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二首 登科后 陇西行》 教学案例(人教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案例 手机版 | ||||
教学目的: 1.了解唐诗的文学地位,背诵部分唐诗。 2.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中所体现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诗歌内容的领悟和诗歌的背诵。 所需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登科后》 一、作者简介: 孟郊,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德宗贞十二年(四十六岁)登进士 第。十六年任溧阳县尉,抑郁不得志,遂辞官。一生穷困潦倒,不苟流俗。早年居湖州,曾参加僧皎然组织之“诗会”,其诗歌思想受皎然影响甚巨。诗与韩愈齐名,为韩孟诗派之开派者。其诗反映社会生活较广泛,或歌吟生民疾苦,或指斥藩镇割据,均体现其“下笔证兴亡,陈词被风骨”之主张。大部分诗则抒写一己之穷苦情怀,与贾岛诗有类同处,故有“郊寒岛瘦”之称。“寒”既指其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 二、写作背景 此诗为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孟郊登进士第后作。唐制,进士考试春季发榜,新进士在长安城南曲江、杏园一带宴集同年,怡赏春光。诗中所言春风得意,马上看花,乃当时实际情形只写照。前人对次诗颇多贬词,如《青箱杂记》以为从《再下第》到《登科第》诗之一悲一喜,可见孟郊气量狭窄。(南宋曾造《类说》卷四引)然孟郊两次落第,多年困顿,一旦成功,自当喜不自胜,亦毋须深诮也。此诗造句颇工,其中“春风得意”云云已成为后人习用之成语。 三、注释 a) 登科:考上进士叫登科。 b) 龌龊:指穷困局促、不得意。 c) 放荡:无拘无束。 d) 马蹄急:马快跑。疾:快,迅速。 e) 看尽长安花:唐代考中进士,特许春天到长安欣赏牡丹,很是荣耀。 四、译解 当年穷困潦倒不值一提,今天登科着是骋心快意。迎着春风得意地让马快跑,一天看尽京城的牡丹花姿。孟郊仕途坎坷,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这时他心花怒放,写出这首七言绝句。 《陇 西 行》 一.作者简介(略) 二.写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宣宗大中中,时陈陶正游学长安。《陇西行》为《相和歌.瑟调曲》旧题,自梁简文帝始,皆言辛苦征战,闺中怨思。陇西,指甘肃、宁夏交界处陇坻(即陇山,为六盘山南段)之西。此诗首言奋勇杀敌,次言牺牲惨重,然后转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无定河,溃沙急流,深浅不定而得名,一称奢延水,为黄河支流,在今陇西北部。此地历来为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争战之地。杨慎《升庵诗话》卷一二谓此联出于汉贾捐之《议罢珠崖对》“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没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但“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则将此联与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比较,称“盖愈工于前也。”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赞此诗云:“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但称前二句“筋骨毕露,令人厌憎。”高步瀛则云 三.注解 1、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2、匈奴:北方民族,汉朝时常犯边侵扰。此借指侵犯边境的异族。 3、貂锦:用貂皮做的战袍。这里借指战士。(借代) 4、胡尘:即匈奴的地方。 5、春闺:这里指年轻少妇。 四.译解 誓死扫平匈奴不顾自身,五千精良战士葬身胡尘。可怜无定河边累累白骨,仍然是妻子梦中思念的人。 五.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反映出唐代残酷的边塞战争,给战死者及及其家人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谢老师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