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佛坪中学  田红梅

知识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能力目标: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教育目标: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展示星空图片,播放著名音乐家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引入学生入境。

二、介绍作者及朦胧诗。

1、江河,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星星变奏曲》,是他1980年在《上海文学》上发表的处女作,是“朦胧诗”的一首重要诗作。 

2、“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三、听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 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五、拓展练习。

       星星因为它遥不可及,我们就对它抱有无限的遐思;因为它的明亮而美丽,我们就对它产生了无穷而美丽的幻想。是的,人正是因为有思想才高于其他动物,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别剪断了你想象的翅膀啊!请以“星星”为题写一段话将你的想象展示出来。

 

田红梅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