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课程特点与教学建议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关于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选读》单元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开设方式,是采用综合性的模块,即从先秦诸子各学派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著作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进行阅读探究。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和分析文本,来体会诸子言论及文章的妙处,来感受他们的深刻思想和智慧,来品味他们多彩的性情和个性。要落脚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立身处世、应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上,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跟学生面临或关注的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做相关性的思考。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挖掘先秦诸子那些具有艺术魅力的要素,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和必修语文课的学习结合起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弟子的关系。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要内容是孔子的生存智慧。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内容是孔子的“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第六节《有教无类》,主要内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主要内容是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本单元采用现在这种形式编排,是为了使学生对《论语》及孔子有一系列专题性的了解,也是为了把《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学生。 

学情分析 

对于孔子和《论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初中学过《<论语>十则》和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导读”部分,把《论语》列为必读的内容。近年来,福建省高考把《论语》列为必考“三大文化经典”之一,学生从思想上极为重视。所以,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基础。但是,《论语》内容言简意丰,博大精深,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有效地指导。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选文,在学习中涉及材料的思想、表达艺术及词汇等多方面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内容是了解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我们学习了第1—5则。以下是内容: 

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 

一、疏通了字面意思,理解了并概括了每一则的内容。 

    第1则,孔子从人们获取知识的角度把人分为四个层次:上也、次也、其次也、下矣。 

    第2则,孔子说 “我非生而知之者”,而是“敏以求之者也”。 

    第3则,孔子说自己是个“好学”的人。 

    第4则,孔子好学可以去除“六弊”。 

    第5则,孔子说有礼可以去除四害。 

孔子以好学自许,选文第3则就说到这个问题。但是,他所说的“学”跟我们现在常说的不同。 

第4则选文,提到了“六言”和“六弊”。“六言”指的是六种德行,即“仁”“知”“信”“直”“勇”“刚”六种德行;而“六弊”则是六种弊病,即“愚”“荡”“贼”“绞”“乱”“狂”六种弊病。从一般意义上说,但是如果偏执于德行而不好学,就会产生种种弊端。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这些弊病,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简单地说,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二者密不可分,甚至可以互相包含。 

第5则内容则是对第4则的补充,突出学礼的重要性,其中的“勇而无礼则乱”和“直而无礼则绞”,则是直接对应第4则中“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可见,孔子所谓的“好学”很大一方面是指:学礼! 

二、课上联系个人生活体验,交流了学习感受。知道了: 

   (1)“好学”可以让人们——仁而不愚、知而不荡、信而不贼、直而不绞、勇而不乱、刚而不狂 

(2)“学礼”则可以让人们——恭而不劳、慎而不葸、勇而不乱、直而不绞 

三、布置完成课后习题一,写一篇读书札记。 

【第二课时】 

一、温习旧课,交流读书札记。(5分) 

二、学习新课,逐则疏通与概括段义。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段解:本则选文记录子夏的话,说的是德先而文后的学习观。子夏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四点:即尊重贤德之人,孝顺父母,尽忠君主,取信朋友,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学习过的人。可见,他所说的学的内涵主要是指品行修养方面。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段解:本则选文记录孔子的语录。这是对“什么是好学”的又一种回答。他认为一个好学的人要做到以下括四个方面:尚俭,敏事,慎言,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并随时改正自己的缺点。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8、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段解: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段解:本则主要说求学目的的不同。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段解:本则提到孝悌的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1、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论语•季氏》)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段解:本则选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介绍了孔子所说的“学”的两项具体内容。孔子的弟子陈亢怀疑孔子为儿子开小灶,就问孔子的儿子孔鲤有没有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传授,孔鲤回答没有,并讲了关于学《诗》、学《礼》的两件事,陈亢听后却非常高兴,说自己明白了学习《诗》和《礼》的意义。可见,孔子是拿《诗》《礼》等典籍教育后辈,其重点还是在立身处世方面。 

可见,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跟现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欢学习知识或技能不同。 

三、思考探究: 

1、孔子所谓的“好学”的内涵:学礼、修身,借“好学”来完善个人品德修养。孔子的“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试把本课中出现的加以具体概括: 

对贤人——敬、对父母——孝、对君主——忠、对朋友——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过、不迁怒、不贰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人、学《诗》以言、学《礼》以立、…… 

2、我们知道,孔子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是这样要求学生,更是这样要求他的儿子。那么,作为一个当代求学的青年,你是怎么看待这样的“好学”呢?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你的理解或感受。对照一下,你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的人吗? 

四、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ī,恭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判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荣耀显贵,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到王侯,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做为判断衡量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五、课外继续阅读《史记•孔子世家》,熟悉孔子的生平。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读孔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书札记。 

平时可以经常访问我们学校的语文组网站,这里有我们试卷、周练的电子版和答案,有同学的优秀的作文和读书札记,还有老师的文章。

 

追忆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