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一、目标引领 具体目标 1.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 2.联系课文的文化背景,了解春节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过年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 三、学法引领 思想方法:朗读感知法 四、学程引领 学程之一 自主学习 1.解决字词 红火( ) 烙( )饼 簸箕( ) 糁( )儿 盛( ) 中( )彩 涿( )州 疙瘩鬏( ) 抠( ) 秫( )秸( ) 打更( ) 鬼祟( ) 阖( )家 天麻麻( )亮 渍( )酸菜 2.了解作者 刘绍棠: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他发表的作品有几百万字,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蒲柳人家》。他的作品贴近农村乡土生活,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被誉为“京郊风俗画家”。 作品推荐:《运河的浆声》《娥眉》《青枝绿叶》《京门脸子》《蒲柳人家》《乡土与创作》。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所著《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1991年7月1日被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始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学程之二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 可以让几个学生接力读课文 问题研究:学习第1段,第5段(抢答) 1.谁能告诉我本命年有什么讲究? 2.为什么会有这些讲究呢?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大年龄?从哪里知道?(学生齐读) 4.作者在本命年回忆起什么往事? 5.春节是二十四节之一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齐读) 6.那春节具有什么特点呢?那文章开头“节气歌”有什么作用? 互动生成:学习课文第2—4段 1.齐读第2段,完成表格 (运河) 地方特色:( ) 春节 ( 、 ) 乡土风味:( ) 2.教师范读第三段 思考:找出能体现运河父老乡亲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 ( ) ( ) ( ) ( ) 3.回忆我们过年的情景是从腊月二十以后开始有点过年的气氛的,和我们相比,作者那时候可有趣多了,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忙,我们来看他们在忙什么?(小组讨论) 腊月初一:( )——————————————预热 腊月初八:( ) ( )——————————————增温 ( ) ( ) ( ) 腊月二十三:( ) ( ) ( )——————————————发烧 正月初一:( ) 4.就作者描述的以上十件事来比较,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讨论,口头回答) 5.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学程之三 总结提炼(总结本课内容,评价小组表现) 巩固提高 1.搜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如何度过一年中其他隆重的节日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导学案的第二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第二课时) 一、目标引领 具体目标 1.欣赏作品展现的民风民俗图景及生动传神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学法引领 思想方法:讨论法 四、学程引领 学程之一 自主学习:理清结构,请学生概括段意(个别学生举手回答) 1.第1段: 2.第2-4段: 3.第5段: 组内交流: 4.第三段与第四段有什么关系?按什么顺序来写?(个别学生举手回答) 学程之二 问题研究:体味语言 1.第四段描写过年的一些风俗及过年的热闹气氛,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具有表现力?哪些语句描写最生动传神(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考虑)?(讨论,派代表展示,不少于三例) 2.作者运用丰富的群众语言,把过年的生活情景勾勒得生动传神,体现了春节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例如“红火”、“年根”、“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等,请同学们读课文,小组合作,再找些类似的词语或语句。 学程之三 实践演练 1.为了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你们又许下了怎样的人生夙愿? 2.每组选一个题目完成 a描写一个你家过年时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场面 b一幅年画 c写一幅春联 d拟写几条过好春节的建议 e 写一条拜年短信 学程之四 总结提炼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群众语言十分丰富,很有表现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了解了地方特色,感受了浓郁的乡土风味,更激发了学生浓郁的乡情。 巩固提高 1.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2.预习下一课 补充材料 春节民俗趣谈 贴春联: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春联的命名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放爆竹:过去过年是一定要放爆竹的,那是春节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好似一道不可或缺的大菜。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爆竹的功能原来是避邪驱鬼,后来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现在我国的不少城市因安全、噪音和污染等问题而禁放鞭炮,这种风俗只在没有“禁放”的城市和农村沿袭着。 包饺子:过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这在中国源远流长。北京人有句名谚: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方人为何要在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呢,一是取其谐音。二是取其吉形。京城民间更是“无家不饺子”,连那些种庄稼赶大车的汉子,老婆也要包一些四个车轮状的饺子给他吃,以求来年五谷丰登,车马平安。从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墓中,木碗中就盛着饺子。难怪古人誉它为“天下通食”。今天昌明盛世的饺子更是异彩纷呈。 吃年糕:南方多数地区过年家家吃年糕。虽然现代我国年糕已有南式北式两派,但如同月饼一样,北式失于粗糙,口味逊远。南式年糕又以苏州、广东和宁波为最佳,味有咸甜淡,烹有煮炸炒,细而不软,味中有味,加之多种配料烹法,真乃中华一大美食。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一直流传到全国各地,流传到今天。 贴年画:年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因在过年时张贴而得名年画。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色彩鲜明,画面热闹,线条单纯。题材主要有五谷丰登、春牛、风景、花鸟和一些封建迷信等。当代的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从工艺到题材都丰富多彩,很受人们欢迎,广大农村的春节仍在普遍采用,并且作为旅游或工艺品出口到很多国家。 成燕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