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导学稿 导学案(鄂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武汉六中上智中学寄宿部“导学教练评一体化”教学导学稿(通用页)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撰稿 王建国 审稿 余轶群 课题 扁鹊见蔡桓公 课型 文言文 编号 25——1 目标学习 领会故事的寓意,能联系生活懂得讳疾忌医的危害和防微杜渐的重要。 掌握“间”“疾”“走”“属请”“索”“甚”“奈何”等文言词语。 难点重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熟练背诵课文。 指导学法 以读促背,熟读成诵;通过表演理解课文。 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过程 课前导学 预习课文,完成以下填空 1.课文选自《 ·喻老》,扁鹊,姓秦,名 , 时代的人。因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上古名医 的名字称呼他。 2.本文讲述的故事是扁鹊指出并劝告 有疾病要治病,不治就会导致严重后果。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一个成语是 。 二、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注音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间: 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腠: 汤: 熨: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齐: 4.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还: 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 1.君有疾在腠理 疾: 腠理: 2.不治将恐深 将: 深: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走: 4.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5.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齐: 6.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奈何: 7.使人索扁鹊,已逃秦也 索: 8.桓侯遂死 遂: 翻译下列句子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3.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武汉六中上智中学寄宿部“导学教练评一体化”教学导学稿(主页1) 编号:25——2 课堂探究 韩非子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散文家。他身为韩国公子,曾屡谏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他为人慷慨,但却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观察过去政治的得失变化,著《孤愤》、《五蠹(dù)》、《说难》等十余万言。书传至秦国,为秦王赏识。后在秦遭受李斯等人的谗毁,被毒死狱中。 所著《韩非子》,为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的,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历来为人们喜爱和传诵。与孟子、庄子、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现存《韩非子》55篇。 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讲述课文故事(翻译课文)。 理清本文叙事层次。 1.从扁鹊发现蔡桓公有病到蔡桓公死亡一共经历了多少天? 2.蔡桓公病情加重有几个过程? 3.针对蔡桓公的不同病情,扁鹊提出哪些不同的这了方法? 4.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找出有关词语来说明。 根据课文内容,填出下列表格 见面次数及时间 扁鹊 蔡桓公 第 一 次 具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第二次(居十日) 不应,又不悦。 第三次(居十日) 第四次(居十日) 故使人问之。 结果(居五日)已逃秦矣。 小组探究: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概括人物形象。 扁鹊: 蔡桓公: 八、请同学上台非别装扮扁鹊和蔡桓公表演。 延伸拓展 王建国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