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新词语”,包括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和类型(如新造词、旧词新义和外来词等)。学习本节要使学生认识:词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旧词语不断消亡,新词语不断产生,新词语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课本课堂活动

●走进餐馆

这个课堂活动要使学生认识到,越是和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就越容易发生变化。本次活动选择餐馆这个场景去观察、体会生活中词语的变化,特别是新词语的产生。

课堂活动步骤

(1)阅读文段,体会词语变化的状况。要让学生仔细阅读原文,把文段中出现的餐馆用语都找出来。也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更新更流行的用语。比如称呼食客“顾客、先生、女士、大哥、大姐”,称呼服务员“小姐、小妹、服务生、服务员、翠花”,餐馆名称叫“食府、大排档、美食城”等。

(2)举出实例,归纳词语变化的现象。一方面讨论哪些词语只在过去使用,现在已经消失。如“酒幌、堂倌、掌柜、伙计、跑堂的、小二、客官、歇脚”等词语现在就已消失(只在一些影视作品或故意“复古”的餐馆中才可能使用)。另一方面讨论哪些词语在最近若干年中才出现。比如“连锁店、自助餐、料理、领班”等,就是最近十几年出现的词语。

(3)组织讨论,分析词语变化的原因。注意几个要点:一是社会生活的发展。比如“餐吧”这个词,就是指饭馆兼咖啡馆的综合性饮食店这样一种新事物。二是人们思想认识的进步。比如“小二→服务员”就反映了人们对服务行业人员认识观念和情感态度上的转变。三是方言的接触。比如“大排档、快餐店”都是港台词语,后来进入普通话。又如“铁板烧”来自日语。四是旧词产生了新义。比如“酒店”,原来的意义是酒馆,现在多指较大而设备较好的宾馆。

2.2补充课堂活动

●美食博览会

这个课堂活动是从食品名称这个角度,了解汉语是如何吸收外来词的。外来词也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

(1)“菜单”中的外来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外国食品进入中国,跟食品相关的外来词也就跟着进来了。食品中的外来词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先来看几种食品的名称:

●寿司:一种日本餐的点心,来自日语。

●三文鱼(大马哈鱼):来自英语“salmon”。

●朗姆酒(用蔗汁制的糖酒):来自英语“rum”。

●泡芙(奶油松饼):来自英语“puff”。

●天妇罗:一种以鱼、虾、青椒、笋片等蘸面糊油炸而成的日本食品,来自“天麸罗”。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很多与食品有关的外来词。请看下面的“菜单”:

布丁、曲奇、巧克力、沙拉、派、白兰地、苏打、新地、士多啤梨、克力架、芝士、可可、啤酒、沙丁鱼、威化饼、汤力水、比萨饼、汉堡包、果酱、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热狗、炸鸡、铁板烧、刺身……

(2)外国“菜”,中国“吃”

“外来词”就是从外语进入汉语的词。由外语词变成汉语的“外来词”不止有一种办法。下面就来分析一下食品中的外来词是用哪些方法从外语“变”过来的。

A.音译。这类词语是按照原词的声音直接译过来的。如:

●“布丁”:一种用牛奶、鸡蛋、水果等制成的西餐点心,来自英语“pudding”;

●“曲奇”:一种小甜饼,来自英语“cookie”或“cooky”;

●“巧克力”:一种甜食,来自英语“chocolate”;

●“沙拉”:西餐中的一种凉拌菜,来自英语“salad”;

●“派”:一种小馅饼,来自英语“pie”;

●“白兰地”:一种酒,来自英语“brandy”;

●“苏打”:一种汽水,来自英语“soda”;

●“新地(圣代)”:一种顶部加有水果、果仁或果汁的冰淇淋,来自英语“sundae”;

●“士多啤梨(草莓)”:一种水果,来自英语“strawberry”;

●“克力架(饼干)”:一种用面粉加糖、鸡蛋、牛奶等烤成的食品,来自英语“cracker”;

●“芝士(乳酪)”:一种用乳汁做成的半凝固的食品,来自英语“cheese”;

●“可可”:一种制作食品的原料,从植物中加工而来,来自英语“cocoa”。

B.半音译半意译。这类词一部分是音译,另一部分是表示事物类别的成分。如:

●“啤酒”:来自英语“beer”,“啤”是音译,“酒”是标示类别;

●“沙丁鱼”:一种鱼肉食品,来自英语“sardine”;

●“威化饼”:薄脆饼的一种,来自英语“wafer”;

●“汤力水”:一种调酒用的水,来自英语“tonicwater”;

●“比萨饼”:一种西式食品,来自于英语“pizza”;

●“汉堡包”:一种西式快餐食品,来自于德语“hamburger”;

●“果酱”:一种水果加糖、果胶制成的糊状食品,来自于英语“jam”。

C.音译兼意译。这类词声音同原词接近,但又表示出同原词意义相关的内容。如:

●“可口可乐”:一种饮料,来自英语“coca-cola”;

●“百事可乐”:一种饮料,来自英语“pepsi-cola”。

D.仿译。这种词不仅把原词构词成分的意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内部的构成方式。如:

●“热狗”:一种中间夹有熏红肠并配有芥菜、作料等的面包,来自英语“hotdog”;

●“炸鸡”:一种油炸食品,来自英语“friedchicken”。

E.日语借词。这是比较特殊的外来词,直接借用了日文中的汉字书写形式。如:

●“铁板烧”:铁板烤肉,来自日语;

●“刺身”:生鱼片,来自日语。

(3)从食品名称看汉语中的“外来词”

从食品名称中几乎可以找到汉语中外来词的所有类型:音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兼意译、仿译、日语借词。当然,外来的食品名称中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词,就是完全意译的词。意译词是指那些只引入了外语词的意思,而用汉语原有的构词成分和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词语。这类词只借外语词的义,不借外语词的音,因此不属于严格意义的外来词。比如“奶油”(英语是“cream”)、“蛋糕”(英语是“cake”)、“牛排”(英语是“beefsteak”)、“西红柿”(英语是“tomato”)等,就是这种词语。

在上面列举的那些食品中,有的只有一个名称,有的却可能同时有两个或多个名字。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词语有不同的音译形式,或者既有音译形式,又有意译形式。比如“新地”又叫“圣代”,就是两个不同的音译词。又如“克力架”又叫“饼干”,“饼干”则是意译词。再如“芝士”,又翻译作“乳酪”,“乳酪”也是意译词。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食品中外都有,本来不同语言中就有不同的叫法。比如“铁板烧”,中国本来已经有“烧烤”这个名称。又如“草莓”,英语中叫“strawberry”,而香港直接音译为“士多啤梨”,这种说法又影响了普通话(至少这个词已在市场上流通),结果两种名称就同时存在了。“盒饭”这种说法我国早就存在,后来受台湾地区词语的影响,又有了“便当”的说法,后者是来自日语的词。

三、课后练习指导

3.1“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新词语是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词语就像社会生活的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参考答案:“反馈”:泛指信息、消息、反映等返回。“热点”:一是喻指国际上爆发武装冲突或矛盾激烈的地区,系英文“hotspot”的意译;二是喻指在一定时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或议论的问题。“超前意识”:对某种发展趋势具有走在时代之前进行思考的意识。“传媒”:传播媒介,即向大众传播信息的手段和形式,特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工具。“撞车”:喻指双方或数方搞的科研课题、文艺节目等由于信息不灵或计划不周而出现彼此任务重复或抵触的现象。以上这些词都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点。“高速公路”: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这个词反映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以后,继续在博士后流动站深造、研究的学者。这个词反映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互联网”:由若干的电子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是英文“internet”的意译。“人工智能”:利用电脑模拟人脑智力活动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之一。这些词语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前卫”:本为军事、体育术语,指走在队伍前面的卫队或在球类比赛中担当助攻与助守的队员;现多指超前、时髦。这个词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思维的解放。“包装”:比喻对人或事物做修饰和美化。这个词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社会日益商业化。“松绑”:多比喻解除某种束缚,放宽某种限制。这个词反映了党和政府实行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等新政策后,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以上释义参考亢世勇、刘海润主编《新词语大辞典(1978—2002)》,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外来词类型的掌握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当地较大的商场收集品牌名称,然后完成此题。参考答案:比如音译的有:“麦当劳(Macdonald’s)、雅虎(Yahoo)、西门子(Siemens)、尼康(Nikon)”等。半音译半意译的有:“皇家马德里(RealMadrid)、金利来(Goldlion)、星巴克(Starbucks)、联合利华(Uniliver)”等。音译兼意译的有:“高露洁(Colgate)、奔驰(Benz)、奔腾(Pentium)、波音(Boeing)”等。仿译的有:“微软(Microsoft)、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等。此外还有意译的:“雀巢(Nestle)、空中客车(Airbus)”等(注意意译词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外来词)。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注意外来词使用的规范。词语借用本来是一件普遍又有益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外来词随处可见。但是使用外来词必须符合规范,不能随便乱用,更不能把外语词直接当成“外来词”来用。像《围城》中的这位张先生,故意炫耀几个外语单词,说话时中英文混杂,让人头晕目眩,听起来很不舒服。钱钟书先生写这段文字,正是讽刺张先生这种“食洋不化”的人和社会上这种语言“杂交”的现象。

3.2补充练习题目

一、请找出下面这段文字中的新词语。再模仿这段话,选择一个当今的热点问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使用尽可能多的新词语。

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特别快,所以我们要想不落后于时代,就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另一方面,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国家为了适应人民生活的新要求,与世界经济接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抓大放小”给企业松绑,“多劳多得”直接让工作成果与劳动收入挂钩,还一直在狠抓菜篮子工程,关心人民的切身利益。

二、现在校园里常常有人爱说一些“生造词”或“流行语”。请把这些词语找出来,讨论:这样的词语是怎么形成的?使用这样的词语好不好?

三、词语借用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汉语中就存在着大量的从其他民族借来的“外来词”,有些外来词最后甚至战胜了汉语自己的词,“站(车站的‘站’)”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请你查一查,看看“站”到底是怎么回事,找找看汉语中还有没有类似的词。

四、你认为下面词语哪些是新词语,哪些是生造词。

追捧 热销 持平 滥肆 爆满 迷你 沸辣

五、查一查新词语词典,解释下面的新词语。

纳米科学 软着陆 跳水 核心家庭

音乐电视 转基因 绿色产品 保税区

六、说说下面这些外来词都是怎么翻译过来的。

厄尔尼诺(一种自然现象) 霓虹灯 克隆 乌托邦

酒吧 托福 新西兰 香波 高尔夫球 拷贝 咖啡

3.3补充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新词语概念的理解。新词语举例:信息爆炸、知识老化、充电、接轨、松绑、挂钩、菜篮子工程、禽流感,等等。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分清新词语和流行语、生造词之间的区别。参考答案:比如“巨酷、呕像(解释为“令人呕吐的对象”)、酱紫(是“这样子”的谐音)、粉丝(是英语“fans”的音译)、晕菜、K歌、偶(我)”等。这些词都是当今校园的“流行语”。新词语和流行语不是一回事儿。流行语是在某一特定时期被某一范围的人们普遍而频繁使用的、具有时效性和阶段性的一些词语。不是所有的新词语都是流行语,因为新词语不一定被频繁使用。同样,也不是所有的流行语都是新词语。所谓流行,不是就词产生的早晚而言,而是就词在一定时期被使用的频率而言。像上面提到的那些流行语都是生造词,不是新词语,既不符合汉语原有的构词规律,表意也不清晰,从语言规范的角度来说,不应该提倡使用。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词语借用的大致过程。参考答案:“车站”汉语原来叫“驿”,南宋时汉语从蒙语中借用“站”。后来元蒙政权建立后,“站”就取代了“驿”。元朝灭亡后明朝皇帝曾通令“改站为驿”,但是老百姓口语里一直用“站”,最终政府的命令也没有阻止“站”的通行。现代汉语中“站”已成了基本词汇,可以构成“车站、站台、广播站、水电站、接待站、气象站”等许多词语。其他例子略。

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新词语的使用规范。不是所有新出现的词语都是新词语,一定要区分开新词语和生造词,欢迎新词语,但也要反对生造词。一般来说,符合以下三个标准的就是新词语:(1)符合汉语原有的构词规律。(2)词语本身表意清晰。(3)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使用广泛。这三条也可以看作新词语和生造词的主要区分标准。当然,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查阅权威的新词语词典。参考答案:“滥肆、沸辣”应属生造词,其他则是新词语。

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查词典加深对新词语的认识。参考答案:“纳米科学”:在纳米尺度(0.1-100纳米)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征的科学,包括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原子/分子操纵和表征学、纳米制造学等。其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纳米科学的发展有可能从根本上重构在制造、药物、运输、计算、国防、能源生产、环境管理等方面现有的技术,导致人们对物质世界全新的理解和控制。“软着陆”:原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利用一定装置减速后,以很低的速度不受损坏地降落到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新义比喻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种变化状态,即采取一定措施,使经济等重大问题和缓、平稳地得到解决。如国民经济出现过热状态时,政府采取调控手段,使之平稳地过渡到正常状态。“跳水”:比喻股票、国债等的价格暴跌。“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音乐电视”:由电视台或其他机构制作的有艺术画面、有演唱(或演奏)、有伴奏,在电视等媒体上播放的音乐。“转基因”: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将来源于其他生物的基因转送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特征。“绿色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率最低,同时具有先进的技术性和良好的经济性的产品。特指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的纯天然产品和天然植物制成的产品。“保税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海港、国际机场或其他口岸设立的、允许外国货物暂缓征缴关税和其他国内税,可储存、加工和制造,并可复出口的特定区域。(以上释义根据《新华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外来词类型的理解。参考答案:音译词: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INino”)、克隆(英语“clone”)、拷贝(英语“copy”)、咖啡(英语“coffee”)。半音译半意译词:霓虹灯(英语“neonlamp”)、酒吧(英语“bar”)、新西兰(英语“NewZealand”)、高尔夫球(英语“golf”)。音译兼意译词:乌托邦(英语“Utopia”)、托福(英语“TOEFL”)、香波(英语“shampoo”)。

四、专题知识扩展

4.1新词语

一、新词语的定义

词汇同语音、语法比较起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加直接。因此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都会很快反映到词汇中,这也就使得一些旧词语逐渐消失,而很多新词语又不断在交际场合和传播媒体中出现,变化更替的速度是惊人的。比如汉语在40年前使用频率曾经很高的一些词语像“插队、工宣队、红卫兵、斗私批修、粮票”等,现在的青年一代已经几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而据抽样调查统计目前最热门的一些词语,如“下海、上网、电脑、大款、回扣、跳槽、手机、短信、数码、下载、漫游、轻轨”等,都是近几年才产生的。国内最具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正式出版后,仅几年就因为新出现的词语太多而不得不推出“补编本”、“增补本”。2003年商务印书馆还专门出版了《新华新词语词典》,其中还收录了“蓝牙、黑客、上网、脑死亡、老年公寓、绿色奥运”这样一些新词语。2005年出版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更是收录了“愿景、体认、问责、苏丹红、禽流感、和谐社会”等刚出现仅仅几个月的新词语。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词语,或者说什么时候产生的词语,才算是新词语呢?“新”与“旧”只能相对而言,因此所谓新词语必然随着时间的推延而不断变化其范围,不同时期都会有那个时期的新词语,而且某个时期的新词语也不可能永远是新词语。举例说,我国宋代以前不存在“桌子、椅子”这样的东西,所以宋代产生的“桌、椅”两个词在当时肯定要算作是“新”词语,但这两个词在今天已经肯定不是新词语了。再比如“苏区、土改、互助组、供给制、人民公社、样板戏、斗私批修”等,现在当然已不是新词甚至已经不用了,但在过去的某个时期却也毫无疑问是新词语。

至于如何界定“新词语”的“存活时限”,目前意见不很一致。但多数学者认为,一个词语从产生到被人熟悉成为通用词语的过程一般需要20年左右,因此处在这个过程中的词语,或者说产生不足20年的词语,就都可以算是新词语。这样算起来,现在(比如本书出版时的2005年)所说的“新词语”,应该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产生的词语,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词语。再往前的词语,就不是新词语了。反过来说,超过这个时限的词语,比如在若干年以后,现在说的这批新词语也就不再是新词语了。不过那时肯定会有一批更“新”的新词语。

 

追忆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