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北师大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找出作者所列的观点,并分析其最主要的观点。

能力目标:品味、感悟,探寻文章的主旨。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热爱祖国文化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同知识目标

教学难点:品味、感悟,探寻文章的主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题目解说

 “中国山水游记”是指中国山水游记散文,“感性”是指敏锐的感官经验。本文文题就是谈中国山水游记散文在“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方面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很多读者知道他,是因为他那首《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为“乡愁诗人”。

  三、背景介绍(略)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解决生字词

  2.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说了哪些观点?

 (2)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说了“中国山水游记应该富有感性”、游记要有动感,游记要有悬念、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每况愈下等观点。最主要的观点是“中国山水游记应该富有感性”。

五、理解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列举宋、元、明、清各代山水游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段,证明了作者的中国山水游记必须有感性这一观点。

六、总结全文

七、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作者拘泥于字句,不足以证明其观点;有人则认为正是这样的细读分析令人信服,你认为呢?请具体谈谈。

八、作业:

课文练习第二题

           黄山记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2.领略本文华美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教学重点

1.从不同角度展示黄山“奇”“美”“险”“峻”。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了解形散神凝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赏析法 对比分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黄山图片引入对黄山的介绍:

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感知全文

1.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

2.参照阅读提示,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黄山的概况;

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

第三部分:记叙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

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四、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3.找出这一部分写出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

明确:

1.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2.“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

3.填“奇”字。从“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等词语可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内容。

二、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3.这一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4.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明确:

1.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更有魅力。

2.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4.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景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景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

三、学习第三部分。

讨论: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

(1)对比: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

(2)详略处理得当,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

(3)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四、学习第四部分

(一)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 “奇”在何处?

明确: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本文描写日出壮观时怎样抓住光影的千变万化进行生动描述的?与其他有关的日出景观描写相比有什么特点?(对照练习四)

(1)《黄山记》中日出的描写突出光影的千变万化。描绘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语势激越奔放,气势磅礴。

(2)徐霞客写日出侧重着笔于云海,借云海来衬托日出的美景。抓住光、色的变化,写日出的经过,简洁生动。

(3)海涅的描写既着笔于云海,又重主观感受,衬托日出美景。

五、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写黄山,抓住了它的( )和( )特点来进行,文章二、三部分展开了( )和( ),第四部分浓墨重彩于( )。

二、《黄山记》是一篇构思谋篇自出机杼的美文,其结构是: A、按照游踪顺序,移步换景,娓娓道来。

 B、先总写黄山概貌,再分述登山简史、黄山景物。

 C、黄山概貌----攀登简史----几种景物。

三《黄山记》的主题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描述黄山不同于其它名山的独特的美。

B、描绘黄山美景,唤起读者更加热爱我们的时代和壮丽山河的激情。

C、抒发作者赞美黄山、赞美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1、  搜集黄山更多的资料。

2、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

  三 峡

                    郦道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2.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叶子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