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学习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掌握表时间的词语;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3、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资料链接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模拟)各种声音的技艺。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秋声诗》等。《口技》就是节选自《秋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组长签字: 一、读一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划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利用工具书解决字音。 少顷( ) 犬吠( ) 呓语( ) 夫叱大儿声( ) 夫齁声起( ) 意少舒 ( ) 中间( ) 曳( )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二、试一试,借助课文注释,解释重要字词。 会宾客大宴: 施八尺屏障: 少顷: 但闻: 满坐: 寂然: 犬吠: 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 夫叱大儿: 当是时: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未几: 夫齁声起: 宾客意少舒: 俄而: 中间力拉……: 曳屋许许声: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三、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四、比一比: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两( )儿 百千( )人 百千( )犬 百( )手 百( )舌 百( )口 课堂展示 大显身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画出不会读的句子) 2、同桌相互读听(纠正读错的句子) 3、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习文言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小组合作译读练习 。 4、疑难词语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 形式在班内交流,把还没有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5、其他小组解答展示自己,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6、教师提语: 字、词、 句。 7、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解全文大意及结构。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四、布置作业 结合练习四掌握表时间的词语,进一步熟读课文,力求能背下来。 1表示突然发生: 2表示同时发生: 3表示相继发生: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组长签字: 1、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2、巩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妇抚儿乳 ( ) 手有百指( ) 儿含乳啼 ( ) 不能指其一端( ) 宾客意少舒:)(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虽人有百手:( ) 不能名其一处:(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 ) 3、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 ),作( )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 )(原为名词),作( )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 )(原为名词),作( ) 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 )(原为名词),作( )讲。 4、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 古义: 今义: 施:古义: 今义 厅事:古义: 今义 奋:古义: 今义 闻:古义: 今义 但:古义: 今义 虽:古义: 今义 走: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多义词。 众宾团坐( ) 手有百指( ) 满坐寂然( ) 不能指其一端( ) 课堂展示 大显身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品读课文 1、朗读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2、思考: (一)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3.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二)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听读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1)第一个场景: (2)第二场景: (3)第三场景: 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 ① 第一个场景的声音 ②第二个场景 ② 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 ④ 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 ⑤ 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a、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请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 第3段中听众的反应是: 第4段写听众的反应是: b、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4、温馨小结 (三)朗读第5段、理解课文结尾一段的作用。 1、思考:这一段写到“抚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向已。”似乎与第1段相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合作释疑: 1、分析理解: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3、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4)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文言文阅读练习)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o,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大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烟火口,相当于现在的烟囱。②上行(háng):上列,指上座。③乡:同“向”,从前。④寤:同‘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傍有积薪: ②客谓主人更为曲突: ③俄而家果失火: ④不者,且有火患: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项是:( ) A、幸而得息:很侥幸把火熄灭了。 B、余各以功次坐:我们各人论功劳摆座位。。 C、乡使所客之言:从前假使听了那个客人的话。 D、焦头烂额为上客邪?那些头部烧焦、额头灼伤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吗? 3、这个故事告诉 谭素敏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