,父亲说,我们是小孩子,不能乱用体力,要学会保护自己,可能一口气没用对会患上一辈子的苦劳病。九十年代初期,父亲和母亲一道拿把板斧进山了,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他承包了六座大山,栽培段木香菇,吼一声号子,撒一把汗水,青杠树,槲栎树倒下一大片。看着整齐的排列,父亲脸上有种满足的笑,感觉那不是段木,那上面已经密密的长满了希望。片刻的休息,我送上午饭(洋芋馍馍),冰冷的土豆,生硬的灰面,一口“美食”就一口山泉,他吃得津津有味,咋吧咋吧,又憧憬着山的那一边,也许还是山吧!

记忆中的父亲做事三思,谨小慎微……

记忆中的父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写这篇稿子,不觉泪眼朦胧,想起父亲说的话:“你读的书比我多呢!”我汗!我的父亲,你是否知道是你当年的唾沫横飞奠定了我学习的基础?培养了我求知的兴趣?你是否知道是你当年的迂腐守旧铸就了我正直的品性?塑造了我教师的灵魂?你是否知道是你当年的精明能干鼓舞了我昂扬的斗志?成就了我辉煌的人生……

佝偻的身躯,单薄,消瘦,不再疾步如风,颤颤惊惊。父亲,你不是教我们要学会用体力吗?你怎么也会患病?父亲,你喜欢看书,时间飞逝,你也带上了老光镜。 

如今!父亲!我的父亲老了!

 

苟举钰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