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手机版 | ||||
课前两分钟,听歌曲《我想去桂林》歌词如下: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师:这歌叫什么名字? 生:《我想去桂林》 师:歌里是这样唱的:我想去桂林,可惜有时间的时候…… 生:我们没有钱。 师:有钱的时候…… 生:我们没时间。 师: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去桂林? 生: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 师:歌里有没有这样的人啊? 生:有!一位退休的老爷爷! 师:看来人生无奈啊。当我们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老了! (出示文字:一个现代人的一生) 师: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当子女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现代人已经怎么样了? 生:老了! 师:是啊,已经老了!看来人生很无趣啊,是不是? (学生有说“是”,有说“不是”的。) 师:看来大家意见很不一样,我们现在来看一个人,让这个人告诉我们人生是否无趣。 (边说边出示引号中文字) 师: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读书非常努力。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就是说他读的书都没什么用,连肚子都填不饱。 师:可怜啊,是不是?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房子在哪里? 生:好象是四海为家。 师:是啊,飘零江湖。好不容易买了房了,他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缧绁,是捆人的绳索,象征着牢房。这个人好象连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宁啊。他当然也娶了妻子,可惜30岁的时候,他妻子就过逝了,多年以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纪念早逝的妻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大家说这个人的一生怎么样? 生:很凄凉。 生:非常不幸。 师: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 (出示文字,念):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师:这个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仔细地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大家一起念。(出示文字) 生(齐读):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师:这个人是谁啊? 生:苏东坡! (出示苏轼图片) 师:苏东坡!刚才大家都说了,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出示图片,课文)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把课文读一下,谁来?推荐一下。 推荐的学生读课文。 师:读的相当不错。不过我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标点符号,(用手指着“水中藻、荇交横”中的“、”号)这是什么号? 生:顿号。 师:顿号前后什么关系?(指“藻”“荇”二字) 生:并列关系。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读? 生:水中藻、荇交横。(藻、荇连读,荇后面停顿一下) 师:好,念古文就是要读准停顿,读出节奏感。我们全班齐读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 师: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生:看月色。 师:看月色在家里不能看么? 生:他是去找朋友。 师:为什么找朋友? 生:一起欣赏月色。 师:能不能从文章里面找一个字回答? 生:乐。 师:请这位同学来完整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生:东坡想找朋友与他一起分享月色带来的快乐。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知道东坡“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 生:因为张怀民跟他一样,也是被贬到黄州的,两个人同病相怜。 师:刚才我们说了,东坡深夜起行为的是与朋友分享“乐”,那他为何找一个被贬的人?两个人同病相怜,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 学生笑。 师: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文字) 师:男同学一起念一下。 生(齐读):张怀民:1083年贬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师:现在可以告诉我“东坡为何独寻张怀民”了吧? 生:东坡与张怀民都被贬但都不把被贬放在心上。 生:他们两人都爱“以山水怡情悅性”,是志同道合。 师:说的真好,现在我们知道了,东坡找张怀民真是找对了,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课文,仔细看看他们的乐是什么? 学生齐读课文。 师:说到乐,人们总是想到“吃、喝、玩、乐”,东坡他们的快乐是什么呢? 生:是欣赏美景。 师:我们具体来找一下,东坡二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月色,竹柏。 师:有补充吗? 生:不是竹柏,是竹柏影。 生:还有水,藻、荇——水草。 师:有不同意见么? 生:不是水,是月色。 师:文章里有一个字告诉我们了这里没有水,哪个字? 生:“如”。 师:“如”是什么意思? 生:“如”是“好象”的意思。“如积水”就是“好象是水”,其实不是水,是月色。 师:很好,另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这里同样没有“藻、荇”,是哪个字? 生:“盖”。 师:“盖”是什么意思,谁来解释一下这句话? 生:盖是“原来是”的意思。句子意思是“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很好。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原来不是水草。现在我们搞清楚了东坡所看到的景色,他看到的是“月色与竹柏影”,东坡看着这美景开始发感慨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他说的这句话我不大明白,请这个同学来帮我解释一下。 生: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没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师:译得很好,很标准。但我还是有些不懂:“哪一夜没有月光?”下雨的晚上有么?“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好象我们这个校园里就没有竹子啊。这句话是不是有点逻辑问题?它是一个病句? 生:不是病句。苏东坡只是打个比方罢了。 师:打比方?打什么比方? 生:苏轼是说哪里没有像月光、松柏一样的美景,只是缺少闲人罢了。 师:照这位同学的意思,这句话中的月光、松柏并不是月光,竹柏,它们只是一个象征——美景的象征。(出示文字)原句=哪里没有美?只是缺少闲人罢了。这我就明白了。不过我还有点困惑:书上注释“闲人”是“清闲的人”的意思,也就是“没什么事做的人”。我找了一点资料,请这个同学给我们念一下。 (出示资料) 生(念):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师:大家看,苏东坡要养活一家老小,好象很忙啊。要开荒种地,要种黄麻桑树,还要造房子,为糊口奔忙。他是闲人? 生:这里的“闲人”不是“没事做”的意思。 生:“闲”还可以解释为“闲趣”“闲情雅致”。这里的“闲人”应该是“有闲情雅致”的人。 师:说得好。东坡不是闲得无聊之人,他是富有闲情雅致之人。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篇短文。不过这一次我希望大家能读的更好一点,在读出节奏之外,我们还需要读出什么呢? 生:感情。 师:对。那么读这篇文章要有什么样的感情。 生:乐。 生:悠闲。 师: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速? 生:稍微慢点。 师:好,那么我们一起读。 学生齐读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我想去桂林》,大家边听边思考一下,老师为什么要在这节课里反复给大家听这首歌曲?这首歌与课文有什么关系? (播放《我想去桂林》) 师:这首歌与课文有什么关系?谁来说说。 生:这首歌说的是歌手想去一个理想的地方,但总也去不了。课文写的是苏东坡想去一个地方,他成功的到了。歌手之所以到不了是因为他缺少苏东坡有的那种“闲”。 师:我们来填两个空吧(出示题目:“桂林”=课文中的=。) 生:“桂林”=课文中的月色、竹柏=美景。 师:好,那么让我们再回到开头。什么时候我们能去“桂林”? 生:应该是什么时候都能去。 师:要不要加几个条件?用一下这个句式:只要……,就……。 生:只要你有闲心,就什么时候都能去桂林。 师:为什么“只要你有闲心,就什么时候都能去桂林”? 生:因为桂林只是美的象征,而美是无处不在的。就像东坡所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师:说得好,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有闲心,就什么时候都能去桂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现代人去得了桂林么? (出示资料) 师:请女同学齐读一下。 生(齐读): 现代人的旅游 他们穿着为出去玩而特制的衣,戴着草帽和太阳镜,提着野餐水壶以至于急救用的药品箱等等,郑重其事地出发。但是。他们一路只是马不停蹄地跟着大队的人们,象竞走一样,又象要赶着去参加什么非去不可的重要会议一样,目不斜视地匆匆赶路,并不停下来留神一下周围的景色。他们在做什么呢?难道他们这样装扮了出来一趟,只是为赶路吗? 师:现代人去得了“桂林”么? 生:去不了。他们是身在“桂林”,心不在。 师:这个同学说现代人是“心不在焉”。 生:他们虽然去了,但去了等于白去,因为他们没有欣赏到“桂林”的美景。 师:他们在干什么?在旅游么? 生:他们在“赶路”。 师:换个更好一点的词语。 生:“竞走”。 师:好。我们同学刚才说了,去“桂林”的条件是“闲”。现代人呢?给他们找一个“闲”的反义词。 生:“忙”。 师:是啊,“忙”,他们忙得傻到在“桂林”竞走。我们真应该好好劝劝他们。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可惜人们只是匆匆而过。后来有有心人在路边插了一个标语牌,上写大字:“慢慢走,欣赏啊!”看来在“桂林”,我们也应该做一些这样的牌子,大家一起把这六个字念一下吧。 学生齐读。 师:“闲”,看来很难做到啊。怎样才能“闲”?东坡有没有在文章里告诉我们? 生:好象没有。 师:没有么?有人说“有”啊。(出示文字)这个人叫王国维,他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作者无意识中写下的景色会透露他的内心世界,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家能读出李白当时的心境吗? 生:思乡。 师:是啊。霜是冷的,外面冷,心里也冷,我们不用李白告诉我们他思乡就可以知道他思乡了。那么苏东坡呢?东坡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我们先把他的景语念一下。哪几句啊? 生(齐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东坡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现在大家思考1分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生:苏轼心如止水,非常非常的宁静。 师:你是从“积水”得出来的吧?(学生点头)非常好,还能看出什么? 生:苏轼当时心无杂念,这可以从“庭下如积水空明”看出来。 师:“空明”是什么意思? 生:澄澈,形容水非常干净。就好象心非常干净一样。 师:说的很好。不过大家是否真的“看穿”东坡了呢?让东坡自己来告诉我们吧。 (出示文字) 师:大家一起念一下。 生(齐读):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师:怎么样?我们同学的看法对么? 学生没反应。 师:这里有一句话,跟课本里一句话意思几乎一样。谁能找到。 生:“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等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找的好。不过,我说错了,不是一句,而是两句。还有一句更类似的,能找出来么? 生:“胸中廓然无一物”等于“庭下如积水空明” 师:非常好。“胸中廓然无一物”能解释一下么? 生:就是说心里很开阔,没什么杂念。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了,“空明”是澄澈的意思,形容水非常干净,就好象心非常干净一样。现在东坡自己告诉我们了,要欣赏山水,就是要心胸开阔,心无杂念。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常人有什么杂念呢?或者说心里忙什么呢? 生:追名逐利。 师:司马迁有句名言(出示文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往往利欲熏心,心被钱塞住了,心盲了,致使有眼无珠看不到美景。苏轼正是因为不汲汲于名利,所以才能“闲”啊。我们来看看外国人对苏轼的评论吧,大家一起念。 生(齐读):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师:现在让我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第一句,雕刻大师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出示文字)这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师:如何才能欣赏到无处不在的美呢?苏轼告诉我们: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出示文字)这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 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如何才能心闲呢?还是东坡告诉我们,要“胸中廓然无一物”。(出示文字,这句出现在最上方)这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好。现在大家看着屏幕上这三句话,把课文最后这四句话背一下,看谁第一个背出。 (屏幕上从上到下排列:“胸中廓然无一物”,“美,是到处都有的”,“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三句话。学生很快就举手了) 师:这位同学背一下。 生(背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试一下。 又一学生背出。 师:看来大家都会背了,那我们一齐背。 学生齐背最后四句。 师:德国有位大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中到处都有诗意,到处都有美。我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的去领略生活。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 生(齐读):“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把这句话也放在杭州的路标上,让我们都像苏轼一样淡薄名利,有一个诗意人生。 师:好,最后让我们来较为详细的看看东坡。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东坡小传,是写东坡黄州时期的,现在发下来给大家看。 (发资料) 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想更详细的了解东坡的同学可去看一下。一,王水照教授写的《苏轼传》,这书相当详细的介绍了东坡的人生与创作。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书比较薄,网上能找得到。三,东方龙吟的文侠小说《万古风流苏东坡》,此书有点像武侠,应该很合大家的口味。下课。 李菊芬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