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哲学趣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能简单概括故事大意,清楚掌握游客和渔夫代表的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2、讨论文本的构思特点,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游客和渔夫的不同选择。 3、引导学生对人生追求有一个更积极乐观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哲学理论水平。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生的不同选择 教学方法 探讨思辨法 由于人生美文所涉及的思想较为深刻,教学方法应以“探讨思辨”为主,兼 顾“文本阅读”的模式进行为好。鉴于这个故事形式的简单性,可深入品读的语句和段落不多的特点,教师要在对文本思想潜心研读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可能提出的观点,做好应答的准备。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既要有正确的引导,又不要急于对一些问题急忙下结论。提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质疑与探讨。对学生提出的富有创见性的观点,要及时予以表扬,激发他们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要求对所有有争议的问题下一个所谓的定论,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讨论与研究。教师当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强加于人。总之,要创设一个平等与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2006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是个话题作文: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息,主要的义项就是“休息”,很多时候我们把休息等同于懒惰。有没有道理呢?让我们随着伯尔的《懒惰哲学趣话》展开一场关于“懒惰”的探讨,或许也能从一个侧面启发大家对“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简单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故事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游客,一个是渔夫,两个人物就“渔夫要不要出海捕鱼”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话。游客认为渔夫应该趁着好天气多出海捕几次鱼,为以后的富足生活打下基础;而渔夫则不以为然,他觉得应趁着好天气晒晒太阳,看看风景,打打盹儿。 2、分别概括两个人物不同的人生追求(文本精彩阅读) 游客:“只要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从中看游客对工作的态度:把工作当作一种压力,一种手段) 渔夫:捕够一两天生活的鱼,然后在明媚的日子里,晒晒太阳,打打盹儿,享受生活。 三、具体人生追求的探讨 探讨一:作者倾向于或者说认同哪一种人生追求?如何表现?(文本构思技巧的分析) (1)通过游客角色的不断变化完成作者对人生追求的理解与表达(筛选信息,准确概括) 欣赏者——同情者——说教者——认同者 (2)对比 渔夫:衣衫寒碜 物质 游客:衣着入时 渔夫:富足,自得其乐,从容 精神 游客:空虚,为利而忙,焦躁 (3)庄谐互现 探讨二:请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追求的看法 1、倾向于渔夫的人生追求 A、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等到想要享受生活的时候可能已经没那份心情甚至能力了。(引例:《富翁的故事》) B、人一旦成了物欲的奴隶,工作成了谋生的手段,从而忽略了身边日常的幸福,得不偿失。(引例1:“人生,你把哪一刻定为结局呢?”;引例2:海子的诗“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引例3:《快乐人的衬衫》) C、把工作当作生活,把生活当作享受,不执著于过分的物欲,是一种更积极更乐观的生活态度。 2、倾向于游客的人生追求 从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来看,很明显,游客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更多,他的社会价值在一般意义上而言也比渔夫来得大。 我们假设游客按照他的人生规划,买车买房,供孩子上好的学校,孩子日后个个学有所成;或者自己创办了公司,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地跑。最后回到这个海边,和渔夫同坐树下,看眼前同样的山和水,那心情和境界自然已有了天壤之别。 人生本就是一趟旅行,没有终点的好坏,只有过程的不同。 你是喜欢原地踏步呢?还是勇往直前呢? 四、总结“懒惰哲学”含义(比较《农夫a的故事》) 农夫a是真正的懒,不爱劳动和工作的懒;渔夫的懒是一种有智慧的“懒”,懂得享受生活,平和生活的“懒”,是一种大智若愚式的“懒”。 五、重新审视2006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周丽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