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枣庄市第六中学 龙广春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描写等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2、体会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 【学习重点】: 学习文章采用多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过程设计】: [导入]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的一篇散文《秋声赋》,对于欧阳修,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他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醉翁亭记》,应当还记得其中的一些名句。(学生背出其中的一些句子) 作为北宋文坛第一人,欧阳修的“诗、词、散文俱为一时之冠”,尤其是他的散文“极善摹景状物,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你看他把并不怎么出色的滁州山水写得那么有声有色、多彩多姿,令人神往。他的这篇《秋声赋》后人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古文观止》的编者清代的吴楚材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投影)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他笔下的“秋天的声响”,是如何的“形色宛然,变态百出”的。 [诵读] 一个学生读课文,教师和学生点评字词读音与断句。 [问题1] 本文的题目是“秋声赋”,顾名思义,就是写“秋天的声响”的,那么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秋天的声音?(学生读出)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分析]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明确:起初好像是细雨微风,突然发也奔腾砰湃的声音,好像是深夜里波涛惊响,又好像是狂风暴雨猛烈袭来,碰到别的物体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好像是金属碰撞发出的声音,又像是奔袭敌营的军队,听不到指挥的号令,只听到人的“沙沙”的脚步声和马蹄的“得得”声。 下面我们来听一段录音,看看你描述的像不像。 (播放视频) 是不是描写的“宛然在目”? 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 像细雨微风、像波涛夜惊、像狂风暴雨、像金属相击、像军队奔袭,连用了五个比喻来描写写出了秋声的忽快忽慢、忽强忽弱、忽大忽小、忽隐忽显,算不算是变化多端呢? 可见吴楚材他们的评价一点也不过份啊。 既然写得这么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背下来啊?好下面就试着背一下这几句关于秋声的描写,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背诵] 这几句对秋声的描写。 [情境创设] 如果是你在静夜里读书,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问题2] 作者听到这秋声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生互动] 讨论、分析 惊——悚然 叹——悲哉 问——胡为而来哉? [问题3] 秋声为何会让人又惊又叹,让人感到悲伤呢?作者有没有回答?如果有是哪一句? 明确: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这里面有一个“故”是“所以”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所以秋的声音才凄凄切切,呼喊号叫,愤然而作。”既然这里有了“所以”,那原因自然也就在前边了。请一个同学读出这几句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分析:作者从四个方面说出了秋天的情状是什么样的,即:色、容、气、意。 “烟霏云敛”烟云密布的样子,压抑、使人心情低落。举例:“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天高日晶”天地间一无所有,寥廓、浩渺,人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举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砭人肌骨”一种刺骨的寒冷。 “山川寂寥”寂寞无人,一片空旷。 所谓观其形而知其声,正是因为秋天一贯的情状是这样的压抑、孤独、冰冷、萧条,所以它发出的声音也就自然而然地是“凄切呼号”而令人伤感的了,所以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这秋声不但让人悲伤,而且还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作者用哪几句来体现秋的杀伤力的?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问题4] 秋天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换句话说,造成秋天这种情状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师生互动] 讨论、分析、品味 重点词句: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如果只生不死,只长不杀,很难想像世界将会什么样子。所以佛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其实上天也有“好杀之德”。所以黄帝《阴符经》上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中国的哲学一直是天人合一思想,所以:“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看来秋天行杀,秋天悲伤,秋天衰老都是正常的现象。 [问题5] 如果说让自然万物衰老的原因是秋季、是时光,那么让人衰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师生互动] 阅读、讨论、分析。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点评:所以让人衰老的不仅有自然规律,更重要的则是人生中的各种棘手的问题,让人劳心劳力,加剧了衰老。更何况还有能力达不到的“非份之想”呢?所以人难以活到天年,恰恰是因为生活中太多这样的忧虑了。 欧阳修本人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一生历尽艰辛,宦海沉浮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又因为得罪宦官几乎被贬同州,40多岁时就已经白发萧疏了。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所以有人说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不免产生郁闷心情。由于他看透了世事,淡于名利,所以在本文中告诫人们不要追逐名利而自我摧残。宣扬的是与世无争,知足保命的消极思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龙广春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