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清平乐》(春归何处)(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1、掌握晏畿道、黄庭坚在诗词创作上的基本主张和他们对诗词发展的贡献。 2、体悟每首词的意象,鉴赏诗词所反映的作者的感情倾向。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课前活动: 作者: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人。晏殊第七子,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有《小山词》。在词的发展史上,他不是向诗歌的意境去发展的,他又回归到供美丽歌女们歌唱的歌词上去了。但是因为他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他写的词比较文雅,更富于诗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有《山谷词》。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一、学习《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题材类别: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景,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同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即“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合作探究 1.上片词人是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 A.梦后酒醒。B.春恨年年。 C.落花微雨。“落花”“微雨”,春芳已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D.双飞独立。无情的春燕尚且能够双宿双飞,而有情之人却只能落花微雨之中独立,以物衬人,孤寂伤感之情深化。 2.初见小蘋“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表面写小蘋的衣着与技艺,深层处还写出了什么?你能说说小蘋这个少女的美好形象吗? “两重心字”暗指心心相印,“说相思”因害羞而以琵琶传相思之情,两情相悦。天真烂漫、娇美可人、温柔多情。 3.五个时间词,带出两个深情款款的画面,是哪两个画面?并说明表达了怎样的深情。 A.梦后酒醒: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落花微雨的冷清孤寂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春愁的孤独与空虚。 B.初见当时:两情相悦、伤心离别的画面,表达了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深情。 这两幅画面全由春愁二字连缀为一体。 二、学习《清平乐(春归何处)》 写作背景: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合作探究 1“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2“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3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4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 词的特色: A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 B构思新奇巧妙。 C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三、达标检测 1、背诵这首词。 2、完成《枣庄资料》p165页1---4题 学后反思: 周广锋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