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语文学习(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滕州育才中学 朱振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创造的巅峰之作。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它塑造了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笔者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试图撷取这部经典名著的理论精华,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红楼梦》中的语文学习内容

《红楼梦》中的大部分故事是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为舞台的。贾宝玉和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生活在一个“既是诗化的、又是真实的小说世界里”。特定的生活环境限定了特定的语文学方式,他们不可能以传统的“私塾式”教育为主,而是更多了些自主性、审美性、人文性因素。其主要特点是:《红楼梦》中的语文学习寄于文学创作中,即通过创作的形式进行语文的知识积累和水平提升。

从内容上,语文学习大体可分为诗社创作、个人创作、情景创作和游戏(酒宴)创作四类:

1、诗社创作

结社、赏花、吟咏唱和是清代都门特别盛行的社会风气,是封建贵族阶级闲情逸致的表现。大观园的公子小姐们当然不会例外。在贾探春的倡议下,“海棠社”正式成立。它的成员几乎包含大观园内所有成员,后来又增加了宝琴、岫烟、李氏姐妹等一大批来客;他们分别取别号,如李纨叫“稻香老农”、探春为“蕉下客”、林黛玉为“潇湘妃子”、薛宝钗为“蘅芜君”等;并且规定“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拟定日期,风雨无阻”,进行集体创作,然后大家一块点评。其创作的主要活动有“咏白海棠”、“再咏菊花诗十二题”、“赋得红梅花”、“诗填柳絮词”等。

2、个人创作

衣食无忧的物资条件,并不代表了精神上的丰富和充实。生活在大观园的主人公们也有满腹的话语:如宝玉之悲凉,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触,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如林黛玉的孤傲,她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孤高自许,在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遂把希望和生命都交付于对宝玉的爱情中.。她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再祭晴雯》,林黛玉的《五美吟》、《桃花行》、《葬花吟》等。

3、情景创作

在特定的情况下,大观园的主人们不得不创作一些应制之作。这些作品虽然大多数为被动创作,但作者们面对真实贴切的生活场景,往往能冲出封建思想的樊篱,在思想和形式上都有许多可道之处。如在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诡画词”中,在贾政的逼问和一群附庸风雅的清客的盲目吹捧下,贾宝玉根据林四娘的英烈题材,认为创作“如裁衣一般,未下剪时,须度其身量”,作品“似不称近体,须得古题”。他模仿白乐天《长恨歌》,创作《诡嫿词》,把林四娘“玉为肌肤铁为肠”的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我为四娘长太息,歌成馀意尚彷徨”的感慨。文成之后,不禁令人拍案叫绝。这类作品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如“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奉承贾母作海棠诗”等几处。

4、游戏(酒宴)创作

这类作品创作包含灯谜、酒令、联句等形式。作者们在吃喝玩乐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才华。作品形式灵活、语言个性化强,属于休闲娱乐性质。以冯紫英家宴为例,参加此次宴会的有妓女、流氓公子、纨绔子弟、也有封建礼教的批判者,他们以“女儿”为题,创作酒令曲词。云儿作为妓女的心酸、薛蟠的霸道、蒋玉函的深情、贾宝玉的悉切,无不深刻表现了他们的身份和精神面貌。这类作品在《红楼梦》中还有“两宴大观园席上的牙牌令”、“宝钗的食蟹绝唱”、“中秋夜凹晶馆即景联句”等作品创作。

二、《红楼梦》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1、融语文学习于生活中

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创作场合的多样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互助性。首先,《红楼梦》中的语文学习不仅表现在正式的学堂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家庭学习中;不仅表现在对科举科目的研习中,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根据自我爱好的文本选择中;不仅表现在压迫式的被动创作,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生活体验的主动表达。如在对《西厢记》的阅读,宝黛二人均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并且在以后的创作中,林黛玉不由地加以引用。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互助合作是其另一特征,在“香菱学诗”中,香菱开始创作时很幼稚,“用词毫无含蓄,只是堆砌辞藻,凑泊成句”。林黛玉指导她到道:“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它缚住了。只管放开胆子作”。后来经过几经挫折,终于获得成功,赢得众人的喝彩:“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2、创作体裁多样、方式灵活

《红楼梦》中的文学创作,可谓“文体众备”。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参考描述对象的特征“如裁衣裳”“度其身量”。其创作形式包括诗词、曲词赋、谚、赞、诔、偈语、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等。以诗而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即事诗、即景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有应制体、联句体、拟古体,有仿中晚唐长恨歌之体的,有师慧人离骚、招魂等作而大胆创新的……

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不仅表现了作者们卓越的创作才能,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美丽多姿。

3、多主题创作

以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事件为题,进行集体创作,文后互相对比、批评,是《红楼梦》中语文学习的又一特点。具有这一显著特征的是“菊花诗”的创作。菊花诗采用十二题的形式,每首诗都具有选咏者各自的特点。比如宝钗《忆菊》,就明显是孤居怨妇的惆怅情怀;宝玉的《种菊》,就可归结为绝世离尘;湘云的诗,则表达了她“梦也空”,未能“淹留”于“春风桃李”的美满生活;黛玉的“孤极傲世”“幽怨”等,则表现的更明白;从《残菊》看探春,则表现了她奖“运偏消”。同一菊花为题,作者们不但将选题的特征描写地细致入微,而且也融入了了自己的生命感受,富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文后评价是主题创作的一大特色。作品完成后互相鉴赏、批评,不但调动了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还增加了创作过程的乐趣。同时,他们的语文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我们在文中发现,史湘云的咏百海棠诗“压倒群芳”(脂评语),林黛玉的菊花诗在诸咏中夺魁,薛宝钗所讽和的螃蟹咏被众人推为“绝唱”。

4、娱乐性与竞技性相结合

舒适安逸的富贵生活、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大观园里的语文学习含有娱乐性的因素;才高气盛、年轻好强的人物性格则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多了写竞技性因子。娱乐性与竞技性相结合,是《红楼梦》中语文学习的又以重要特征。以“群芳在芦雪广即景联句”为例,贾宝玉与众姐妹相聚于芦雪广,饮酒赏月时共吟。由一人起头一句,接的人就联二、三句,以后再接的人照例都是一对句,以对别人出句,并拟下一联出句,让别人来对,最后一人一句作结。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大家互相比赛联诗技巧。在对抗中快乐着,在玩乐中进行语文知识的练习和语文水平的提升。又如“中秋夜凹晶馆即景联句”,黛玉和湘云面对如画的景致,诗意大发,不禁比赛联诗,最终令一向“高洁”的妙玉不得不拍手称快。

三、《红楼梦》中语文学习的启示

1、发挥学生真情实感,融语文学习于生活中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是目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们生活在一个诗化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里,他们能够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认识生活的真正含义。在他们的创作中,我们看到,他们所描绘的是生活中的现实、抒发的是对现实的感受,情真意切,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在当今语文学习中,终日沉浸于书本、与现实相脱离的语文教学是培育不出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才的。学习者只有把自己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去挖掘、品味、运用语文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这种融入是全身心的融入,它饱沾了学生的真情实感“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认识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表现、创造生活,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到生活实际中。

2、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语文情景

情景教学是通过对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模拟,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在《红楼梦》中,大量的语文学习成分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林黛玉面对满地落花,联想的自己的身世,创作出《葬花吟》;贾宝玉感念着晴雯的多情,看到怒放的芙蓉,写出了《芙蓉女儿诔》等等。

在现实教学中,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特点、精神,创设审美情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审美情感对学生不是强行给予的,而是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出发而设定的。它较之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并引起审美情感的共鸣。它所具有的各种审美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地、整体地对学生施加审美影响,有利于全面地塑造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3、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红楼梦》中的语文学习有明显的集体创作特征:他们通过结社、聚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往往就同一主题(课题)集体创作,最后集体评价。在互相对比、比较的过程中互相学习、进步。这也对当今的语文学习方式有巨大启示。

现代社会的发展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型和多样化。传统的语文教学和学习方式单一,表现在重过程轻结果,重课本轻生活,重分析、演绎轻综合和感悟,这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学科内部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同时,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提出问题加以讨论,然后选定课题、制定计划,收集多方面的资料,讨论分析问题,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邮箱: zhenchengzhu@163.com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