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三步走”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三步走”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内容提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采取了“三步走”训练法。一、有“模”可仿。教师先要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内容。二、循“练”渐进。先定出训练计划,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列出详细的训练点,然后针对这些训练点专题化训练。三、“秀”出个性。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培尖补差,因材施教。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今后我要做的还很多。 主题词:初中 作文教学 训练法 正文: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是多年来为人们所共识的。目前所用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大纲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作为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文如何教,历来受人关注,特别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文该怎样教,确也让我们第一线的老师感到迷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①要求学生作文,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要求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可在高中招生规模不可能短时间内大幅度扩大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升学压力不可能减轻,我们更必需正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这似乎有与素质教育相背道的嫌疑。其实,应该说,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是素质教育,这与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并不冲突。我近几年一直任教九年级语文,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着,试图使作文教学思路更明晰一些,教得更轻松一些,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快一些。为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我采取了“三步走”训练法,介绍如下。 一、有“模”可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②。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先仿写句子,再仿写片段,最后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教师先要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内容,仅仅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九年级的课程较为紧张,但我还是每周挤出一节课(固定)让学生自主阅读,可以是作文书,可以是名著,也可以是《读者》、《意林》之类的期刊。我发现,这节课深受欢迎,连最调皮的都看得很认真。在临近下课时,我会对学生进行抽问,让他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积累多了,潜移默化,学生们便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模仿。当然,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不能一写人物外貌就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延伸训练来完成。 二、循“练”渐进 只有写,才能真正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方法。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皆可记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不断提高。可是到了九年级,学生的时间实在紧张,我也只能在课堂45分钟这一亩三分地里做文章,当堂训练,使出浑身解数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借鉴某些名家的做法,先定出训练计划,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列出详细的训练点,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等;然后针对这些训练点专题化训练。训练点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五步完成: (1)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训练点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训练点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且效率低下,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 (4)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5)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次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训练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三、“秀”出个性 我们语文教师,每教一届学生都会遇上几个表达能力比较理想的学生,也会遇到几个连自己的作文都读不通的学生。如果不分彼此,一视同仁的进行训练的话,势必造成好学生“泯然众人”,后进生“云雾山中”的结果。 怎样才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培尖补差因材施教,这里就有个掐时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根据作文批改后的学生情况,每周确定2到3人,利用每天搞卫生的那个大课间单独辅导。对那些表达能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多作一些选材角度、思维方向、立意技巧、谋篇方略上的点拨;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多作些审题思路、选材角度、结构入格的指导;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多作一些记叙要素、结构入格的要求,这样逐步向“我手写我心”的境界靠拢。 经过“三步走”训练,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遇到征文比赛也能积极参加了,并且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以上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也比较稚嫩。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要做的还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王平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