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理解识记常见文言词语、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了解作者观点及对人生的启示。 相关知识: 1、关于序 序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读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做的序。 2、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3、关于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基础知识 1、诵读全文,给加点字注音。 请其矢( ) 盛( )以锦囊 方其系( )燕父子以组 乱者四应( ) 伶( )官 泣下沾襟( ) 盛( )衰之理 誓天断发( ) 及仇雠( )已灭 2、补写名句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 使动 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三、古今异义 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2、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顺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 而其归书也必速 还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祈使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反诘语气,同“岂”)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语气)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本探究 一、文章一共四节,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本文结构特征是什么? 见同步学案 本文结构特征:总分总 二、开篇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论点?为了证明这一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 事例论据 过渡句: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三、用第三节中的语句概括庄宗成败的情景,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可谓壮哉/何其衰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四、作者从庄宗失天下的原因中,进一步作出怎样的推论?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启示:1、小事不小。 2、玩物丧志。3、事在人为。4、以古为镜。 五、本文题目是《伶官传序》,可文中却很少提到有关伶官的事,如何理解? 见同步学案 附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张晓东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