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九年级 提供者 吕敏航

课时 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21课基本篇目《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 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强对 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 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如: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 物形象;善于谋篇布局,情节曲折生动,对历史资料注重剪裁取舍等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掌握文言字词的能力。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4、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5、通过学习本文详略安排和塑造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而学会战胜困难,并为实现理想而勇于追寻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有利与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学生在历史上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为学好本文打下了历史基础;从初一到初三学生已学过文言文近30篇, 特别是通过《曹刿论战》等文章的学习,对古代作家怎样布局谋篇、 处理材料运用语言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好本文打下了文言基础。 

不利因素:1.作品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秦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学生认识这场革命运动暴发的必然性,理解陈胜的形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故将“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背诵第二、三段中的重点语句”作为两个教学重点。2.本文长句、难句、通假词、古今词、活用词较多,会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些困难;另外本文要求掌握的文言判断句与现代文的判断句格式有较大的不同,学生可能会混淆,所以将以上知识作为教学难点。 

(二)、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缺乏系统而高效而又适合自己的方法,听课、练习以及复习巩固的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

(三)、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够按时按质按量自主完成,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没有正视学习的重要性;正确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不能给这阶段的人生做正确的定位;遇到问题时候普遍会产生“惧难”心理,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解决不认识的字词;b.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握难句的朗读节奏,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划分节奏;c、通过阅读课文注解,查找工具书梳理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3、以练为主的教学策略,采用“当堂训练”的模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自制教学图片。

3、《大泽乡起义》的视频片段。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1、录像播放大泽乡起义的片断,导入新课。 

2、文字投影,打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播放大泽乡起义的片断

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用幻灯出示明确下列汉字,请学生注音释义:

阳夏 辍耕  鸿鹄 闾左

適戍 当行  度已 数谏

罾 间令  篝火 忿恚

果笞 宁有  攻蕲 铚、酂

柘、谯 千骑  社稷 怅嗟

鹄 酂 柘  度 烹 徇

陈胜王 披坚执锐 通过朗读在小组内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并解释。 基础知识积累

自读课文理解感悟 1、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答案预设:“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答案预设: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答案预设: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  1、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订正,不会的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3、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原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从而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扩展阅读,深化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预设: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答案预设: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答案预设: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答案预设:“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答案预设: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答案预设: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按照四人一小组的合作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讨论教师设计问题,然后选代表发表看法,要求用语简洁、准确。

探究研讨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通假字。一词多义。

常见的文言虚词:之为等

3、①“故”的用法有。a.事,事故b.原因,缘故c.故意人所以,因此e.旧的。下边句子中的“故”属哪种意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 C.故(-)逐之D.以数谏故() 

②“为”的用法有:a.作为 b.认为. c.做,担任 d.是 e.向.替 f.因为 g.被。下边句中的“为”属哪种意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E为()坛而盟。F.自立为()将军。 

③在下边句中括号里补上适当的成分: 

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E.守丞死,()乃入据陈

1、熟读课文

2、整理相关笔记,梳理文言词。

3、正式作业,即教师布置的3小题。 巩固提高,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教师: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暴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新课,理解感悟。 (一)、朗读第三段,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二)、分析课文内容:

 1、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预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预设:首先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抓住时机,“并杀两尉”,扫除障碍;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明方向;明确领导,胜利进军,迅速壮大。

 3、“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预设:“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4、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预设: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1、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以默读子、小组读的方式读课文品味句子。得出结论。

2、在小组内交流订正,不会的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你的能力,学会品味句子。

领会人物写法,学会塑造人物的方法。 前面了解了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这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政,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也让读者了解了起义领袖敢于反抗,善于斗争,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那么课文在记叙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作为起义领袖的陈胜的性格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本课时我们先来讨论这一问题。

一,教师讲解塑造人物常用的方法:

1、人物言行。

2、人物所处的环境。

3、课文的详略安排。 1、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2、从人物对形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物的那些特性。 以方法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互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品味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起义的舆论准备)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背诵默写。归纳概括。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师小结 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陈涉等人的远大志向与反抗精神,而且领略了塑造人物常见的写法,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有远大志向,而且还要为志向的实现努力,同时在写作上要学会写人物。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再次领悟人物与写法。

迁移运用。 运用所学塑造人物的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字数在200子左右,当堂完成。 写小作文,选择优秀稿件,进行交流。 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

作业布置 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

2、熟读课文。

3、运用所学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对话,环境描写等手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字数500左右。 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

2、熟读课文。

3、运用所学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对话,环境描写等手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字数500左右。 巩固提高。

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知识教学,第二课时侧重于技能与方法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点拨评价,课堂训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 通过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效果明显。

2) 通过和学生交流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态度,即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以老师给予及时地肯定、适度的鼓励、树立榜样和互评为主。

2、通过当堂训练的方式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己总结本课堂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二、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和听课教师的交流来评价自己在本节课教学时优点与不足,并适时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和学生交流来评价自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教学进度安排等各方面情况是否合适,从而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八、帮助和总结

 

吕敏航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