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兴化市城区学校初一年级校际联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春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 整合时间 10.21 主备人 胡佳佳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重 点 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难 点 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突 破 策 略 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文章中生动优美的文字内涵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设 计 详 案 集体交流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发言,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同学们的记忆力真不错。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是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晚年成为著名的民主战士。1948年6月曾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临终之前嘱其家人不要购买国民党政府配售的美授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毫不妥协的反帝精神。他写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其中许多篇目如《背影》《绿》《荷塘月色》《春》都是中学传统教材,深受教师、学生的喜爱。他的散文大多讲述自己的经历,描绘祖国的湖光山色,抒发个人情思,也有一些是揭露旧社会黑暗的,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和学者。 二、诵读赏析 播放配音朗诵(听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注意语气、语调,初步感受意境美) 三、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重点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如果你是画家,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几幅图画呢?如果可以,不妨再给每幅画加个小标题,如:——图。 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盼春、绘春、赞春。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品味鉴赏 再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哪幅图画,并谈谈理由。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我最喜欢——图,因为我喜欢———句,因为它写了春天中的——景物,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了——的感情。 教师示范:我最喜欢春草图,我喜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因为它写了春天中的小草,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在这是“悄悄地”的意思,用拟人的手法将小草人格化;“钻”写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准确地写出了春草“新”的特点。 学生合作。(本堂课时间可能只允许分析三幅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生字词默写) 二、合作探究 ⒈继续以上节课的模式品味语言文字,分析另两幅图。 ⒉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三、风采展示 拿出彩笔和纸张,画出你心里的美丽春景,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或是拟人句向同学们介绍你眼中或心里感受到的美丽春天。 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 模仿课文笔调,写一篇以“秋”主角的散文。 教 学 反 思 古月正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