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教学目的: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朴实、典雅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授课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北京胡同的图片使学生感性认识北京胡同的特点,更深刻

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六、教学过程

(一)上课前播放歌曲《北京胡同》(有背景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语

同学们,说起巷子,我们并不陌生,而且应该比较熟悉了,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往来于巷子之中的经验是有的,但对于巷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不大注意。有一位作家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北京的巷子也就是胡同,发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我们将一节课完成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有没有信心?(多媒体展示北京胡同照片)

(三)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朴实、典雅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剧作家。其有“短篇圣手”之称,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等,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五)解题

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

明确:

<1>胡同:小弄(lòng)堂、小巷子    (点出了写作对象)

<2>文化: 文化,是个复合的整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它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多媒体展示)

《胡同文化》通过是北京胡同的特点反映北京市民的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这

也是北京的市民文化。

(六)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胡同文化的内涵,品味文章语言。

1.(多媒体展示胡同照片)先让我们看看北京的胡同是什么样子的,大家能否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一下。(狭窄  破败)

2.我们的汪曾祺先生又是如何介绍胡同的,汪先生笔下的北京胡同具有怎样的特点?快速阅读课文(1—4段),划出表现胡同特点的关键词句,概括胡同的特点。(运用跳读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即可)

请同学来给大家说说北京胡同具有怎样的特点,让另外同学补充,然后明确。

板书:              胡同文化(汪曾祺)

        胡同特点

方位正

取名俗

数量多

环境静

请问同学们是如何找到这些特点的?

总结筛选概括信息方法:

板书:

①化繁为简,抓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

②对若干事物从高一层次说明其共同点。

3.文章的题目是《胡同文化》,为什么作者要用1—4段来写胡同的特点呢,是否和文题偏离?

齐读第1段首尾两句和第5段。

明确: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指的是胡同文化。

第5段  过渡段

4.了解胡同,对胡同文化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接着就是对胡同文化有理性的认识,所以接下来就是分析胡同文化的特点。

由学生根据上面总结筛选概括信息方法找出关键词句,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主要分析第6段至12段。

(1)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们,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它的精义是什么呢?

封闭    忍

(2)请问,胡同里的居民他们的居住心态是怎样的?

安土重(zhòng)迁

(3)同学们,胡同里的居民他们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呢?

独门独院,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

(4)请问,北京人的生活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易于满足,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

哪些句子体现出这一生活态度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熬白菜,嘿!”

——一个“嘿”字,极其传神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胡同“封闭”→文化“保守”→心态“满足”→作者“赞赏”。

(5)请找出,北京人的政治态度?

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6)北京人有这样的政治态度,那他们又是如何处世的呢?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哪些句子体现出这一处世哲学的?请分析品味作者的情感。

《八月骄阳》(略)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最后“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内涵丰富。作者对这种态度是赞赏还是否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胡同“封闭”→文化“保守”→心态“忍耐”→作者“赞赏”或“否定”。

板书:                胡同文化(汪曾祺)

        胡同特点          市民特点               文化内涵

方位正         安土重迁(居住心态)

取名俗         独门独院(人际关系)      封闭(民族心理)

数量多         易于满足(生活态度)

环境静         不管闲事(政治态度)      忍 (民族性格)

                        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多媒体展示一组胡同、四合院的图片,突出并让学生感知胡同“封闭”的特点,让学生更易理解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作者用“封闭”和“忍”来概括北京“文化形态” 的内涵。两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封闭”造就了“忍”,而“忍”更加固了“封闭”。居住方式与城市文化形态是有紧密联系的,胡同、四合院对北京市民文化性格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同学们,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北京胡同市民这种“忍”的特征的呢?(从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儒家思想和北京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来考虑)

明确:北京是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千百年来北京市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身处皇城根下、生活在天子脚下的百姓只能安分守已,逆来顺受,忍耐屈从,长期以来就造就了他们“忍”的特性,这也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5.以上谈了北京胡同的特点以及胡同文化的内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衰落。

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概括现在胡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态度。

(多媒体展示图片)

(1)随着北京市市政建设的发展,北京的胡同走向衰败、没落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小结:语言朴实通俗,准确易懂又优美典雅)

(2)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态度

留念、伤感、怀旧(感性)

无可奈何、没落的必然(理性)

6.作者为何有这种感情?(多媒体补充作者的背景介绍)

作者虽然是外地人,但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北京人是有感情的。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于是他对胡同百姓的易于满足的心态、胡同文化中的某些方面是理解的。因此当看到胡同没落、胡同文化衰退时,表现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但作者对胡同百姓的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处事态度和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的心态是持否定态度的,“北京人,真有你的!”作者以调侃的意味含蓄的批判了北京人“忍”的心态等胡同文化中的消极方面。作者也看到,这种保守封闭的文化在如今这种信息社会中迟早有消失的一天,而作者本身也是一个豁达的人,所以他对胡同文化的消亡虽然无可奈何但还是理解接受的,所以最终含着复杂的感情说:“再见吧,胡同。”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多媒体打出现代北京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让学生体会到北京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

(七)拓展探究

1.作者所叙述的胡同文化,不仅表现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反映了我们民族某些共同的心态。对这样的文化形态,你怎么看?比如“易于满足”,有人说知足常乐,有人说不满足才有追求,你怎么看?

2.课后思考:我们现在的建筑有哪些特征?从中体现了现代人怎样的文化心态?

(提示:现代人装防盗门、封闭阳台体现了现代人缺乏安全感的心态;对绿化面积的要求体现了现代人因远离自然而想亲近自然的心态;对运动场地的要求体现了崇尚健康的心态等等。)

 

姚昕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