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演说》课文分析 (人教版高二选修作品赏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手机版


特里萨修女,这个身高不足一米五〇的矮小女子,却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伟大的人之一。她将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世界上最贫困、最悲惨、最孤独的贫民,受过她和她的组织帮助过的多达几百万人。1997年,当这位被称为“穷人之母”的伟大女性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时,印度政府特地为其举行了国葬,二十多个国家的信徒和政府要员前来悼念。

特里萨修女一生获得无数荣誉,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本文就是当时的诺贝尔委员会主席约翰•桑内斯在授奖仪式上所发表的演说。他代表诺贝尔委员会向全世界宣布:加尔各答的特里萨修女,罗马天主教修道会、教会慈善事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为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作为一种常见的演说形式,颁奖演说一般要阐明授奖的缘由,特别是像诺贝尔和平奖这样为全球瞩目的最高级别的奖项,颁奖者负有向全世界人民陈述授奖理由的重任。这篇演讲词站在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高度,全面而公正地评价了特里萨修女的伟大贡献,阐明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旨,指出她正是这一奖项当之无愧的获选人。

这篇演说词篇幅比较长,归纳起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立足于时代背景揭示特里萨修女荣获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约翰•桑内斯指出,1979年远非和平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局部的战争不断,难民潮汹涌而来。有关德国纳粹“二战”期间对犹太民族实施种族灭绝的电视系列片令人为之心惊、震撼,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血腥的过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特里萨修女巨大的人格魅力与榜样力量得以彰显。她所代表的精神──对生命的尊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在这个意义上,约翰•桑内斯将特里萨修女与1922年和平奖得主南森、1952年和平奖得主阿尔贝特•施韦策相提并论,认为虽然他们的经历与贡献各不相同,但精神是一致的。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演讲者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高屋建瓴地阐明特里萨修女的意义,指出肯定她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和平与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特里萨修女的生平与主要事迹。演讲词追述了特里萨修女加入爱尔兰洛雷托修道会,继而去印度加尔各答贫民区做慈善工作的经过,描述了她在当地最贫困、最悲惨的穷人之间,无私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情景。当时的印度种姓制度还根深蒂固,等级制度森严。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代表神庙的宗教官;刹帝利,代表帝王将相;吠舍,代表平民;首陀罗,代表奴隶;此外,还有比首陀罗更低,不入流的“贱民”,成份是战俘,以及不遵守种姓制度而结合的人。种姓的划分,很像对社会群体的职业划分,只是种姓的划分是按出生而定,自进入这个社会后就没法改变自己的种姓。尽管在独立的时候印度政府就取消了种姓制度,但是几千年来的传统在印度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使印度社会贫富悬殊,大批流民和乞丐充斥着各个发达的中心城市。针对当时的情形,特里萨修女建立了收养弃婴的“儿童之家”,为那些流落街头的贫病者、垂死者建立“临终关怀院”,后来又创办了“麻风病康复中心”、流动诊所、免费公共厨房、职业训练教室等,到1979年,已经有几百万人从她所领导的修道会的社会福利与救援工作中受益。这部分是对特里萨修女一生贡献的概括,有助于听众乃至全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特里萨修女其人其事。

第三部分是演说的重点。在此,约翰•桑内斯代表诺贝尔委员会阐明了特里萨修女对当今世界的巨大意义。他指出并不是这些统计数字打动了委员会,而是“贯注在她们工作中的精神”。他指出特里萨修女“工作的标志就是对个人、对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这无疑是对特里萨修女一生工作与精神的最精当、最深刻的概括。接着,他详细阐释了特里萨修女精神的具体内涵,那就是对所有的人的尊重和热诚,不分尊卑、贫富、贵贱,即使最孤独的人和最悲惨的人、临死的贫民、被抛弃的麻风病患者、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也同样有尊严,同样需要理解与关爱。“那种被人抛弃,无人需要,无人关怀的感觉是世间最糟糕的疾病。”特里萨修女以博大的爱心,以给予为己任,以奉献为欢乐,帮助最低贱、最贫困的人时,丝毫不带屈尊意味。这正是特里萨修女精神中最可贵的一点,也是她广为世界的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前,她就得到印度总统、世界银行主席、挪威诗人等的广泛赞誉。当今的世界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诺贝尔和平奖的选择正是代表了世界人民期盼和平与平等的美好愿望。

可借鉴的技巧:

1.这篇演讲词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它深刻的思想性。一篇好的演讲词不能只靠辞藻与文采,而必须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与心灵感悟。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始终站在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立场上来评价特里萨修女工作的意义,立意高远,言辞得体。

2.文章还注意运用类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与可信度。

 

追忆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