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二、诗歌的平仄格式 (1)绝句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常见格式。 A.仄起仄收。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二、四句押韵。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例如: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起平收。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一、二、四句押韵。例如: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苏台览古(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起仄收。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二、四句押韵。例如: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唐•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一、二、四句押韵。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例如: 听鼓(唐•李商隐)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常见格式。 A.仄起仄收。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对仗。例如: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起平收。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对仗。例如: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起仄收。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对仗。例如: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对仗。例如: 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2 节内容参考王力《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等著作有关内容) 五、参考文献链接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故言语者,文章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宫,徐呼中徵。夫商徵响高,宫羽声下,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肉相准,皎然可分。今操琴不调,必知改张,摘文乖张,而不识所调;响在彼弦,乃得克谐,声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良由内听难为聪也。故外听之易,絃以手定;内听之难,声与心纷,可以数求,难以辞逐。 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沈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糺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则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故余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属笔易巧,选和至难;缀文难精,而作韵甚易。虽纤意曲变,非可缕言,然振其大纲,不出兹论。 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回取均,颇似调瑟。瑟资移柱,故有时而乖贰;籥含定管,故无往而不壹。陈思潘岳,吹籥之调也;陆机左思,瑟柱之和也。概举而推,可以类见。 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楚辞辞楚,故讹韵实繁。及张华论韵,谓士衡多楚,文赋亦称知楚不易,可谓衔灵均之声余,失黄钟之正响也。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圜;讹音之作,甚于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练才洞鉴,剖字钻响,识疏阔略,随音所遇,若长风之过籁,南郭之吹竽耳。古之佩玉,左宫右徵,以节其步,声不失序,音以律文,其可忘哉? 赞曰:标情务远,比音则近。吹律胸臆,调钟唇吻。声得盐梅,响滑榆槿。割弃支离,宫商难隐。 ●朱光潜《诗论》(三联书店,1984年) 我以为诗的要素有三种:就骨子里说,它要表现一种情趣;就表面说,它有意象,有声音。我们可以说,诗以情趣为主,情趣见于声音,寓于意象。” 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的表现,读诗如果只懂语文意义而不讲求声音节奏,对于诗就多少是门外汉。就音说,它有一种整齐的格律,声与韵组成一种和谐的音乐,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如果细加玩索,这音乐也很适合于诗所要表现的情调。就义说,它写出一些具体事物的意象……这里的许多意象都朝着一个总效果生发,它们融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境界,可以看成一幅画或一幕戏。 新诗的格律主要须从民族诗歌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而所建立成的应该是崭新的更适于现代生活和现代语言的形式。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头两句用韵而后面忽然不用韵,有人以为它是中国惟一的无韵诗,其实与其说它是无韵诗不如说它后半每句一换韵。这种没有定准的音节恰能描写鱼戏时飘忽不定的情趣。 理想的诗歌朗诵,正如理想的诗歌一样,必须求得语言的自然节奏与音律的形式节奏的谐和统一,这就是既能表情,又有音乐美。理想的诗应能调和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冲突,意义的停顿应与声音的停顿一致。 ●启功(《汉语现象论丛》,中华书局,1997年。有删节) 骈文的骈,是指字句对偶整齐而言;韵文的韵,是指押韵而言。骈文不一定都有韵,韵文也不一定都是骈体。还有从句中字数角度而言的,像有许多骈体文(包括有韵和无韵的),多用四言句和六言句(当然不是一律的、绝对的),所以凡属这类的文章,又被统称为“四六”,这可算广义的;宋人习惯指一些制造、笺启中的骈偶作品为“四六”,则可算是狭义的。 先谈无韵骈文中的平仄声律问题。按骈体文章中,除赋类有“律赋”的名称外,其他文体并没有什么律与非律的界限(律赋的条件,除声调的标准外,还有韵字的限制)。但从文中声调来看,也未尝没有较精和较粗的差别。如果把那些较精的借称为律调,那些较粗的便可借称为古调。较精的:句中平节仄节间隔匀称的各组(所谓组是指一联或一段)句脚平仄排列也合乎抑扬规律(当然一些声调较精的文章,也并非绝无较粗的句或组,这像律诗之有拗句或拗联);较粗的:句中平节仄节可以间隔不太匀,句脚平仄排列也不一定密切地依照抑扬次序,只是句与句之间或组与组之间大致达到由抑归扬或由扬归抑而已。 骈文无论有韵与否,句中字数的限制都比诗歌为宽。各种字数的句式都会受到采用,但大部分的骈文中大部分的句式,是以四言、六言居多的。 声调精致的“四六”骈文,每句中的平仄规格和句与句之间的排列关系,也各有它的基本法则。大致是:一句中的平节仄节交替,也就是主要用四言、六言的合律句式。句与句之间的排列关系,是以联为基本单位。每半联(半联或称一扇)有一句的,有两句的,也有较多句的。半联一句的,上下句平节仄节相反。举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例子,如: 时平维平九仄月仄,(两节,平仄)序属仄仄三秋平平。(两节,仄平) 落霞仄平与(仄)孤鹜平仄齐飞平平,(三节,平仄平)秋水平仄共(仄)长天平平一色仄仄。(三节,仄平仄) 无韵骈文的全篇句脚平仄,也有一种规律,它们多是甲乙乙甲甲乙乙甲……反复进行的。例如: 豫章故郡仄,洪都新府仄。星分翼轸仄,地接衡庐平。襟三江而带五湖平,控蛮荆而引瓯越仄。 物华天宝仄,龙光射牛斗之墟平;人杰地灵平,徐孺下陈蕃之榻仄。…… 无韵骈文的技巧,无论是句中各节的平仄交替,或上下句句脚的反复抑扬,以至字面的排比对偶,明清时代的“八股文”中都曾采用。而八股文中常有半联(八股文一篇四“比”,即是四联。一比二“股”,一股即是半联)十几句甚至更多句的。 有些长楹联也是这类手法,用各种长短句子拼成,每句的句脚也常是仄顶仄,平顶平。 韵文(并包括诗、词、曲)的押韵法则,有两个方面:一是韵句的位置,一是韵部的多少。 韵句的位置,是指篇中押韵的句子各在第几句处。这不外三种情况:一,连续的,即每句押韵;二,间隔的,即隔句押韵、隔组押韵和分组换韵等;三,混合的,即将以上两种形式部分地结合使用。 韵部多少,是指篇中共有几个韵部,这不外两种情况:一,单韵的,即全篇用一个韵部;二,多韵的,即全篇用不止一个韵部,在篇中换韵。 以上两个方面、五种形式,相互错综,变化便很复杂。式例繁多,不再一一列举。 ●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中华书局,2005年)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花样却不多。总的情况大致是这样: 一、用平水韵,隔句押,几乎都用平声韵。 二、一首诗,韵字限定用同一韵的,邻近的韵,如东、冬,江、阳,等等,也不得通用,否则算出韵(也称落韵);只有第一句可以通融,偶尔用邻韵。 三、双数句尾字必入韵;单数句尾字不入韵,只有第一句可以灵活:五言以不入韵为常,七言以入韵为常。 四、押平声韵,除第一句入韵的以外,单数句尾字必用仄声,与平声韵字对称。 五、一首诗的韵字:五绝通常用两个,少数用三个,七绝通常用三个,少数用两个;五律通常用四个,少数用五个,七律通常用五个,少数用四个。韵字不许重复(连续用同一字名独木桥体,不足为训),除非意义不同。 六、两句称为一韵,如用五个韵字的律诗,仍然称为四韵。 七、单数句和其下的双数句合为一联,单数句称为出句,双数句称为对句(尾字入韵)。 八、绝句两联,称为首联、尾联,或第一联、第二联;律诗四联,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或第一联、第二联、第三联、第四联。 九、上下联都要求平仄相对(容许小的变通)。有的联还要求或可以意义相对(对偶),情况复杂,留到后面专题谈。 作近体诗选韵,先要知道平水韵平声韵的情况。下面是《佩文诗韵》平声韵的排列以及各韵包括的字数:上平声。一东:东、同、铜、桐等174字;二冬:冬、农、宗、钟等120字;三江:江、杠、矼、等51字;四支:支、枝、移、为等464字;五微:微、薇、晖、辉等72字;六鱼:鱼、渔、初、书等123字;七虞:虞、愚、娱、隅等305字;八齐:齐、蛴、脐、黎等133字;九佳:佳、街、鞋、牌等55字;十灰:灰、恢、魁、隈等111字;十一真:真、因、茵、辛等171字;十二文:文、闻、纹、蚊等97字;十三元:元、原、源、鼋等161字;十四寒:寒、韩、翰、丹等123字;十五删:删、潸、关、癏等64字。下平声。一先:先、前、千、阡等235字;二萧:萧、箫、挑、貂等183字;三肴:肴、巢、交、郊等107字;四豪:豪、毫、操、绦等110字;五歌:歌、多、罗、河等115字;六麻:麻、花、霞、家等167字;七阳:阳、杨、扬、香等270字;八庚:庚、更、羹、秔等190字;九青:青、经、泾、形等90字;十蒸:蒸、烝、承、丞等114字;十一尤:尤、邮、优、忧等247字;十二侵:侵、寻、浔、林等70字;十三覃:覃、潭、谭、等96字;十四盐:盐、檐、廉、帘等86字;十五咸:咸、、函、缄等41字。各韵包括的字,数量有多少的分别,意义有常用不常用的分别,两种分别相加,就必致对作诗选韵有或大或小的影响。 以包括字数多少、意义常用与否为标准,或说以便于用、不便于用为标准,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把平声韵三十种分为四类: 一、宽韵——包括四支、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一东、十一真、七虞共八韵,作诗用这些韵,有较多的韵字可用。 二、中韵——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鱼、二萧、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齐、五歌、六麻、四豪共十一韵,作诗用这些韵,有次多的韵字可用。 三、窄韵——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共七韵,作诗用这些韵,有较少的韵字可用。 四、险韵——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共四韵,作诗用这些韵,有更少的字可用。 显然,泛泛说,有诗的情意,想用近体诗的形式表达,选韵,用宽韵比较容易,因为有较多的字供周转;其反面的险韵,可用的字不多,周转就难了。 但这是“泛泛说”;作诗选韵,还要考虑其他条件,计有下列这些。 一种,来于声音与情调有关系。如七阳与五微相比,七阳显得豪放开朗,五微显得委婉沉郁,如果情意恰好是委婉沉郁的,那就宜于选用窄韵的五微而不用宽韵的七阳。 另一种,有些字,如六麻的家、花、斜,五微的衣、归、飞,十二文的云、裙、君,十五删的山、关、还,像是与诗的情意有较密切的关系,作诗常常要用,也好用,因而选韵,虽然不是宽韵,也有相当多的被选用的机会。 再一种,是情意限定了用某词语,而某词语又恰好宜于用在双数句的末尾,这就等于选韵之前已经限定了韵字,也就限定了韵,因而就不再有选择的自由。可以凭推想或假设,举两个例。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五律,第四句“空忆谢将军”是警句,很可能是先得的;如果是这样,那“军”就限定了必须押十二文韵,所以其馀三个韵字用了云、闻和纷。又如杜甫《蜀相》七律,末句“长使英雄泪满襟”是警句,很可能是先得的;如果是这样,那“襟”字就限定了必须押十二侵韵,所以其馀四个韵字用了寻、森、音和心。 还有一种,或说两种,是别人限定了用某韵,自己也就不再有选韵的自由。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试帖诗(五言六韵或五言八韵),如诗题是“赋得青云羡鸟飞,得青字”,这就限定了用九青韵,而且其中一个韵字要是“青”。(几个人聚会,分韵作诗,也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作和诗(次韵或步韵),比如原作是七律,五个韵字依次是门、村、痕、魂和存,这就不只限定了要用十三元韵,而且限定了要同样用那五个韵字,连次序也不许变。此外,联句,写第一个双数句的,尾字用了哪一个字,也就限定了用哪一个韵。 此外,有的人作诗,有时还故意用险韵僻字,如三江的、降、泷、腔之类,以显示自己在高难动作中能够应付裕如。这不是作诗的正路,以避免为是。 追忆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