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嫂当为城镇贫民代表——与王富仁等商榷(《故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作品赏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手机版


王富仁先生在《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中说,杨二嫂是一个“可笑、可气、可恨而又可怜的人物”,“毫无道德感”,“时时刻刻都在做着损人利己的勾当,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厌恶乃至憎恨的”,因此,“人们无法尊重她,爱戴她,甚至也无法真正地帮助她。她是一个令人看不起的人。”人教版的教师用书也说,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我不同意王富仁等先生的看法。 

其一,杨二嫂的遭遇值得同情。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年轻漂亮,开着豆腐店,买卖非常好,擦着白粉, 而且终日坐着。可见,三十岁左右的杨二嫂,生活优裕,风韵依旧,日子过得不错。至少,她买得起化妆品,更有闲情打扮自己。二十年后,人称豆腐西施的杨二嫂,已经变成了一个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形象。杨二嫂形象的改变,除了岁月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生活条件的变化。五十岁上下的杨二嫂,已经没有了年轻时那样好的经济来源;无业,或继续开豆腐店,或干其它,总之境况不好,因而颧骨高凸、嘴唇变薄、两腿干细。这样一个在贫困中挣扎的中年妇女,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

其二,杨二嫂的行为应当理解。处于困境中的杨二嫂,听说“我”回乡搬家,于是产生了捞点好处的念头。怎样才能达到目的,最好的捷径就是套近乎,拉近距离。在杨二嫂看来,对于二十多年没有回乡的“我”,唯一能套上近乎的,就只有小时候抱过“我”的事实了,所以进门时她故作亲热,有意提高了嗓门,以至于声音有些走样(在“我”听来变成了“尖利的怪声”)。见面之后,“我”的愕然让她失望,但她马上改变策略,开门见山:“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令她没想到的是,她的这个请求也被当面拒绝了,她甚感窝火,于是说了一些尖酸刻薄的话,临走时,还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带走了。小说中再次记起杨二嫂,是“我”和母亲乘船离开故乡时。她发现了埋在灰堆里的十多个碗碟,“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去”,自己很以为功,便拿走了“我”家的一个狗气杀。这大概就是王富仁先生说的杨二嫂“时时刻刻都在做着损人利己的勾当”吧。她嘲讽了“我”,诬陷了闰土,损了人;她拿走了“我”家的两样东西,利了己。可怎么就成了“时时刻刻”都在做着那样的勾当呢?其实,杨二嫂所拿的东西也不值多少钱:一副母亲用过的手套,一个装鸡的狗气杀,无非破烂而已,这或许便是人教版教师用书说她贪婪的根据吧。(【贪婪】①贪得无厌。②不知满足。197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我不知道分析者是如何将贪婪与杨二嫂联系上的,一来我们没有杨二嫂应知满足的依据,二来她并未得到多大的好处。如果不是极度贫困,是没有人要那些东西的。因此,我认为杨二嫂的行为实在是无奈的抗争,我们应当理解。

其三,杨二嫂形象的意义需要探讨。《故乡》写成于1921年1月,取材于作者1919年12月的故乡之行。这篇小说名为《故乡》,其实主要写故乡的人,写故乡人的变化。小说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闰土,一个杨二嫂。

闰土:旧中国贫苦农民的代表,没有争议。值得注意的是,闰土进城带着来的水生,作者说“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作者为何要将眼前的水生与二十年前的闰土作一比较?只有一个解释:农民的日子比二十年前更苦了,连小孩都饿得面黄肌瘦(也正照应了闰土自己的话:“……却总是吃不够……”),更不必说给他们套银圈之类了。

杨二嫂;一般分析者认为是庸俗的城镇小市民的代表。作品写杨二嫂的变化,比起闰土来要简略得多,只写了二十年前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二十年后的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形象,以及她尖酸刻薄的语言和顺手拿走“我”家两件东西的行为。分析者据此归纳出杨二嫂贪婪、自私、尖刻、势利、爱占小便宜等性格特点。如此一来,鲁迅笔下的杨二嫂似乎成了一个完全被否定的形象,也就是庸俗的小市民的代表。诚然,杨二嫂的行为不值得肯定,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鲁迅在刻画闰土这个贫苦朴实的农民形象的同时,刻画一个完全被否定的庸俗的小市民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仅是为了表现人性异化的主题?(人性异化,是生活在畸形社会里的人较普遍的现象:年轻时称“我”迅哥儿的闰土,二十年后不是称“我”老爷么?)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要将杨二嫂的职业确定为开豆腐店的,让她与农村农民发生联系?既然农村已经破产,农民的生计难以维持,那么,以加工农产品为生的杨二嫂能生活下去吗?闰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杨二嫂不也因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等因素陷入困境吗?陷入困境的杨二嫂发生人性的扭曲,除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更重要的就是生活的贫困。鲁迅没有交代杨二嫂变化的原因,原因就在此吧。

所以,我以为,杨二嫂应当作为城镇贫民的代表,与闰土这个贫苦农民的代表一起,共同反映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破产和城镇凋敝的社会现实。

一直以来,杨二嫂被看作是庸俗小市民的代表。究其根本,在于人们只重视她的言行,不重视她的变化;只重视变化的结果,不重视变化的原因。这种纯粹从道德的角度分析文学人物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将文学人物放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去分析,放在特定的文学人物的关系中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关于文学人物的正确结论。

作者:王斌

单位:奉节县吐祥中学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吐祥镇龙泉2社

电话:023-56785003(办)

      023-85990053(宅)

      13594864303

邮编:404607

 

王斌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