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5、体会写景、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6、背诵、默写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

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教学难点】

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

【教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这首诗的题目是《领袖•诗人》,请同学们猜猜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对,就是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他是伟大的领袖,也是一名诗人,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他的词《沁园春•雪》(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解与背景

1.题解:本文体裁词。词又叫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2.背景介绍: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这是巨大的胜利。但是,陕甘根据地当时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都面对着十分严峻的形势。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的汇报。

同一天,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当前的军事行动。会议决定:军事工作由毛泽东负责;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

根据这次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领导人暂分两路: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刘少奇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先到陕甘根据地的后方瓦窑堡;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准备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张浩,以及李维汉、郭洪涛等十余人。张闻天主持会议,张浩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的指示精神。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

瓦窑堡会议是从十年内战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党中央克服了长征前一段时期内“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失时机地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它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来贯彻共产国际决议,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在继续抓紧对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上层统一战线工作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放在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上。 

1936年1月17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东征时中央政治局随军行动,彭德怀、张浩参加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陕北由周恩来、博古、邓发组成中央局,以周恩来为书记,主持后方工作。

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署命令,要求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开通抗日前进道路。各路红军立刻奉命秘密行动起来。

毛泽东从瓦窑堡出发,经过延川到达延长县县城。1936年1月底,他在这里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并作了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发展和巩固的关系,以解除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担心红军主力东征会影响陕甘根据地巩固的顾虑,也批评了李德所说东征是“想挑起日苏战争”的错误观点。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快了东征的战备步伐。

这时,恰好下了一场大雪,毛泽东心情极好,作了一首词——《沁园春•雪》:

(三)热身

对话: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几句吗?

明确:“北风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三)预习 

1.听录音,正音,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

分外        折腰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      还看今朝

2.指名朗读课文。 

3.再听录音,给词划分节奏。

4.结合注释,学生自由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惟余:只剩下    顿失:立刻失去    银蛇:像银蛇一样    蜡像:像白象一样    惜:惋惜、痛惜 

输、逊:差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本文指文学才华

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第二课时

一、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明确: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感慨。

2、上下两阙各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上阙:一层:总写北国雪景   二层:具体描绘北国雄伟景观   三层:想象雪后艳丽景象

    下阙:一层:过渡           二层:评述历代英雄豪杰       三层:抒发诗人抱负

二、文本细读 

(一)上阙研读

1、哪句话是上阙内容的总领句?    北国风光

2、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用的是什么手法?描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动静结合。广阔的原野一片冰天雪地。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下文,展开了对北国雪景的具体描绘?    望

4、“望”到了些什么?这些大势磅礴的实景描写显示了作者怎样的气概?这种气概具体表现在哪两个动词中?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顿失。

5、作者对雪域群山和高原的描写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以动写静;给静物以动感,彰显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6、哪几句是虚景?

7、上阙对北国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对祖国大号河山的无比赞美。

(二)下阙研读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2、在下阙中,起领起下文作用的是哪一个词?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明确:惜  首先肯定了他们具有雄才大略,是历代英雄中的豪杰,同时褒中含贬,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同时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

3、在作者眼里,这些历代英雄人物存在哪些缺点?

明确:只擅武功,不擅文治,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4、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应如何理解的含义?

明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名了全文主旨,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显示了作者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

【作  业】

背诵这首词。

 

向智慧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