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实的作文(本站论坛专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李海林

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虚假的作文。

我在这里说的虚假的作文,不是指说假话的作文。“说真话”与“真实的作文”不是一个概念。现在很多老师教作文时强调说真话,往往是从伦理上说的,它的主题是“诚信”。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好作文必须说真话,但说真话的不一定就是好作文。这一点,已经被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所证明。

什么叫虚假的作文呢?我想从我们为什么要写文章说起。

古往今来,人为什么要写文章呢?写文章是一种高强度的表达活动,非有某种需要人一般是不会动笔来写文章的。写文章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活动,非有某种条件也是写不出来的。文章写出来是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的,这个物质成果是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某种作用的。只有满足了这一点,人们才会来写文章。这是关于写文章的基本规律,凡是写文章的人都有体会的。

可是到了我们的中小学作文里,人们对这样的“基本规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学生们为什么要写作文——老师要我写的,这是作业。写文章有许多条件,查资料,搞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必要的情况下要亲身体验——在教室里,45分钟,这些都根本不可能。文章写出来做什么用呢?——没有什么用,写完了交老师,老师给个分,完了。

有个老师曾给我讲过他遇到的一件事。他班上有个学生,作文比较差,尤其是不喜欢作文,每次作文都是挨批的。但有一次作为班主任,他截获了这位男同学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情书。这位老师说:我读了几句,大吃一惊,话儿写得很好嘛。读完全信,差不多两千字,不但文从字顺,而且层次、意境、表达的分寸、情感的抒发、景物的点缀性描写、结尾的意味深长,都十分周到,十分得体,十分到位,而且情真意切,打动人心,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当时很怀疑这是抄的。但所写的事,所写的人,都是班上的,不可能是抄的。这位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同学,怎么写情书却能写得这么好呢?既然有这么好的文字功夫,那平时的作文怎么那么糟呢?

我帮这位老师做了如下分析:

第一,这位同学,在这次写作中有强烈的写作动机。他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情,他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这次写作实际上是他的一个“生活故事”,一个“生活事件”。他在写这封情书的时候,也许想都没有想这是“写文章”,而只是感觉到这是自己的一次情感生活,与自己的整个生活是融为一体的。他要用“写”这种方式来过自己的情感生活,要用“写”这种方式来向对方“示爱”。——用写作学的术语来说,这叫作有一个“真实的言语任务”。

第二,这次写作有着十分真实的背景。首先是有一个真实的对象:他爱恋着的那个人(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无时无刻不真实打动自己的人)。其次是有一个真实的情境:他们曾有过的接触和关系(虽然也许是很一般,很正常,但都是如此动人)。第三是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体验:写之前、写之中、写之后都在体验着(肯定是沉醉其中,否则就不会有写情书的冲动。高中生写情书是要冒风险的)。这些背景性因素,激荡着他,使他笔下有着源源不断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这些背景性因素都是具体的,每一点都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它们都有着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有的回忆和感觉。因此,情书写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处理文章(情书)的各个方面:措辞、分层、渲染、选择内容、确定语气等等。——用写作的术语来说,这叫做有一个“真实的言语环境”。

第三,文章(情书)写成了,它有一个真实的读者来读它,这个读者来读它的时候是会有“反应”的,这个“反应”不是看它的主题是什么,结构如何,语言是不是通顺,这个读者不会想这些,她的“反应”是:是不是会感动。感动了,也许就会接受,至少不会斥责我,没有被感动,可能很麻烦:告老师;告家长;扔到垃圾筒里;不客气地掷回给自己。都有可能。因此,写作者他在写的时候是期待着某种结果的。——用写作学的术语来讲,这里有一个“真实的语言成果”。

这就是我所讲的“真实的作文”的含义: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这三项中有一项缺席,都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好文章。这是写作的“大道”,也是写作的“常规”,中外古今无不如此。可是,我们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偏偏把它忘记了:根本不需要写作却偏要你写;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语境,你让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出来了什么用都没有,那我只能应付应付了事。

真实的作文,不是指写的内容的真实性,而是指“写作”这个行为的真实性。真实的写作行为是什么呢?就是生活。这就是“写作生活化”这一理念的真谛!

么时候,作文不再是作业而是一次真实的语言交流;什么时候,作文不是生活的模拟而是真实的生活;什么时候,作文不再是交给老师来评判而是交给大家来欣赏——那个时候,作文教学这个“痛苦的难题”就算是解决了。

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是人的一种行为,是人的一种自然需求。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这就需要与人联系和交流,写作正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自己沟通他人维系社会的一种手段。人们在生活中记忆需要储存和呈现,情感需要抒发和宣泄,信息需要传播和交流,思想需要表达和沟通。这些都需要通过写作来实现。写作的本质功能是应用,应用于人的需求和生活中的这些需要。

写作的成果是文章,文章的价值是读者的参与。为此,我们说写作实际是应用于读者,记忆的储存目的是为了自己(自我读者)和读者能长期保持;情感的抒发和宣泄需要赢得读者的共鸣和理解;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需要读者的接受和互动;思想表达和沟通需要读者的认可和对话。作者写作实际就是呼求与读者的合作。作者的文章被读者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作者和读者合作、对话、交流的过程。

因此,我们认为写作教学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与读者对话和交流。写作教学应该树立读者意识,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______________

我认为广义的所谓“读者意识”是:“读者的欣赏愿望、阅读趣味和评价对写作主体表达和发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倡导的“读者意识”是: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让学生以假想的读者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2002年第6期<中学语文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

在写作教学中倡导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作品的价值只有读者的参与才能得以体现,只有读者参与,文章的语言符号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文章是写给人看的,究其目的是让读者有所知和有所感。我们写文章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你所记叙、描述的人和事,把读者吸引到你所记叙、描述的行动者的人物对话和独白中,或通过论证来说明﹑感染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或通过说明来表现让读者认识、了解这一事物,或记叙、抒情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情趣、理趣)告诉读者与读者共同享用自己的信息情趣。但是,读者不是被动的,因而了解读者是十分必要的。朱光潜先生说过:“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所以我们作文要考虑努力求得读者的认可、认同。因为读者认可,读者才会向作者的观念靠拢,才会接受作者的观点,最终实现同化。我们还要学会尊重读者。毛泽东也曾经说过“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象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象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所以作者一定要尊重读者,一定要拿出高质量的好作品来。尊重读者,读者也就有了阅读和接受的可能。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或者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强行向读者灌输自己的高论,是不可能赢得读者的,没有读者的文章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也是没有价值的。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