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人教版教学反思)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反思 手机版 | ||||
[摘要] 生命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已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在德育教育中显示它突出的地位呢。我们语文老师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生命的珍爱与敬畏已达成共识,但在实施中还没有定论,缺乏一些有效措施,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是隐性地体现生命意识。但从《新课程标准》与浙教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是很明显地展示与注重对生命的关怀与热爱。因此,从思考初语文教学中提出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德育 生命教育 素质教育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即一切关注学生生命和生活的教育,并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和意义,唤醒生命意识的一种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无处不渗透着人文的关怀。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教育应关怀的是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性,其真正涵义也就是生命教育。因此,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也应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提出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肩负着生命教育的重任。进行德育渗透、进行人文关怀、演绎着生命的色彩。初中语文既是基础性学科,又是综合性学科,知识面广,还是阅读的绝好材料。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学科德育渗透最大的“面”,同时也是重要的隐性德育。它蕴含着极其丰富而生动的德育资源。语文学科无不洋溢着一种思想教育、一种生命的关怀。 1、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的德育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材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据。”我们应该“按文悟道,以道解文” 准确把握,找到知识传承和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无缝焊接”,让学生在如沐春风中被感染,从而引导学生自我体验生命的价值。在七年级《夏感》一文中,芊芊的细草、烦人的蝉儿、轻舞的蜂蝶、烘烤的太阳、翻滚的麦浪、铺匐的瓜秧无不盛赞着生命力的顽强。 语文课本中的范文无不渗透着大自然的恩泽与美好,浓浓的亲情动人心弦,亲情的丰富与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还有说不尽的人生话题都无不是德育教育的上佳题材,初中语文正是青少年转型与塑造时期的教材,我们更应该关注语文课本中的人文素材,挖掘内涵,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与关爱生命的真正意义上来。 2、初中语文教材中对生命的点化与润泽 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联系,在语文中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进先哲和时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与生命密切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讲述的就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与思考,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第一次真好》、《春》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们可以把语文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融合起来,使学生和作者达到生命的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走进课文中,通过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和思考来关照自己的生命。学生在生命意识被唤醒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阅读能力,并点化与润泽了生命。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1、演绎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感恩——关爱生命 在《海伦•凯勒》一文中,“海伦,虽然身体残疾,她却没有丝毫的恐惧、凄凉、悲哀,依然微笑着面对厄运,依然微笑着迎接每一个灿烂的朝阳,彰显着令人膜拜的生命韧性!”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充满爱情、亲情、友情等人性情感的作品,教学时要抓住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充分解读领悟作品中的情感,从而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亲人、同学、朋友中的重要性,继而重生、乐生。 人的恩情、亲情是最具教化性,感恩教育是所有一切有效教育的根基,也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感恩教育已被一些学校当特色与招牌教育来抓、来落实。同时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分支,利用语文课程中各类素材,从而启迪生命意识,提高生命教育的认识。 2、阐述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生命认识——阐释生命 珍爱生命不仅只是让我们的活着,更在于活出人生的精彩,活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使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分析课文,品味细节。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教学这样的课文,可以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机会端正学生对生命认识的态度。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人类生命的意义。 3、培养语文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感悟生命 在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谈生命》、《人生》都述说着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它们融进了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如黄莺清吟,杜鹃啼血,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又是多么的卑微,多么渺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巴金先生曾这样说过:“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感受生命受损甚至凋零的痛苦,从而推物及人,达到渗透教育的目的。 4、拓宽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外延——敬畏生命 在学校工作中,德育的现状来看,“人生意义”淡漠,人生境界低俗化和浪费生命、自毁、他毁生命的现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轻生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开展热爱生命教育。近年世界各国的少年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就我们身边这样事例也很多,这些例子举不胜举,拈来就有。学生玩不好就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缺少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关怀。近年来,在“教育回归本真”的呼声中,人们顿悟“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 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具有生命,在万物进化过程中,人类走在了前面,成为世界的主宰。但是,当我们回望或走近自然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震惊,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教材中就选了许多表现自然生物旺盛、顽强生命力的文章。人们从这些自然生物的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人类自己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生活中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意识的唤醒与浸润。 (福建省永春呈祥中学 黄鸿燕) 黄老师 相关链接:教学反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