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思念(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师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植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年少时素有文采,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曹操看后,赞赏不止。曹植又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曹操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他的兄长曹丕工于心计,在立储斗争中处处打击迫害曹植,终于被立为太子。曹操病逝后,曹丕继位,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曹丕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七步诗》便是曹丕打击迫害曹植的见证。 曹丕称帝后以谋反罪欲诛杀曹植,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命他七步成诗否则杀无赦,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完,曹植对曹丕说:“你我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曹丕听后,也为此诗动容,遂放了曹植。但此后曹植被发往封地,不经召见不得入朝,他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远大政治抱负遂之破灭,怀着满心的酸楚离开了邺城。 我清楚地记得他那沉郁悲痛的七步,每走一步心都在滴血,每走一步,血都在流淌。“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是怎样的心痛与悲寂,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顾手足之情,用尽种种卑劣手段,夺走了他的皇位,利用了他的亲情,今日确仍要置他于死地!难道他不知道吗,难道她他不明白吗?他只是不愿意相信这就是事实,这就是“亲情”,这就是人世!看淡了一切,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我还记得他那壮志满怀的《白马篇》,其中那骁勇善战的游侠儿分明就是他的化身,想要建功立业捐躯为国的志向溢于言表,“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知道我明白我理解他此时的苦楚,满腔报国之情却无处挥洒,长久的打击与迫害使他沉郁悲愤。命运多舛,然而连他最心爱的女子也嫁为他妇,那种叫着自己最心爱女子“嫂嫂”的心痛绝望是怎样一种打击!人生自是有情痴,事业的、情感的双重打击使他更加沉默低调,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报国为民。“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可是他却倍受猜忌压迫,不遇明主,无以报国,难以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多年后,他已没有了铜雀台上那种激情与雄图大志。不!不是没有了,是被现实磨灭了,那是一种淡然,一种释怀,一种坐看云起潮落的恬淡,他的内心是悲苦的,理想中的抱负与现实的毫无建树,使他悲痛绝望,一个满腹抱负的人就这样了此一生,饮恨而去,我为他惋惜,更为他心痛…… 我多想做他身边的一个书僮,他是我跨越时空的思念。 我欣赏他的人格,佩服他的才华,惊叹他的才思敏捷,仰望他的抱负,喜欢他的忧郁,心痛他的失神,明白他的怅然,惋惜他的离去,遗憾他的早逝,悔恨我之未生…… 他是我今生来世无法实现的爱恋,我多想追随他去边陲抗战,去沙洲看景,到天边望云,到大漠看日落日出,和他共同“捐躯赴国难”。 陈郡七年的边陲生活磨去了他的锐气,但还没有磨灭他的志气,曹丕死了,他本以为在自己侄子曹睿的手下可以大展身手,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效力,为民谋福,可是曹睿奉行曹丕对他的压制政策使曹植重新燃起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他,彻底绝望了…… 他追随洛神,走了。留下了名传千古的的佳作和那一声永生永世的叹息,我听见了……然而政治上的怀才不遇却成就了他文学上的伟大建树,他的诗,他的赋,他的文都是那样的精湛与凝练,钢筋与细腻,沉郁与悲愤…… 我不是他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洛神”,我只想做他身边的书僮…… 他,是我跨越时空的思念。 张红丽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