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论语》选读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词句解释: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这一句是本文的难点。因为不了解句型特点, 所见到的各种选本、教材,都在“长乎尔”后面打逗号,其实应打问号。这句省略多,使人不了解它的真正含义,补出省略的部分,这句应是:

(尔)以吾一日长乎尔(而不言乎)?(尔)毋吾以(一日长乎尔而不言)也!

这是孔子为了促使学生们“各言尔志”,说的一些鼓励的话,叫大家不要受拘束。

以,介词,“因为”、“由于”的意思,

“毋吾以”,王力教材解释为:“就不敢回答我的问题”。有的教材解释为“不用我”,把“以”解释为动词“用”,不妥。因为通篇内容只是言志,而且是叫学生言志。

“长乎尔”,犹“长于尔”,“乎”,介词,介比较对象。在形容词“长”的后面,当“比”讲。一日,一两天;这是孔子谦虚的说法。毋吾以,毋,不要。以,介词。由于前有否定词“毋”,后面介词或动词的宾语如果又是代词(“吾”),这个代词宾语要前置。构成“毋吾以”。这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种情况。“不吾知”同此。“吾”这个动词宾语前置。

(2)或:无指(定)代词,有人。

(3)何以:以何.拿什么特长,本领。教材注释里译为“等于说: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这是意译。

(4)率尔:犹“率然”,尔,然,词尾。

于乘之国,国家不大。摄乎大国之间,地理政治情况不好。受大国包围,欺侮。

(5)摄乎:“乎”犹“于”,在。

(6)加之以师旅:以师旅加之。加.施及之意。强加.这是说受侵略,蒙战祸。

(7)因之以饥馑:以饥馑因之。因,因袭,继承。在这里是“紧接着”。

这句是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如果有这么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8)由也为之:,我去治理它,三年之后,如何如何;子路比孔子只小九岁,在这些同学中,他年龄最大,算是师兄。子路好武,为人又颇自信,所以是“率尔而对”。由,子路的名字。古人在跟别人讲话。写信的过程中,自称以名,称人以字。也,是句中停顿语气助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副词,今天“也”的意思,古代用“亦”。为之,治理它。

(9)哂之:即“如何”,怎么样。

(11)方:方圆,方围,周围,见方。方围,一个地方的四周。

(12)如五六十: 如,选择连词,是“或者”之意,这种用法不太多。

(13)可使足民:即“可使民足”,或者说“可使(国君)让民富足”。

(14)如其礼乐:如,让转连词,犹“若”,“至若”、“若失”、“至于”的意思,表示另提一事。

(15)以俟君子:以,连词,可不译。

(16)焉:“于之”合音词。“焉”,兼有语气词作用。

(17)端章甫:名词用为动词,端,穿上礼服。章甫,戴上礼帽。

(18)为小相:做小相。

(19)铿尔,犹“铿然”。

(20)舍瑟而作:“而”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21)异乎三子者之撰:“乎”犹“于”,和、同、与。“三子者”即三子,者,语气词,表停顿。撰,动词用为名词,因为前有定语。

(22)何伤,有何妨碍。

(22)暮春者:“者”,停顿语气词。

(22)冠者,戴帽子的人。“冠”构成“者”字结构,所以用为动词。

(23)浴乎沂:二句的“乎”,犹“于”,在。风,吹风,乘凉。动词。因为后面带补语。咏,是“归”的动词状语。“咏而归”的“而”,是连词,犹现代汉语的助词“着”。

(24)吾与点:“与”是赞成的意思。

(25)曾皙后:“后”,是动词。

(26)夫,句首语气词,兼指示代词。读阳平,轻读。

(27)何晒由:“何”,疑问副词,为什么。非……而何,……不是,那么是什么?

(28)为之小:做诸侯的小相。孰,谁。

季氏将伐颛臾

词句解释

(1)见于孔子:“于”表示对象,不译。

(2)有事于颛臾,“于”是“对于”。

(3)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是一种比较委婉的,以推测的口气表示肯定性意见的句式。尔是过,犹“过尔”,责怪你。“过”是动词。“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教材叫代词,复指。与,语气词,通“欤”。

(4)夫,语气词兼指示代词。译为“那”。

(5)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过去。者,用在时间词以后,凑足音节。先王,周朝先代的天子。“王”不是诸侯王。以为,以(之)为。任命他做。

(6)邦:城,即“邦国”,指鲁国。

(7)“是社稷之臣”的“是”,仍然是指示代词。社稷,国家的代称,指鲁国。

(8)何以……为,……,干什么。为,语气词,犹“乎”。乎、为二字,上古时声母一样。何以……为,是一种反问句式。

(9)二臣者,“者”是停顿语气助词。

(10)不能者,“者”是表假设语气的语气词。不能,没有才能。不能者,如果没有才能。不要译为“不能的人”。

(1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即“(盲人)危而(助手)不持”,“(盲人)颠而(助手)不扶”。

(12)焉用彼相:焉,为何。彼相,那个助手。相,名词,助手,帮助,因前有定语“彼”修饰。

(13)尔言过,你的话错了。

(14)“虎兕出于柙”二句:第一个“于”,可译为“从”。第二个译为“在”。上下文不同,意义不同。

(15)是谁之过与?指示代词作主语。

这一段是写季康子准备兼并小国颛臾,已毕业做了季氏家臣的冉有与子路二人向孔子汇报。冉有假称此事与已无关.孔子批评他们;指出作为家臣,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从中可见孔子从维护旧秩序出发,对季康子兼并颛臾的不满。

(16)今夫:今,现在。夫,语气词。有的认为“今夫”是语气词。

(17)固,指城墙坚固。而,并且。近于费,于,表对象,不译。

(18)今不取,必为子孙忧:今,现在。必为子孙忧,为,成为。

(19)君子疾夫……句:“疾”是动词谓语。它的宾语,是“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夫。语气词。舍,回避。月,说。欲之,要这样。而,转折连词,却。为之辞,为这样的做法找借口。辞,找借口,前有“为之”这个介宾结构做状语修饰,用为动词。为之辞,是偏正结构。教材认为是双宾语。

(20)丘也:“也”,是句中停顿语气词。

(21)“均无贫”三句,在均、和、安的后面稍作停顿。

(22)夫如是,“夫”是句首语气词。

(23)“故远人不服”句:“故”,犹“若”,假使。见《古书虚字集释》卷五。两个“来”,一个“安”,都是使劲用法。既来之,已经让他们来了以后;既,……以后。而不能……,“而”是转折连词。

(2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而,转折连词。干,盾牌,戈,武器,“干戈”借指战争。于,在。邦,国家。

子路从而后

(1)后,动词,落在后面。

(2)丈人,对上年纪男子的尊称。不是现代汉语“岳父”的意思。作“岳父”讲,是唐以后的事情。

(3)以杖荷蓧:以杖,用拐杖。荷,挑。

(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体,肢体也。勤,辛劳。有几种解释。一指孔子。二指“老者”;三指“子路”。子路如此,老师也好不了。

(5)植,动词。倚也。

(6)止,止留。

(7)食之,使之食。“之”代子路。食,使动。

(8)见其二子焉:使他的二子拜见。见,使动,读如“现”。焉,语气调。

(9)以告:犹“以(之)告(之)”。把事情告诉孔子。

(10)隐者也:是省略了主语的判断句。

(11)反:返,古今字。

(12)至则行矣,(子路)至则(文人)行矣。

(13)如之何其废之:“之”,是助词,不是代词。其,表反问语气,语气助词。

(14)洁、乱:都是使动用法。

(15)君子之仕也:主谓之间加“之”取消独立性的结构,作主语;“行其义也”是谓语。道之不行,也是加“之”取消独立性的结构。本是“知”的宾语,现提前做全句的主语,在它原来宾语的空位上,加个代词“之”做形式宾语,不择。已知之矣,是谓语。子路是对谁说的这些话的?隐者不在,当然不可对隐者说的,所以,一是可能对隐士的儿子,一是可能对孔子,一是可能留言,批评隐者。

 

追忆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