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

2、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十分精妙的文言文。此文324字,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广为后人传道,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又一优美的华章。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分为三个部分进行。

二、作者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2、王羲之其事  王羲之的“轶事”:

(1)、墨池的来历。形容王羲之的勤奋,他经常在家旁边的池塘清洗毛笔,次数太多,时间太长,整个池子的水都变成了墨黑色。

(2)、单说有一家店铺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这家店铺哪来的好木板?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个懂书法的说,这是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这就是如木三分的来历。

(3)一字千金 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时朝廷要把它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感到是佛教界的光荣,因此,下决心承担此任。经过怀仁和尚到处寻觅,终于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羲之字体的《圣教序碑》。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由,也是文坛上的佳话。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

(4)、坦腹东床 晋代太尉郗鉴是个很爱才的人,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郗老大人动了不少脑筋。后来,他打听到丞相王导家子弟一个个相貌堂堂,才华出众,于是派一个门客到王家去选女婿。消息传来,王家子弟一个个兴奋而又紧张,他们早听说郗小姐人品好,有才学,谁不想娶她作妻子呢?于是,一个个精心修饰一番,规规矩矩地坐在学堂里,表面上是看书,心儿早就飞了。可是东边书案上,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只见他还象平常一样随便,好象压根儿没有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会的地挥笔写字。这天,天气并不热,可是这个青年人却热得解开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许是早上没来得及吃饭吧,他一边写字,一边抓起冷馒头咬一口,无拘无束地咀嚼着,眼睛还一个劲地盯着面前的毛笔字,那紧握毛笔的右手,一时一刻也没有松开,有时还悬空比划着写字,那一副认真的神态,使人禁不住发笑。郗鉴派来了自己的代表在学堂进行了一番观察了解后,就回去了。在他看来,王家子弟一个个都不错,彬彬有礼,年青英俊,才华洋溢,简直没法说哪个最好,哪个较差。不过,要说表现不那么使人满意的,倒有一个。他坦胸露腹,边写字还边啃馒头,样子太随便了,好象对于老大人选择女婿这么一件大事,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这郗大人听了回报,恰恰对那位举止“随便”的青年有兴趣。他详细问了情况,高兴地将两个手掌一合,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这是怎么回事呢?郗老大人认为,这个青年不把个人的事儿放在心上,而是集中精力于书法事业,这正是有出息的表现,有这样的钻劲、迷劲,是不愁不成才的。你猜这位青年是谁?不是别人,正是王羲之。王羲之的夫人、郗鉴的女儿,她也是个书法家,他们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3、王羲之其文(《兰亭集序》(重点把握)其实这篇文章最开始的出名还是以书法艺术见高,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喻。只可惜世上再无人能目睹其尊容了,因为据传,这篇原稿被唐太宗埋入昭陵陪葬去了,从此,这一艺术精品不传人世。之所以叫《兰亭集序》,顾名思义,就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下面,我们重点来欣赏这篇文章: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者乐山水。人类就生活在山水之间。山水之博大奥妙,不仅在于它是人类生活的摇篮,还在于它是艺术的泉源。我们放眼一看,人间所有的艺术,均不能与山水绝缘,《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蜀道难》、《赤壁赋》等绝美华章即为山水灵趣之产物。同学们注意,《兰亭集序》是这样产生的:“曲水流觞”(觞,是古代喝酒用的器物。)名叫兰亭。公元三百五十三年的一天,兰亭这儿十分热闹,原来是王羲之邀了几位朋友在这儿聚会,饮酒作诗。这个盛会是很有趣的,朋友们不是坐在酒席桌前,而是在清清的溪水边,浓浓的树荫下。这儿真是美极啦。曲水绕亭,鸟语花香,春风拂面,使人神清气爽。当清澈的泉永载着盛满美酒的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端起来喝一口,可惬意了。几杯酒下肚,人们就陶醉在酒香美景之中,接着就饱蘸墨笔,吟诗作文,互相传看,朋友们免不了评点一番,边吟边唱。真是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王羲之觉得从来没有这么高兴。乘着酒兴,他挥笔运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记载当时盛况的文章,题目就叫《兰亭集序》。

三、探讨课文

(一)齐读课文(教师一起读)

(二)齐读课文第一段,分析

这一段作者记叙了兰亭盛会,同学们找找看,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等。并有写景、叙事和抒情

进一步明确写景、叙事和抒情的语句(略)

再明确层次(明确层次不必过细,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已)

归纳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乐

再读课文第一段,要求读准句读、读出语气。师略作点评。

(三)个别朗读课文第二段

分析内容

学生归纳第二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痛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问: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死生亦大矣)

师点评:在享受了难得的聚会和快乐后,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坚强的生命终要走向灭亡。面对这铁一般冰冷的自然规律,作者不由得感叹“死生亦大矣”

(四)个别朗读第三段,分析内容

学生归纳第三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悲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悲”?

生讨论,师归纳:承上文“死生亦大矣”之“痛”而来,古人、今人、后者三者都对这同一话题有同样的感慨,都逃避不了生命终将殒灭这一规律,所以王羲之感到悲,这也反映了魏晋时代由于玄学盛行,士大夫们多崇尚老庄思想,很多人都笃信“死生一”“彭殇齐”,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这种思想对王羲之不能没有影响。

《兰亭集序》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山阴县的兰亭,举行修禊活动。一时间众多的贤士都到了,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这里有高峻的山岭,茂盛的树木和高挺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湍急流淌,掩映挟带左右,被用来作为漂流酒杯的曲折水道。大家依次坐在它的边上,虽然没有乐器吹奏出美妙的音乐,那一杯酒一首诗,也足以畅述内心的衷情。

这天天气清朗,和风舒畅。抬头仰望宇宙空间的无限阔大,低首俯视万物品类的兴盛繁茂,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耳闻目及的无穷乐趣,实在是很快活的。

人们彼此相处,府仰之间就过了一世。有的发掘内心的感慨,陪在一室内促膝倾谈;有的凭借外物的寄托,不拘形迹地外出游观。虽然取舍千差万别,沉静浮躁各不相同,当他们为自己遇到的事物而高兴,暂有所得,就欣喜万分自我满足,却不知人生的暮年将来到。到了对他们的所得感到厌倦,情怀就会随着事物的变迁而变化,无限的感慨便会随之而生了。过去的欢乐,在倾刻之间,已成了过往的遗迹,对此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触;又何况人生的长短命由天定,最终都不免有穷尽之期。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大事啊。”这难道不悲痛吗?

每次观看前人兴怀抒感的缘由,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文辞感叹悲伤的,心里却很难说清原因。我本知把死和生当作一回事是虚伪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视同无别是矫妄做作。后人的看待今天,也正像今人的看待过去,真是可

悲啊!所以把这次与会者一一记下,登录他们所作的诗篇。虽然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不一,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大致是相同的。后代的读者,也将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叹

 

王桂平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