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灵空间的拓展 ——关于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思考(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高中语文组:刘杰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学习,问题多多。今天我专门就学生作文难出个性而谈谈个人的理解。

时下语文教师对学生(我所说的仅仅就教育教学落后地区,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学生而言)作文抱怨最多的就是素材、题材单一,想象力极度贫乏。不管你教师布置什么题目的作文,学生的素材几乎都会向家人亲情靠,向自己的考试得失靠,叙述模式手法固定,思维根本就打不开。这样学生的作文就变得大众化,平庸化,没有个性,没有文采,教师所读到的作文,从数量上看,几十份,可是实质上就是一份。可是我们每次作文训练课却总是要要求学生要怎样怎样写,而不要怎样怎样写,写法指导简单抽象。这样一来二去,学生原本由于缺少素材而写不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个性化作文,现在再加上老师们对于写作的要求限制,直接导致越写越写不出,而迫于老师要求又不得不写完成篇,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瞎编硬凑,甚至为了字数而写作文。可想而知,在批改这些作文,教师也是越改越枯燥乏味,也就越不想批改。可以这么说当下写作课,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折磨!

  究其原因,根本还是在学生的心灵空间拓展不够。

  做个比喻:我把学生的作文比喻为地里的庄稼,而把学生的心灵空间比喻为一块田地。限于年龄、阅历、知识等因素,学生的田地相对于我们成人的田地面积还很小,而土质也不肥沃。当然他们彼此之间的田地也是大致相同:贫瘠而狭小。那么问题就来了:要想庄稼丰收就必须有足够大面积的土地,或者虽然面积一定,但土质很肥沃。即要想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充满个性,就必须要学生的心灵空间足够大,这也就像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我们就看清了,在写作这一环节上,语文教师的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去拓展学生们的心灵空间,其次才是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规范。

  一块地,要想让产出的粮食多,从内而言:就是要土质肥沃,土层挖掘深。所以从教师角度来说:就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触摸世界。鼓励学生自己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不仅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想象力,有意识从身边小事来联系外面的大世界,让他们慢慢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习惯于独立思考和充满想象力的人。像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些语文教师在尝试着举行每天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活动。要求:每节语文课正式上课前五分钟为活动时间,学生按照学号轮流演讲,演讲的内容以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见所感为主(当然也可以是经典文章的摘抄、),既要有叙述更要有个人的观点看法,同学们可以就演讲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简单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也可以即席点评一下。这个活动,既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也增强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写作能力。此外平时我们也可以时不时地训练一下学生的思维,如就只是拈出一个事物:既可以是一个社会热点,也可以是一个历史遗留的话题,然后不再做什么要求规范,要学生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认识,而对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有深度有个性的看法观点,则积极表扬展示。这样学生的感悟就多了,发现认识也就有了个性化。精神丰富了,怎么还担心作文千篇一律啊?

  让田地多产出,从外来看,就是要向外面开边拾荒。田地面积大了,收成自然多。这也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接触社会,了解熟悉周围的环境,尽量多地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新闻,有意识地去阅读文学文艺类的书籍,不断地去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阅历。知识多了;阅历虽然有限,但通过阅读书籍,而领略了别人的生活经验,那么自己的感悟也就自然多了。我们语文教师不要老是让学生只是做练习、做试卷,特别是在周末。相反我们应该提倡学生们周末回家时,少带,甚至不带课本作业,而是要鼓励他们多出去转转。出去了就是在接触社会,就是在扩大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阅历。有了接触就有了认识,有了认识就有了积累,有了积累就有了素材。不同环境的学生,接触的不一样,那么认识思考也就不一样,反映在作文上,就必然是各具异态的作文了。而我们教师除了在每次作文评奖中都要品评优劣外,倒不妨也可以专门就某一社会热门事件或者文学名著作个热烈大讨论,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有了内外的开拓,学生们的心灵空间自然就变大了,那么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想象力也不再贫乏,主题也就变得丰富了,作文就会如喷泉般越写越不会枯竭。到那时展现在我们教师面前的就一定是文采各异、思维活跃、极具个性的美文了。

 

刘杰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