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  能力目标: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教    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    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园记》,作者笔下的桃花园,成了许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无独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国的诗人梭罗写了一本题为《瓦尔登湖》的散文随笔,里面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现在,就让我们走出烦嚣的都市,跟随着梭罗走进瓦尔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的作家、诗人、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1845年,28岁的他单身只影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过了两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瓦尔登湖》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1845年7月4日,也就是约翰•富兰克林爵士(英国著名的北极探险家)带领“阴阳界”号(Erebus)和“恐怖”号(Terror)从伦敦启程,探索穿过北极直达美洲的航线一个半月以后,梭罗离开了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的家,前往瓦尔登湖,并在湖畔的树林中住了下来,开始了隐居的生活。 

    当时梭罗不到28岁,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教师。那段教书生活称不上如意,但却锻炼了他细致入微的观察技巧。他没多少钱,却有很多朋友,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人当数亦师亦友的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瓦尔登湖附近是爱默生拥有的私人土地,梭罗在这里用二手木材建起一座约14平方米的湖边小屋,开始了他在湖畔林中的生活。 

    梭罗在湖边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独立生活、也可以说是原始DIY(Do It Yourself的简写,意为凡事皆可自己动手的生活态度)的实验: 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真正必不可少的。他写道:“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始的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有许多收获。” 

    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第一年,梭罗开垦了一公顷的广阔土地,种土豆、玉米、豌豆还有萝卜,种的最多的还是豆子,吃不掉的就拿去卖。与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单调生活相反,梭罗常常进城,也经常邀请朋友到他的小屋中参观做客,他甚至还举办过一次大型野餐会以倡导废奴运动。但大多数时候他都伏案读书,笔耕不辍。基于他两周半的卡塔丁山(缅因州最高峰)之行以及他在隐居之前拒交人头税而被捕的经历,梭罗写了两篇文章:《卡塔丁山》和《论公民的不服从》。他还写下了《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一书。 

《瓦尔登湖》随后出版,这本书记录了梭罗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生活,是美国所有必读书籍推荐名录上不可缺少的经典书目。但是在现今这个充斥着手机、网络和电子游戏的时代,人们不禁质疑:梭罗的独立生活实践对现代人有什么样的意义? 

(三)《瓦尔登湖》中的深层含义及对现代人的启示

《瓦尔登湖》的精髓是追求个人自由和自我解放,这是任何自由的起点 。

  梭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批评家,他的目的是揭露时代的弊端。指出人们自己正将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会导致生命的衰落。相对来讲,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较之现代更加幸福和充实

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 更充实地地享受人生。而事实上是,人们终日惶惶不安,迷失在自己所创造的 种种需求之中——而这种需求则是原本不需要的。梭罗认为,有一种人往往 陷入生活的误区,这种人认为人生似乎就是追求物质文明。所以,这种人便奋不顾身地挣钱,忘乎所以地花钱,最终陷入物质享受的可怕罗网之中而不能自拔。

思考题:谈谈你读瓦尔登湖的感受?

 

李琴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