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 鲁发福 教学目标 1、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2、梳理故事情节; 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4、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5、认识小说悲剧的必然性和思想价值; 6、读背课文中的诗词。 教学重点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和小说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3:常识、初读感知;情节、环境、人物出场、诗词等;分析重点人物、认知主旨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2、初读感知。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关于中国古典小说: (一)、发展史 萌芽期:上古到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寓言故事促使小说的孕育形成。 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的志怪志人的笔记小说。 成熟期: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代拟话本相继出现。 高峰期:明清时代。 (二)、读什么 作 品 别 名 作 者 时 代 《水浒传》 《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 施耐庵 1296-1370,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 1330-1400, 元末明初 《西游记》 《西游释厄传》 吴承恩 1504-1582, 明代 《红楼梦》 《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情僧录》、《大观琐录》、《金玉缘》、《情界铨》 曹雪芹、高鄂 1715-1763, 清代 (三)、为何读 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时代,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 另一方面,艺术借鉴。优秀的古代小说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对于我们学习写人记事帮助巨大。 (四)、怎样读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因此,阅读小说: 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人们的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小说又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亮相。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认识现实社会。 小说要给人物提供活动场所,这就要写环境。环境对人物起制约作用,存在决定意识;人物也会对环境起反作用,改造客观世界。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典型环境中理解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意义。 二、曹雪芹和《红楼梦》 (一)、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1763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皇家的供货商);两个姑姑都被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 成长于书香门第:祖父曾能写诗、填词、编戏,主持刻印了《全唐诗》; 曹雪芹深受熏陶,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 人生经历坎坷:十三岁前,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yù,饱食)甘餍肥”的豪华生活。其后,父亲获罪革职,家产被查抄,全家迁到北京,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死亡,四十多岁,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痛苦地离开了人间。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 高鹗(约1738-1815年),字兰墅,别署“红楼外史”。乾隆六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续写《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宝黛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红楼梦》 1、简介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的本质,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2、评价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清代就有“开谈不讲《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之说。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3、前五回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因此,要学好课文,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做些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注:画线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 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多媒体); 2、正音释词 掌握文注中的重点字词…… 补充: 阜(fù)盛:阜,小山;阜盛,丰富。 你先珠大哥:先,死了的讳言。 嬷嬷(mó):老年妇女。 纳罕:诧异,惊奇。 绾(wǎn)着:打结。 衔玉而诞(dàn):诞,生。 盥(guàn):洗。 懵(měng)懂 :糊涂,不明白。 宫绦(tāo):宫里用的织有花边的带子。 嫡(dí)亲:血统最近。 杜撰(zhuàn):虚构,生造。 忖度(cǔn duó):思量,猜测。 3、自由朗读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三:词语的古今异义 态度──神态 便宜──方便 偏僻──偏激,不端正 风流 风韵 风骚 姿容俏丽 可怜 可惜 值得怜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梳理故事情节; 2、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读背课文中的诗词。 教学程序 一、了解情节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可分怎样的几部分? ——明确: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 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开端,林黛玉来到荣国府。 第二部分(2~14):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人物。 第一层(2~4),林黛玉拜见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 第二层(5~6),林黛玉见王熙风。 第三层(7~11),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第四层(12~14),林黛玉初见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部 分 情 节 段 意 线 索 一(1)开端 林黛玉来到荣国府 以林黛 玉进贾 府的行 踪为线 索展开 情节 二(2-14)发展, 通过 林的 见闻 写环 境和 人物 一层 (2~4)林黛玉拜见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 二层 (5~6)林黛玉见王熙风 三层 (7~11)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四层 (12~14)林黛玉初见贾宝玉 三(15-16)结尾 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二、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集中的段落,认真读一读,回答下列问题: 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5、贾府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6、作者不惜笔墨,大肆铺陈环境,有什么作用? ——明确: 1、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3、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曰,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曰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是“座上珠玑昭曰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子、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5、环境描写集中在1、8、9、10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府: 外观宏观,布局讲究,陈设华贵,是一个礼仪繁琐、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贵族王侯家族。 6、作用: A、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宁、荣二府都是奉皇帝之命“敕造”的,“荣禧堂”的匾额又是皇帝御笔书赐,室内陈设的“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显示着对君王的忠诚和尊敬,来往的宾客也都是“座上珠玑昭日月”的豪门贵族。 B、贾府是封建社会的缩影。从中我们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 C、和最后贾府的没落颓废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社会无论多么强大,最终都难逃覆灭的命运。 D、为人物活动安排好了典型环境,以便人物在这个典型环境中展示典型性格。 三、读背课文中的诗词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认识小说悲剧的必然性和思想价值。 教学程序 一、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 完成课后“练习”一,填表: 详写: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 略写:迎春,探春,惜春 实写: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贾母 虚写:贾赦,贾政 单独介绍:贾宝玉,王熙凤 群体介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 这样写的好处:能够突出描写重点,且使笔法变化多姿。 (二)、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 贾母: 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所有的人。 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 王夫人: 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实权派地位和在家务上的决定权。 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 她对儿子的看法代表了封建势力的观念,这就暗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不可避免。 王熙凤: 1、找出文中集中写王熙凤的段落,重点读一读,品一品。 2、这些段落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王熙凤的? 3、王熙凤的出场是神来之笔,请作分析。 4、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了她怎样的外貌?试作简析。 5、见到黛玉后,她说了哪些话?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 6、她是怎样回王夫人的话的?体现了她的什么性格特点? 7、归纳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明确: 1、第5、6两段集中写王熙凤,要重点品读,可仿读。 2、第5段分三层,加上第6段,从四个方面写:写出场,绘外貌,见黛玉,回夫人。 3、正面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黛玉的纳罕是侧面描写。突出了王熙凤说话张扬,虚情假意,泼辣放肆,说明她深受宠爱,身份特别,地位特殊。 4、写外貌:先写服饰,选取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要点,突出她珠光宝气,贪婪俗气,华丽高贵;后写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5、见到黛玉后说和话: ○1、“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肉麻恭维,善于逢迎。 ○2、“……我一见了妹妹……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察颜观色,虚假圆滑。 ○3、“……只管告诉我……也只管告诉我。”——假意关心,体现地位。 6、“这倒是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下了……”——显示精明能干,可见机变狡黠。 7、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这都是读者急于知道的,也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初步表现。 贾宝玉: 1、找出集中描写贾宝玉的段落,认真读一读,品一品。 2、这些段落是从哪四个方面描写贾宝玉的? 3、第11、12段是怎样描写贾宝玉的,说明了什么? 4、第13段中是怎样描写贾宝玉的外貌的?黛玉的看法与众人相同吗? 5、怎样理解《西江月》对贾宝玉的评价? 6、第14段中,初会黛玉后,说了哪些话,怎样理解? 7、归纳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明确: 1、集中描写贾宝玉的段落有11、12、13、14段,要认真品读。 2、这四段主要从四个方面描写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两首词的总结,初会黛玉后说的话。 3、王夫人介绍:“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疯傻傻”;黛玉回忆母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内帷厮混”。 侧面描写。说明贾宝玉蔑视世俗,厌弃功名利禄,而对他的贬斥,说明他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 4、“……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了亲切感。这与他人的议论形成强烈反差,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也。 5、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其实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6、初会黛玉后说的话: ○1、“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似信口开河,痴狂之至,实则心灵感应,情感契合,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心有灵犀一点通。 ○2、“……偏只我是不成?”——蔑视权威,大胆向封建正统教育挑战。 ○3、“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表明他任性率真、随心所欲,更表现他不信宿命的反叛精神,表现他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思想。 7、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林黛玉: 1、哪些地方说明了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2、哪些地方说明了林黛玉“生性敏感,言行谨慎”? 3、归纳林黛玉人物形象。 ——明确: 1、第4段的自叙,第14段的外貌描写。 2、“生性敏感,言行谨慎”体现在多个方面: ○1、两次回答读书——说话规矩,富有教养;寄人篱下,态度谨慎。 ○2、刑夫人留饭——既表明尊敬感激,又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 ○3、两次让座——眼明心细,聪慧谨慎,举止有礼。 3、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 二、总结全文 三、拓展 课后“练习”四 四、教学反思 鲁发福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