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掌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学习莲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四字真言: 读——读背课文; 解——解读生涩字词;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学——学习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赏花!(展示图片) 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不只刚才所展示的诗句,我们今天还将学习到一篇名文——《爱莲说》。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 有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莲”; 2、作者对莲花的态度是“爱”; 3、题目最后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读——先听后读,要求: ①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② 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找疑难字词)。 ③ 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 2、解——解读生涩字词。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 四、深入研读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 提问1:作者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 引导: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作者笔下的莲美是美,但究竟是什么特点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 明确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香远益清”: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第二段分析(探究讨论为主): 探究1:莲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引导:,作者的情感态度决定对物的爱憎,由初一学过的《紫藤萝瀑布》VS白居易《紫藤》(白居易说紫藤“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并比作“谀佞徒”“妖妇人”)。 明确:原文“莲,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爱莲赞莲,却不通篇写莲,反而加入了对菊和牡丹的描写,用意何在?(正衬与反衬) 引导: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配”。“红花”这里指莲花,“绿叶”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呢?各抒己见。 明确:菊 隐逸者 逃避现实 正衬 牡丹 富贵者 庸俗逐利 反衬 作者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洁,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所以文中分别赋予了莲、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义(究竟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概括(逃避现实、庸俗逐利),以衬托手法突出表现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从“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将“莲”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见“莲”与君子在神采气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学习莲) 引导:从《论语》入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出淤泥而不染”V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引到课文“莲,花之君子者也”上。得出本课学习第四字真言——学,学习莲高洁的品质。 四、文言词学习 1、翻到课后练习第三大题。 2、另外,“之”字在课文中出现频率多达八次,但每一次的意义却不一定一样。找出来,好好区分和把握。 五、回顾小结 1、托物言志 2、衬托手法 3、辨识“之”字的用法 六、布置作业 1、翻开课本184页,“莲文化的魅力”,大家尽量去搜集有关莲的知识或小故事,这周综合性练习我们一起讨论。 2、课后小作文“爱------说”。 七、板书 生长环境 予独爱莲 体态香气 君子 托物言志 神采气度 不慕名利 爱莲说 洁身自好 菊 隐逸者 逃避现实 正衬 区浩海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